作战篇—长平之战

爱生活的丸子

  “作”为始作之意,即准备打战,此篇可谓是《孙子兵法》的后勤论。唯有打有准备之战,才可速战速决,故战前的物质准备对一个战局有重要的制衡作用。而物质取决于经济,经济作为国之根本不可动摇,所以为减少战争对经济的损耗,必须把握以下几点。

  其一“兵贵胜,不贵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久战会“胜久则钝兵挫锐,久战则力屈,就暴师则国用不足”“近于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长期的兴师作战将使一个国家财竭力屈。

作战篇—长平之战

  其二“取用于国,因敌于粮”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并且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萁杆一石,当吾二十。在如此敌消我涨中可谓胜敌而益强。

  长平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规模空前的一次大战役,这场大战中,秦赵双方至少损失50万兵力,40万赵卒并非战死而是被坑杀。如此战役除了两国政治,经济的差异外,更重要的是两国在战前的准备工作。

  首先秦国为一统六国的霸业,出险地,深入赵境,与赵开战。故他的后勤补给线被拉长,千里运粮,粮道暴露在平原地带。但它“远交近攻”的战略方针,在伐赵前即遣使赴韩魏,使之不敢救赵。并且在占领晋东南形胜之地后,逼迫赵国再不利地点,不利时间决战,抢占了主动权。当赵国遣使求和时,一面加紧进攻赵军,一面厚待赵使弱化赵国抵抗之心,并且也使其余五国就棋不定,放弃救援赵国。在两军呈相持阶段时又使离间计,离间君将。最后围困了赵军后,一方面加大物质供给,一方面切断赵军的粮草供给。由此可见长平之战,不是秦因怒而兴师,而是经一番精心的考量策划与周密的物质,兵源准备,巧妙的将政治斗争,外交斗争,军事斗争有机的糅为一体。

  作为被动的一方,赵国在一开始失利后竟然派使者去求和,而不是利用其它五国仇秦的心理,请求支援。另者面对秦军的长途征伐,本应坚守阵地,并令派精兵猛卒反冲秦阵寻求战机,反而一味地贪功受利,急于求胜。须知“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近于师者贵买,贵卖则百姓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秦若有此后顾之忧,就不敢全力进攻,而赵国却可以就地取粮。

  由此可见,在战争中充足的物质准备就意味着无后顾之忧,可以全力冲锋。战争不仅意味着国家的比拼,更有其本身的艺术魅力,战前的准备,战士的灵活指挥,战后的荣誉和教训,都给人一种灵魂的震撼感。

文章版权声明:所有来源标注为浮光掠影知识网(fgly.cn)的内容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若您需要引用、转载,只需要注明来源及原文链接(https://fgly.cn/archives/33055.html)即可。

发表评论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521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