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雪量 什么是降雪量?

浮光掠影知识网
降雪量是指将雪转化成等量的水的深度,与积雪厚度可按照1:15的比例换算。如此计算,97.7毫米降雪量约为1.5米厚的积雪 降雪量,实际上是雪融化成水的降水量。发生降雪时,须将雨量器的承雨器换成承雪口。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降雪量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降雪量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文章目录:

  1. 什么是降雪量?
  2. 什么是降雪量
  3. 降雪量如何换算成降水量
  4. 降雪量多少毫米是什么意思?

一、什么是降雪量?

降雪量是从天空中降落到地面上的固态水,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融化后在水平面上积聚的水层深度,以毫米为单位,用雨量筒来测定。

雪量是根据气象观测者,用一定标准的容器,将收集到的雪融化后测量出的量度。气象上对于雪量有严格的规范。如同降雨量一样,是指一定时间内所降的雪量,有24小时和12小时的不同标准。在中通常是预报白天或夜间的天气,这主要是指12小时的。

降雪量是指将雪转化成等量的水的深度,与积雪厚度可按照1:15的比例换算。如此计算,97.7毫米降雪量约为1.5米厚的积雪

降雪量,实际上是雪融化成水的降水量。发生降雪时,须将雨量器的承雨器换成承,取走储水器(直接用雨量器外筒接收降雪)。观测时将接收的固体降水取回室内,待融化后量取,或用称重法测量。

当四周视野地面被雪覆盖超过一半时要观测雪深,观测地段一般选择在观测场附近平坦、开阔的地方,或较有代表性的、比较平坦的雪面。测量取间隔10米以上的3个测点求取平均;积雪深度以厘米为单位。

在规定的观测日当雪深达到或超过5厘米时需要测定雪压。雪压以克/平方厘米为单位。雪量越大积雪越深吗?不一定,受到气温和地温的影响,降雪量大的地方积雪不一定最深。如果地温较高,前期降雪容易融化,积雪深度将比地温低的地区小。

扩展资料:

雪量的等级

简单的说,降雪量就是指将雪转化成等量的水的深度。气象上对于降雪量有严格的规定。它同降雨量一样,是指一定时间内所降的雪量,有24小时和12小时的不同标准,也有类似降水量的等级之分。一般都采用24小时降雪量标准。

雪量等级表:

降雪量名称 

零星小雪:24小时降雪量(毫米)>0.1。

小雪:12小时降雪量(毫米)为0.1—0.9;24小时降雪量(毫米)为0.1—2.4。

小雪——中雪:24小时降雪量(毫米)为1.3—3.7。

中雪:12小时降雪量(毫米)为1.0—2.9;24小时降雪量(毫米)为2.5--4.9。

中雪——大雪:24小时降雪量(毫米)为3.8—7.4。

大雪:12小时降雪量(毫米)为3.0--5.9;24小时降雪量(毫米)为5.0--9.9。

大雪——:24小时降雪量(毫米)为7.5--14.9。

暴雪:12小时降雪量(毫米)>6.0;24小时降雪量(毫米)>10。

如果降雪量远大于10毫米,增加大暴雪和特大暴雪等级。

大暴雪:24小时内降雪量20.0~30.0mm的降雪过程。

特大暴雪:24小时内降雪量30mm以上的降雪过程。

二、什么是降雪量

降雪量是气象观测人员用标准容器将12小时或24小时内采集到的雪化成水后,测量得到的数值,以毫米为单位。

降雪量,在气象上是有严格的规定的,它与降雨量的标准截然不同。降雪量是根据气象观测者,用一定标准的容器,将收集到的雪融化后测量出的量度。

扩展资料:

降雪量等级分类:

小雪:12小时内降雪量小于1.0mm。

中雪:12小时内降雪量1.0~3.0mm或24小时内降雪量2.5~5.0mm。

大雪:12小时内降雪量3.0~6.0mm或24小时内降雪量5.0~10.0mm。

暴雪:12小时内降雪量大于6.0mm或24小时内降雪量大于10.0mm。

大暴雪:24小时内降雪量20.0~30.0mm

特大暴雪:24小时内降雪量30mm以上

三、降雪量如何换算成降水量

降雪量和降水量是气象学中常用的两个概念,它们分别表示下雪和下雨的量。在一些气象学或环境科学领域的研究中,需要将降雪量转换为降水量,以便进行比较或分析。下面我们将介绍如何进行这种转换。

降雪量和降水量的单位都是毫米(mm),它们之间的转换需要考虑到降雪的密度,即雪的重量与体积的比值。雪的密度因气温、湿度、降雪方式等因素而异,通常在0.1-0.3 g/cm³之间。在实际应用中,0.1-0.2 g/cm³是常用的范围。

假设某地区降雪量为10 cm,即10毫米,我们可以按照以下步骤将其转换为降水量:

1. 计算雪的体积。由于雪的密度不同,我们可以选择一个适当的值进行计算。这里我们选择0.15 g/cm³,即雪的体积为10/(0.15*10)=66.67 cm³。

2. 将雪的体积转换为水的体积。由于雪在融化时会变成水,因此需要将雪的体积转换为相应的水的体积。由于雪与水的密度不同,我们需要使用一个转换系数。这个系数通常在0.6-0.7之间,这里我们选择0.65。因此,雪的体积对应的水的体积为66.67*0.65=43.33 cm³。

3. 将水的体积转换为降水量。由于1 cm³的水等于1毫升的水,因此43.33 cm³的水对应的降水量为43.33毫升,即0.04333毫米。

因此,降雪量为10 cm的地区,对应的降水量为0.04333毫米。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雪的密度和转换系数,进行相应的计算。

四、降雪量多少毫米是什么意思?

降雪量是根据气象观测者,用一定标准的容器,将收集到的雪融化后测量出的量度。

气象上对于雪量有严格的规范。如同降雨量一样,是指一定时间内所降的雪量,有24小时和12小时的不同标准。

在中通常是预报白天或夜间的天气,这主要是指12小时的,各等基降雪量的标准:零星小雪是指有量降雪量但小于0.1毫米;小雪:大于等于0.1毫米,小于0.25毫米;中雪:大于等于0.25毫米,小于3.0毫米; 大雪:大于等于3.0毫米,小于5.0毫米;暴雪:降雪量大于等于5.0毫米。

扩展资料

降雪形成的原因:

雪花多呈六角形,花样之所以繁多,是因为冰的分子以六角形为最多,对于六角形片状冰晶来说,由于它面上、边上和角上 的不同,相应地具有不同的,其中角上的饱和水汽压最大,边上次之,平面上最小。

在实有水汽压相同的情况下,由于冰晶各部分饱和水汽压不同,其凝华增长的情况也不相同。例如当实有水汽压仅大于平面的饱和水汽压时,水汽只在面上凝华,形成的是柱状雪花。当实有水汽压大于边上的饱和水汽压时,边上和面上都会发生凝华。

由于凝华的速度还与曲率有关,曲率大的地方凝华较快,故在冰晶边上凝华比面上快,多形成片状雪花。当实有水汽压大于角上的饱和水汽压时,虽然面上、边上、角上都有水汽凝华,但尖角处位置突出。水汽供应最充分,凝华增长得最快,故多形成枝状或星状雪花。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降雪量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降雪量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文章版权声明:所有来源标注为浮光掠影知识网(fgly.cn)的内容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若您需要引用、转载,只需要注明来源及原文链接(https://fgly.cn/archives/175026.html)即可。

发表评论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59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