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金藏 安金藏详细资料大全

浮光掠影知识网
安金藏,唐代官吏,长安(今陕西省西安)人,原为太常寺乐工。时太子李旦被诬谋反,武后下令查处此事,金藏为洗脱太子罪名,当众引佩刀自剖其胸,肠出,并言“愿剖心以明皇嗣不反”。武后感动,不疑李旦。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安金藏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安金藏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文章目录:

  1. 安金藏详细资料大全
  2. 安同姓历史名人急用···

一、安金藏详细资料大全

安金藏,唐代官吏,长安(今陕西省西安)人,原为太常寺乐工。时太子李旦被诬谋反,武后下令查处此事,金藏为洗脱太子罪名,当众引佩刀自剖其胸,肠出,并言“愿剖心以明皇嗣不反”。武后感动,不疑李旦。睿宗景云中,金藏累迁至右武卫中郎将。玄宗立,擢右骁卫将军,爵代国公,卒谥忠。

基本介绍

  • 本名 :安金藏
  • 所处时代 :唐代
  • 民族族群 :胡人
  • 出生地 :长安(今陕西省西安)
  • 官职 :右骁卫将军
  • 諡号 :忠
  • 爵位 :代国公
  • 性别 :男
生平,事迹,相关信息,

生平

安金藏,原是唐代中亚的安国胡人,由于其父安菩归附了唐朝,他因此成为负责宫廷祭祀乐舞的太常寺的乐工。武则天临朝称制,唐睿宗李旦为东宫太子。此时武则天对李姓宗室很有戒心,许多官员因私下拜见李旦而获罪被处以极刑。安金藏等乐舞艺人由于职业的原因,才能在李旦左右侍奉。不久,太子李旦被人诬告反叛,武后下诏命酷吏来俊臣查处此事。来俊臣刑讯逼供,太子身边的人害怕被施以酷刑,欲承认罪名,只有安金藏毫不畏惧。为给太子洗脱罪名,安金藏说:“不相信我的话,我只有用剖心来证明太子没有谋反。”说完,即拔出佩刀刺入自己的腹中,肠子流到地上。武后听说此事,大为吃惊,命人将安金藏抬到宫中,请御医仔细诊治。太医把肠子放回其腹中,以桑白皮为线缝合,敷之以药。也许是安金藏命不该绝,过了一宿,他竟然奇迹般苏醒过来。武后亲临探视,感叹地说:“太子有冤,自己却不能辩白,反而让你为他洗脱罪名,太子不如你忠诚呀!”随即下诏终止案件审理,李旦因此而幸免于难。 李旦即皇帝位后,为感激安金藏当初舍身相救之恩,将他擢升右武卫中郎将。先天元年(712)八月,唐玄宗李隆基登基后,“追思金藏忠节,下制褒美,擢拜右骁卫将军,乃令史官编次其事”。到开元二十年(732),玄宗又特别封赏他代国公爵位。后来,安金藏老病而卒,追赠兵部尚书。 安金藏为人不仅忠肝义胆,而且非常孝敬父母。他母亲去世后安葬在龙门东山,他在坟前守孝,并精心安排后事。史书记载:东山上涌出了泉水,连山上的李树也在冬天开了花。安金藏的孝行也受到了朝廷的表彰。

事迹

自剖其心 唐朝载初元年(公元690年),武则天把自己的第四个儿子唐睿宗李旦废黜了,改称他为“皇嗣”,自己做起皇帝来,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定洛阳为神都。她把李旦幽禁起来,不准与外人见面。当时,少府监裴匪躬、内侍范云仙两位官员,未经武则天同意私自去见李旦,便被抓了起来,处以腰斩。这时,留在李旦身边的,只有几个乐工和优人。 当时,诬告之风盛行。有人向武则天密告李旦图谋造反,武则天当即指派左台御史中丞来俊臣审理此案。来俊臣靠告密起家,是个人人闻之色变的酷吏。他与人合作,撰写了一部《罗织经》,专门研究如何网罗无辜,使用酷刑,进行逼供讯。酷刑的名目繁多,有“突地吼”、“死猪愁”、“求破家”、“反是实”等。每当进行审问时,先展示各种刑具,被审问的人无不胆战心惊,多是不待行刑,已经先自诬伏。 来俊臣接到武则天的命令,马上把李旦身边的人通通抓起来,准备施加刑罚。大家都惊惧万分,唯有一个名叫安金藏的优人,咬紧牙关,不说假话,不作伪证。 来俊臣正要对安金藏施以酷刑,他大声喊道:“来俊臣,我说皇嗣不反,你不相信,那么,就让我剖开心来,给你看看吧!我要用我的心,证明皇嗣是不会造反的!”一边说著,一边倏地拉过旁人的一把佩刀,刺向自己的肚腹。顿时鲜血迸射,肠子也流出来了,安金藏也晕倒在地。 武则天听说了这件事,命人将安金藏抬进宫中,让御医对他施行急救。御医用桑白皮作丝线,缝合了肚腹,敷上药物。 过了一夜,安金藏才慢慢苏醒过来。武则天亲自来看他,很是感动。于是,她命来俊臣不要再追究这个案子,并将有关的人释放了。 伶人安金藏宁愿剖心,坚决不说假话,其壮烈行为令当时朝中士大夫为之赞叹不已、自愧不如。

相关信息

陵墓 安金藏墓位于陕西省咸阳市永寿县监军镇永安村。该墓竖有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陕西巡抚毕沅所书“唐代国公安金藏墓”碑石一通。1986年被公布为陕西省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竖立署名永寿县人民 *** 文物保护标志碑一块,并对该墓藏划定了保护范围,建立了保护组织和科学记录档案。 该村村民皆安姓,自称金藏后裔,旧有祠堂,毁于战乱,墓周围曾出土唐代彩陶器物及琉璃瓦等文物。该村已成立文保组织,设有文保员。1992年村里加高墓冢封土,植树绿化,并对该文保单位划定了保护范围。 此墓位于永寿安家宫村。封土为圆锥形,南北长112米,东西宽10米,高2.5米。

二、安同姓历史名人急用···

唐代安氏极为出色

在唐代的两百九十年天下中,安姓人士的表现的确是很出色的,像安庭坚、安敬忠,以及安金藏等人,都是史书留名的杰出人物,其中,又以安金藏的名气最为响亮。

安金藏,是唐睿宗的救命恩人。

据史载,当唐睿宗当太子的时候,有人向其母武后诬告皇嗣将要反叛,于是武则天就命令来俊臣治太子之罪,这时,身为太常工人的安金藏向来俊臣大声唤道:"公既不信金藏之言,请剖心以明皇嗣不反",并且立刻引佩刀自剖其胸,当场五脏皆出,血流满地。

这惊天动地的一举,终于使专横的武后幡然感悟"吾有子不能自明,使汝至此",因而免除了睿宗一场不知最后命运为何的大灾难。

忠君之士,世所敬重,安金藏当然也自此千秋垂名了。

另外的两位唐代安姓名士,则都是唐玄宗开元年间的人。

安庭坚是当时的太谷令,曾以行美政而被当地百姓立碑纪念;安敬忠,则是当时的会州刺史,以治水使会州免道淹没而传名。

五代时期最有权势

五代时期,天下大乱,而安氏也出过三位当时最有实权,最为神气的节度使,那就是西川节度使安潜:永兴军节度使安光邺,和成德军节度使安重荣。

他们三位,虽然都是独当一面,大权在握的重臣,但都能行仁政,一点也不飞扬跋扈,所以能在青史留名。

其中的安重荣,更曾在石敬瑭答应当契丹人之子时,痛言此事乃"诎中国以尊夷狄,此万世之耻也"而流芳百世。

后唐明宗时的应州人安重诲,家世更为显赫,曾经做到取决国家大事的中书令的高官,并且尽忠补过,甚吴贤名。

当时的应州,是在今湖北省内,可见得在五胡乱华时期原来居住在甘肃、河南一带的安姓,也有了小幅度的播迁。

宋仁宗的时候,山西太原也出了一位著名的大将安俊,他守边多年,把当时动不动就跑到边境来骚扰一番的羌族整治的服服贴贴,羌人并又公开承认"仅畏安太保"可见他的声威之隆。

在东室最为衰微的微宗年间,安氏也曾出过一位倡议北伐的名臣安尧臣,他上书向皇帝提出唇亡齿寒的利害关系,说明"女真不可结与燕云不可取"的道理,深受徽宗嘉纳,累官至南平大守。

混有不少外族血统的安氏,在宋朝出的著名文士也不少,像安实、安俨、安焘、安丙等人,都是以文名而见称。

其中,安实是荣安人,安俨是郃阳人,安焘是开封人,安丙是封邱人,显示宋时的安氏,仍主要繁衍于我国北方。

明代以后,短短数百年间,安氏的播迁甚快,不但大陆的南方有了安姓的人家,甚至一海相隔的台湾,也出现了不少安姓的人士的足迹。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安金藏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安金藏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文章版权声明:所有来源标注为浮光掠影知识网(fgly.cn)的内容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若您需要引用、转载,只需要注明来源及原文链接(https://fgly.cn/archives/138595.html)即可。

发表评论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21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