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典 李典是什么出身?他的一生有何作为?

浮光掠影知识网
李典,字熙,曹操手下大将。巨野县,山阳县。李典被称为军中老将,是因为他懂得大义,不与人争功,崇尚学问,高贵雅,尊重有学问的人。李典有长者之风,官至鲁将军,卒年三十六岁。曹丕继位后,追封史为状元。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李典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李典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文章目录:

  1. 李典是什么出身?他的一生有何作为?
  2. 五子良将中为何没有李典?他对曹魏有哪些作为?

一、李典是什么出身?他的一生有何作为?

李典是什么出身?他的一生有何作为?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一提起三国时期的曹魏名将,我们就会想到五子良将: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等五人。然而李典与张辽一起在逍遥津之战大败孙权,为何不是五子良将呢

一,出身大族

光和三年(180年),李典出生于兖州山阳郡钜野县的一个大户人家,自小就喜欢学习,所以博览群书,很有才学。当时正直东汉末年,战乱频繁,但李典却对军事不感兴趣,每天和老师钻研《左传》,研究乱世的安身立命之道。

二,投奔曹操

李典的伯父李干和堂兄李整父子在董卓乱政后拉起一支队伍,跟随兖州牧曹操征战,助他征讨袁术和吕布立了大功,所以很受曹操信任。李典也因此选择投靠曹操,凭着博才多学而受到曹操赏识,被任命为负责管理民政事务的官员。

后来李干、李整父子先后去世,曹操便任命李典为颍阴县令和中郎将,统领李整旧部。李典这才开始学习治军之道,一方面马上治军,一方面马下治民,逐渐成长为文武双全的人才。随后李典就因为政绩卓越而被曹操任命为离狐太守。

三,屡立战功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大战,让李典负责粮草运输。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两军相持,靠的就是后勤保障。李典自知责任重大,于是带领亲族和部署积极为前方运送粮草,为曹操的胜利提供了有力的后勤保障,所以在战后被曹操升任为裨将军。

建安七年(202年),袁绍病逝,其子袁尚、袁谭为了争夺家业而内讧。曹操于是趁机北上,争夺河北之地。当时曹操北攻黄河北岸的黎阳,让李典和程昱走水路运输军粮。袁尚得知此事,便让魏郡太守高蕃驻守黄河沿岸,阻断曹军的水上运粮通道。曹操得知袁军阻断黄河,便下令给李典说,要是水路不通,就从陆路运输。

李典和众将商议说:“高蕃所部缺少兵甲,只是凭借黄河天险,士兵又骄傲轻敌,我们前去一定能击败他们。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只要有利于国家,自己做主也可以,应该立即攻打敌人。”

程昱听了,对此也表示赞同。然后李典就带兵北渡黄河,一举击败高蕃,打通了黄河水道。

荆州牧刘表见曹操忙于北征,便派刘备北上,攻略南阳郡北部诸县。曹操听说刘备一路打到叶县,便派夏侯惇和于禁、李典前去抵御。刘备见曹军前来,于是假意烧毁粮草辎重撤退。夏侯惇大喜,以为刘备害怕自己,想要乘胜追击。

李典于是劝谏说:“刘备无故撤退,一定是设有埋伏。况且南下的道路狭窄,草木茂盛,不适合追击。”

夏侯惇和于禁不听,执意带兵南追,让李典留守大营。结果不出李典所料,曹军果然在博望坡中伏,损失惨重。幸好李典带兵前去救援,刘备这才带兵退走,使得夏侯惇和于禁不至于全军覆没。然后李典带兵北上,助曹操讨伐袁氏,在攻克邺城、壶关、长广等地都立有战功,因此升任捕虏将军,获封都亭侯。

四,迁居邺城

建安九年(204年),曹操在攻克邺城后就将此地作为自己的大本营,积极训练军队,准备一统天下。李典见自己家族部曲有三千多户,在济阴郡乘氏县是一方霸主,担心会引起曹操的猜忌,便向他请求把家人全部都迁到邺城去。

曹操听了很高兴,笑着问李典说:“你是想要效仿东光侯耿纯吗?”

李典回答说:“我性格怯懦,功劳微薄,却受到很高的爵位和恩宠,实在应该带领全族竭尽全力的效力。况且天下还没有平定,应该充实魏郡的人口来防备四方有乱,并非是效仿耿纯。”

曹操听了更加高兴,便答应了李典的请求。然后李典就带领部下及家属一万三千余人迁居邺城,被曹操升为破虏将军。

五,对抗孙权

建安十八年(213年),李典随曹操南征孙权,结果在濡须口之战失利。随后曹操北归,但为了防备孙权报复,便留李典和张辽、乐进三人驻守合肥。

俄而权率十万众围合肥,乃共发教,教曰:“若孙权至者,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护军,勿得与战。”(三国志·张辽传)

建安二十年(215年),孙权趁着曹操西征张鲁之机北上,带十万大军攻打合肥。张辽便决定按照曹操留下的锦囊行事,由自己和李典出城迎敌,留乐进守城。然而张辽与乐进、李典之间平素不和,所以担心乐进、李典不会听从自己的命令。

进、典、辽皆素不睦,辽恐其不从,典慨然曰:“此国家大事,顾君计何如耳,吾可以私憾而忘公义乎!”(三国志·李典传)

李典素来为人宽和,敬重有才德的士大夫,不和将领们争功,所以深受将士们爱戴。此时李典知道大局为重,便主动放下私怨,表示服从张辽号令。乐进见了,也知道团结的重要性,便也表示服从张辽号令。然后李典和张辽就带八百精兵出城突袭,大破孙权,获得逍遥津之战的胜利。

然而李典在此战后再无事迹记载,极有可能是在逍遥津之战中身负重伤,于不久之后病逝,年仅三十五岁。由于李典过早去世,未能在以后成为镇守一方的大将,更未能在襄樊战役等战斗中出彩,导致他错失了成为五子良将的机遇。

二、五子良将中为何没有李典?他对曹魏有哪些作为?

在汉末三国时期,曹魏“五子良将”和蜀汉五虎上将,江表之虎臣一样,都是当时著名的武将组合。按照介绍,五子良将是指三国时期,曹魏势力的五位将军,即前将军张辽、右将军乐进、左将军于禁、征西车骑将军张郃以及右将军徐晃。《三国志》的作者陈寿撰写魏书卷十七时,将此五人合传,叙述诸将生平事迹后评曰:“(魏)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因此现代人将其称之为“五子良将”或“魏五子”。

值得注意的是,如同蜀汉五虎上将的人选存在争议一样,关于曹魏五子良将的人选,自然也有不同的观点。在一些喜欢三国历史的朋友看来,李典这位武将,应该有机会竞争五子良将的位置。李典跟随曹操后,从征河北、荆州、西凉等地,屡立战功。曾在博望坡之战识破刘备的计谋,救下了夏侯惇、于禁。又参与了逍遥津之战。那么,问题来了,李典为曹魏立下赫赫战功,却没进“五子良将”,原因到底是什么?

首先,李典的从父李乾,有英雄气概,在乘氏(地名)集合了好几千食客。对于李典所在的家族来说,可以说是兖州一带的豪强,在曹操入主兖州和平定黄巾之乱的时候,李典家族无疑成为曹操的重要帮手。在官渡之战期间,李典的从父、兄长等人去世,所以李典就统率了他们组建的部队。当然,在官渡之战爆发的时候,李典没能率军到前线和袁绍作战,而是在后方为曹操运送粮草等物资。建安五年(200年)十月,袁绍败逃之后,李典被任命为裨将军。

在此之后,李典从征河北、荆州、西凉等地,屡立战功。不过,李典最终没能和于禁、张辽、张郃、徐晃、乐进这五人齐名,也即没能跻身曹魏五子良将,究其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一方面,李典的去世时间相对较早,甚至可以说是英年早逝,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李典无法立下更多的功绩。虽然李典的具体去世时间没有明确的记载,不过,结合相关史料来看,36岁去世的李典,大约在公元215年到公元220年之间去世。

与此相对应的是,在曹魏五子良将中,只要乐进是在公元220年之前去世的,至于张辽、张郃、于禁、徐晃,都是在公元220年之后,也即曹丕称帝之后去世的。因此,这意味着他们在曹丕登基称帝之后,还可以立下战功,并获得官职和爵位上的晋升。比如张郃这位名将,曹丕称帝后,张郃迁左将军,受封鄚县侯,跟随曹真击平安定羌胡,又随夏侯尚围攻江陵。

太和二年(228年),张郃转为右将军,随曹真抵御诸葛亮,在街亭之战大破蜀国马谡,迫使诸葛亮退回汉中,迁征西车骑将军。再比如张辽这位名将,黄初元年(220年),张辽进封晋阳侯。染病之后,依旧令孙权非常忌惮。黄初三年(222年),张辽抱病击破吴将吕范。同年,张辽病逝于江都,谥曰刚侯。而就李典来说,如果是在曹丕称帝之后去世,那么其也有机会像张郃一样继续建功立业。换而言之,虽然李典的战功也有不少,但是,真要和张郃、张辽等人比起来,实际上还是存在一定差距的。

另一方面,正是因为英年早逝,李典最后的官职,也是相对较低的,这成为其没能成为曹魏五子良将的重要原因。建安十一年(206年),李典、乐进在长广攻打管承,都取得胜利。李典升迁为破虏将军,封为都亭侯。在汉末三国时期,破虏将军是一个比较常见的杂号将军,比如董卓、孙坚等人,也曾担任破虏将军这一官职。但是,不管怎样,破虏将军终归只是一个杂号将军。

彼时,按照东汉时期的武将官职,从高到低依次是: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前后左右四将军→四征将军→四镇将军→四安将军→四平将军→杂号将军→偏将军。对于杂号将军来说,自然是地位较低的武将官职。而就于禁、张郃、张辽、乐进、徐晃等人,都曾担任过前后左右四方将军,这无疑是明显高于杂号将军的官职。其中,就张郃来说,更是在曹魏官至车骑将军,成为排名前三的武将了。

最后,因此,在笔者看来,如果李典最后的官职可以达到前后左右四方将军的档次,或许会有机会跻身曹魏五子良将。但是,一个杂号将军的官职,自然无法在群英荟萃的曹魏武将中脱颖而出。除此之外,就李典所立下的战功来说,缺乏令人印象深刻的战役,也即在不少战役中,李典的作用不是非常关键和主要的。比如在大家熟悉的逍遥津之战中,虽然曹魏一方集中了李典、乐进、张辽这三位猛将,但是,真正出彩的,显然是差一点活捉孙权的张辽。正是因为逍遥津之战中的精彩表现,张辽不仅成为曹魏五子良将,还在武庙72名将中拥有一席之位。同样的道理,张郃在街亭之战中大破马谡,导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中原前功尽弃,这也是张郃非常精彩的战役,并且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此背景下,李典参与的战役确实不少,但却没有一个这样的例子。不过,李典爱好学问,注重儒雅,从来不和别的将领争抢功劳。尊敬贤士大夫,恐怕有礼节不周的地方,所以魏文帝曹丕代汉称帝后,追念李典在合肥之战的功绩,谥为愍侯,追加李祯食邑百户,另外又以百户封了李典的另外一个儿子为关内侯。虽然没能跻身曹魏五子良将,但是,李典的功绩,还是获得了曹丕等曹魏君主的认可。正始四年(243年),曹芳这位皇帝在位时,李典得享从祀于曹操庙庭。而就曹魏五子良将中的于禁,反而因为归降关羽,所以没能从祀于曹操庙庭。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李典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李典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文章版权声明:所有来源标注为浮光掠影知识网(fgly.cn)的内容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若您需要引用、转载,只需要注明来源及原文链接(http://fgly.cn/archives/182334.html)即可。

发表评论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3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