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格马利翁效应(皮格马利翁)

青青

皮格马利翁的故事和愚公移山的有点像,都是“神感其诚”而助力主角。

皮格马利翁雕塑了一个绝世美人后,便爱上了自己的作品,然后茶不思饭不想,直到爱神维纳斯把雕塑变成了真人。

皮格马利翁效应(皮格马利翁)

因为这个雕塑很美,所以创作者才寤寐思服。这说明了颜值会影响很多事。研究表明,被护士喜欢的人类幼崽能更快增重,被老师喜欢的学生能表现地更好。因为孩子知道有人正在支持自己,期待着自己的优秀表现,所以他们会努力达到期望。而且,自己干得好可以得到非亲人的赏识,这对构建他们良好的自我感觉也非常重要。

好在社会上存在多元的审美观,人们的喜好/审美还没有那么趋同。之前我听一项经济学研究,说长得好看的人相对于长得难看的对照组,能挣更多钱,所以,美就是无形的经济来源。但是我只是不知道实验者怎么量化了“美”这个抽象概念。

皮格马利翁效应(皮格马利翁)

心理学上,皮格马利翁效应又叫罗森塔尔效应,罗森塔尔是一个心理学家,他做的实验大家都听过,就是他作为专家,在一所学校进行了能力测试,然后告诉老师有一群学生能力拔群,结果一段时间后,这些学生的水平真就比其他同学高,而实际上,这些学生都是被随机选中的。

来自权威人物的积极暗示是很重要的。如果老师相信学生有某种特点,可能会使学生表现得他好像真有这个特点,而学生只要装久了,他就真的能获得这个特点。

老师的高期待会引起学生的好表现;老师的严要求会刺激学生的高水平。同时,这也是双方相互促进的结果,是共有的信念使之成真。因为老师相信学生行,所以会做出符合他认知的行为,比如花更多时间和学生交流沟通和指导建议,学生也会因为老师的积极反应而更努力,然后产生好于其他人的表现。

皮格马利翁效应(皮格马利翁)

还有一个伟大的观点,自证预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它又叫自我实现预言,不管是被他人暗示还是自我暗示,它的核心就是你想变化,就能变化——你能把现状变成自己希望的样子。

心理暗示会影响我们的行为,它会指示我们如何做、做到哪一步。据研究,7%的关于学生表现水平的变量由老师贡献,所以,老师对贫穷的和中产阶层等的孩子的表现水平很重要。一个观点,只要老师重复的次数足够多,推理足够严密,学生就会认可该信息。我不知道老师说的哪句话能暗示到学生从而变成他们的自证预言;也不知道如果给一个学生灌输足够多的积极信息,比如他哪方面做得尤其好,会多大程度上影响他的自我感受;更不知道老师的哪个举动会在最大程度上成为推动一个孩子发展的合力中占比最高的哪股力量。但我推测多花时间和学生相处、多交流、多针对性地鼓励,应该可以处理一些问题。

皮格马利翁效应(皮格马利翁)

我有一个很喜欢的TED 演讲,《Every kid needs a champion》(每个孩子都需要一个冠军奖杯),主讲人说到了“你不会喜欢你所有的学生,当然不会,因为总有几个让你头疼,但是,你要装作喜欢每个学生的样子。”深感其然。于是,老师们成了最演技派的演员,鼓励着学生做得很好,并且还可以做得更好。

皮格马利翁效应(皮格马利翁)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史和平,不代表浮光掠影知识网 - 专注有价值知识的生活内容平台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处理。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805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