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俗语“年怕中秋月怕半,人惧中年岁惧夕”是什么意思?有何道理呢?

爱生活的丸子

这是一句相当励志的老俗语了,其字面的意思是说,对于农民来说一年中最怕的就是到了中秋节,而在一个月中最怕的就是到了月半。在人的一生中最让人害怕的阶段就是中年阶段了。这是为何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农村俗语“年怕中秋月怕半,人惧中年岁惧夕”是什么意思?有何道理呢?

我们都知道中秋节是在每年农历的八月十五日,而这也表示一年中已经过去了一大半。在过去农民一般都是根据24节气来安排农事的,到了中秋节的时候基本上余下的节气就仅剩下三分之一了。今年的中秋节是9月13日,正处于白露节气期间,而下一个节气就是秋分(9月23日)。

从去年开始每年的秋分就是农民的丰收节,这也表示农民在这个时候已经开始秋收了。在南方像玉米、花生、高粱等秋收作物这个期间也已经收割了,而晚熟的作物也基本快要成熟了。所以到了中秋节的时候,一年粮食收成好坏如何已经成为了定局,这个期间收成好自然高兴,而粮食收成不好也没有办法了,是不没有弥补办法的。就像学生害怕考试一样,而八月十五中秋节对于农民来说,也是一场考试,粮食收成如何就是答案。所以农民也会害怕中秋节,生怕粮食收成不好,这样就要为接下来几个月一家人的口粮而担忧了,而这也是农民在一年中害怕中秋节的原因。

理解了“年怕中秋”,那么后半句“月怕半”就更好理解了,以前农民都是以农历来记事的,而农历大月是30天,小月是29天。这样一个月如果到了月半了,那余下的日子就不多了。时间是很奇怪的,每个月只要过了月半了,就会发现后面的日子过得非常快。这一点对于上了年纪的人来说,更是感触颇深。深层含义就是要提醒我们珍惜时光,不能浪费任何一天。如果上半月不努力,下半月就没有多少时间了。

农村俗语“年怕中秋月怕半,人惧中年岁惧夕”是什么意思?有何道理呢?

后半句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人到了中年的生活,家庭、事业的双负担,上面既有老人要赡养,下面又有孩子养抚养,压力也是不小的,用现在的话来说这个期间就是最容易出现中年危机的,有些人甚至感情方面还容易出现问题。再加上这个期间身体也要开始走下坡路了,所以要面临着多方面的压力。如果事业有所成就还好,就怕是到了中年还是一事无成,那就要为晚年以后的日子担忧了。其实这句话背后的含义是在告诉我们,努力要趁早,不能虚度光阴。就像古人所说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那样。等到年纪大了,才感叹时光飞逝,那样已经晚了。

对于农民来说也是如此,要想在中秋节期间不用为粮食收成好不好担忧,就要在前期的时候多花点心思,好好种粮食。对于任何人都是如此,在年轻的时候就要好好打拼,不能任由时间蹉跎而虚度年华,到了老了以后才来懊恼、后悔,那已经为时晚矣了。就像张爱玲所说的:成名要趁早,同样立志也要趁早。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高语罕,不代表浮光掠影知识网 - 专注有价值知识的生活内容平台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处理。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497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