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房子要配合人口普查吗(什么是社区邻避问题?如何解决?)

夏星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广东省的城镇化率已经突破70%。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随着大量人口向城市聚集,房地产行业也发展迅速。在住宅商品化过程中,社区邻避问题时常发生。

广州市启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启创)在粤港澳大湾区不同城市的一些楼盘住宅小区提供社区治理服务,在此过程中对于社工介入社区邻避问题的处理进行了积极探索。

社区的邻避问题与社会风险

邻避(Not In My Back Yard,即“不要建在我家后院”),是指居民或当地单位因担心建设项目对身体健康、环境质量和资产价值等带来诸多负面影响,采取强烈和坚决的、有时高度情绪化的集体反对行为。在新型的楼盘住宅小区,邻避问题一般涉及公共健身设施的选址、垃圾投放处的设立、电动车规范停放等。

邻避问题是社区引发社会风险程度升高的常见因素, 社区邻避问题的治理一般会经过应急-维稳-治理三个发展阶段。

在社区治理工作中,通常会根据社会风险级别来选择邻避问题的介入策略(见图1)。

什么是社区邻避问题?如何解决?

社区邻避问题治理“一核多元”模式

居民参与是社区邻避问题治理的关键。多元主体在社区治理中协同发挥作用,清晰界定彼此的角色分工,形成稳定的组织架构,有助于社区邻避问题的解决。

这里的多元主体包括社区党委、物业服务公司、居民自组织、社区党员以及社工等专业团队。其中,社区党委是核心,主要是引领和指导其他四类主体坚定地走党的路线,从社区居民的根本需要出发,有原则、有底线地进行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治理参与等工作,用法治的思维和方式解决问题。物业服务公司作为社区公共产品服务的供给方,负责开放平台、提供资源给社区居民参与小区事务,并负责完善、配合执行共同议事得出的方案。居民自组织负责提出社区建设和发展的想法、参与商讨解决方案、参与执行方案等。社区党员在社区发展中起先锋模范作用,能够有效增强社区党组织的执行力、组织力、影响力和凝聚力。社工等专业团队是协同支持者,负责为执行方案的可行性提供专业意见,能够挖掘、培育、团结党员和社区骨干,促进各方共同执行方案。

什么是社区邻避问题?如何解决?

在介入过程中,社工团队积极推动社区居民从被动参与转变为主导开展服务,从单个、零散的参与发展成有组织、有秩序的参与,最终形成党委引领,党员带头、居民参与、物业服务、社工团队协助、街坊议事会为平台载体的“一核多元”社区治理格局。

在社区党委指导下,由社工团队推动搭建的街坊议事会作为重要的议事平台,是多元主体协作的桥梁,也是邻避问题解决的关键。街坊议事会能有效引导居民理性表达、有序参与,畅通群众意见传达的路径,推动多方平等沟通和协同参与。

在启创服务的G小区,2021年严禁电动车进楼入户停放和充电后,业主的电动车应停放在哪里、如何充电便成了该小区急需解决的一个邻避问题。由于物业服务公司前期没有做好充分的调研准备,就把电动车停放点临时设置在地面架空层空间相对较大的A栋楼下。这引起了A栋所有业主的强烈反对,因为这个架空层平时是老人和孩子休闲活动的主要场所,将其设为电动车停放点,不但影响生活环境,而且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于是,业主们打电话到“12345”热线进行投诉。

针对此问题,在社区党委的带领下,社工联合G小区街坊议事会、物业服务公司、专业人员通过开展小区茶话会,实地讨论电动车停放位置和充电桩安装等问题,并入户征询受影响楼栋居民意见,请来专家召开论证会,且多次召开专题议事协商会,共同落实电动车停放位置的规划、加建电动车充电桩等具体事项。

经过3个月的磋商与跟进落实,最后电动车的停车位设在小区外、红线内的过道上,并在停车区域建立了一排自助充电桩,在不影响大部分小区业主安全利益的前提下,给小区的电动车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什么是社区邻避问题?如何解决?

▲链接专业电梯公司加入电梯加装交流会

启创社工推动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工作一般会经历“以兴趣爱好培育居民自组织-挖掘和培育居民领袖-搭建街坊议事会解决社区问题”三个阶段。楼盘住宅小区的居民大多具备良好的素质,社工团队会先挖掘小区中的能人,从居民的兴趣爱好出发,通过社区学堂等方式将具有共同话题的居民凝聚在一起,形成各类居民自组织,如党员志愿服务队、歌唱团、礼仪队、书法会等。随后,在居民自组织中挖掘和培育骨干领袖,甄选党性高、积极性强、能服务、能动员的代表加入街坊议事会。

如启创服务的D社区,在社区党委引领下,社工团队在社区内推动成立了街坊议事会。借由讨论社区公共用房的规划,社区首次以街坊议事会的形式将社区党员、居民骨干、物业服务公司、社工团队等聚在一起议事。在议事会议上,多元主体共同商议公共用房规划方案。多次共同协商后,各主体都积极贡献想法和信息,还有居民主动提出可以出资支持公共用房的部分装修款项。随后,社区在每次街坊议事会上都会向居民了解社区内存在的其他问题,逐渐培养居民关注社区问题的习惯。街坊议事会的雏形形成后,社工团队又带领社区骨干建立联席会议规章等,明确议事频率、发言规则等内容。如今,街坊议事会已成为D社区共同治理的平台,社区居民也逐渐形成了参与社区治理的意识。

责编:徐蕴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中国社会工作,不代表浮光掠影知识网 - 专注有价值知识的生活内容平台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处理。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688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