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庙十哲 武庙十哲是哪十人?各有什么功绩与能力?其中有名不副实的人吗?

浮光掠影知识网
十哲:张良、孙武、吴起、乐毅、诸葛亮、李勣、田穰苴、范蠡、韩信、李靖。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武庙十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武庙十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文章目录:

  1. 武庙十哲是哪十人?各有什么功绩与能力?其中有名不副实的人吗?

一、武庙十哲是哪十人?各有什么功绩与能力?其中有名不副实的人吗?

这10个人分别是管仲,韩信,李靖,郭子义,李绩,诸葛亮,孙武,范蠡,乐毅,田穰苴。他们的能力非常强,而且也有非常优秀的功绩。其中没有名不副实的人。

武庙十哲简单地说就是为祭祀武庙而陪祀的十个人,武庙的全称是武成王庙,祭祀是第一任武圣姜子牙,光祭祀姜子牙一个人显然太孤单了,于是在唐朝的时候,尊姜子牙为武成王,以张良为副祭祀,同时陪祀的还有九人,连张良一起共十人,分别是:

右列:张良、田穰苴、孙武、吴起、乐毅

左列:白起、韩信、诸葛亮、李靖、李勣

这十人中,春秋战国时期有5人,西汉有2人,三国有1人,唐朝有2人,囊括了从西周初年到唐朝上元年间在军事上成就斐然的十个人,唐朝的武庙十哲就是这十个人,但是到了宋朝,武庙十哲的人选发生了改变。

宋朝的武庙主祀也是姜子牙,副祀也是张良,除了这两人之外,还有十个人组成的陪祀,分别是:

东侧西向:管仲、孙武、乐毅、诸葛亮、李勣。

西侧东向:田穰苴、范蠡、韩信、李靖、郭子仪。

相比较而言,宋朝的武庙十哲拿掉了吴起、白起两人,把张良不计入十哲之中,然后换上了管仲、范蠡、郭子仪。原因就是道德,吴起曾经杀妻求将,让人感觉吴起太过功利,不近人情,残酷无情,白起则是因为杀伐过重,白起领导的战争,合计杀敌约一百万人,这个数字太过恐怖,让人感觉白起太过残酷,所以这两人被拿掉。

那么就把唐朝与宋朝武庙中的人员全部算在一起,看看他们都有什么功绩和能力?是名不副实还是名不虚传?

一、张良

张良是汉初三杰之一,刘邦称张良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张良是刘邦的谋主,一生为刘邦谋划了数不清的战略,张良从协助刘邦西进攻入咸阳开始,以钱财欺骗秦将,攻入武关,以鸿门宴示弱,让项羽放弃对刘邦的敌意,以烧毁栈道,让项羽放下防备刘邦之心,以下邑之谋劝刘邦重用韩信、彭越、英布三人,协助刘邦在彭城大败后重振旗鼓。

以鸿沟协议后趁其疲惫,建议刘邦撕毁协议追击项谱,最终形成了垓下之战的局面,协助刘邦打败了不可一世的项羽,张良的谋略居首功,刘邦可以没有韩信,但一定不能没有张良,刘邦能在正面战场顶住战神项羽的4年进攻,除了萧何的后方支援与汉军的战斗力之外,就数张良的谋略发挥了较大的作用,所以在打败项羽之后,刘邦拿出三万户封邑让张良随便选,但张良放弃了。

张良的主要军事能力体现在:谋略二字。张良自己打仗虽然不是很厉害,但是辅佐明主刘邦却是如虎添翼,张良天生就是做谋士的人,张良的定位是:高级谋士、战略家与军事家。唐朝和宋朝的武庙都把张良放在仅次于姜子牙的地位,可见张良的军事能力是得到唐、宋两朝的认可。

二、田穰苴

田穰苴也叫司马穰苴,是春秋末期人,他是齐国田氏王族的旁支,田穰苴的事迹记载得非常少,只知道他有一次率军打败了晋国与燕国的军队,同时为了树立军纪,斩杀了齐王宠信的大臣庄贾,这叫秉公执法、树立威严,至于田穰苴是怎么打败晋国与燕国的,史书上记载得有些离谱,说晋国和燕国听到田穰苴秉公执行与铁面无私后,就自行撤退了。

田穰苴因功升为齐国大司马,后来以司马为姓,成为司马这个姓氏的始祖之一,但后来齐王听信谗言,把田穰苴给贬官了,田穰苴郁郁而终,但是,田穰苴留给后人一本著名的兵书,名字叫《司马法》。

这本兵书是中国历史上最古老的兵书,比《孙子兵法》还要古老,而且成为后世朝代的军事教科书,这本兵书记载了很多军法、军礼、军事条例、条令等典章制度,是后世不少朝代参考建设军队的教程,但很多内容亡失了。

田穰苴最大的作用就是留了下这部《司马法》,如果不是这部兵法,田穰苴也上不了武庙,他的名字也不会这么出名,但也有人说这书是姜子牙所著,但田穰苴显然与此有关,田穰苴的主要军事能力就体现在军事著作上,但是缺少实战经验。

三、孙武

孙武是春秋末期人,是著名兵书《孙子兵法》的作者,孙武被后世尊称为“兵家至圣”,简称“兵圣”,在华夏军事界,没有不知道孙武及孙子兵法的。

孙武是齐国人,因为没有用武之地,来到了吴国,由伍子胥推荐孙武给吴王阖闾,孙武与伍子胥辅佐吴王阖闾,利用一系列谋略,打败了强大的楚军,并顺利攻入楚国都城,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柏举之战,要知道当时的楚国是面积最大的诸侯国,也是强国之一,吴国只是一个新兴的小国,但孙武能够运用谋略战胜楚国,并攻破楚国都城,这在当时是巨大的胜利。

孙武还辅佐吴王阖闾打败了越王勾践,协助吴国成为春秋末期的霸主,在吴王阖闾去世,伍子胥被杀后,孙武隐居下来,专心写兵书,这就是《孙子兵法》。孙武的定位是:高级谋士与军事著作作者,他的主要能力也体现在谋略上,为主将出谋划策,并不是自己亲自率军作战。

四、吴起

吴起是比较全面的一个人,抛开道德不说,他就是个军事奇才,吴起一生仕鲁国、魏国与楚国,无论他在哪个国家,无论强弱,他打仗都能赢,而且是亲自率军作战,不仅如此,吴起还是政治家、改革家、战略家,他不仅能亲自率军作战,而且还能写出军事著作,他有一部《吴子兵法》的兵法流传于世。

吴起学过儒家,后来又改为兵家,为鲁国作战时,率军打败了强大的齐国,后来受到鲁国国君的猜忌而来到了魏国,受到魏文侯的重用,那个时候的魏国人才济济、政治清明,并且是战国时期的第一强国。

吴起在魏国担任西河太守,为魏国创建了战国第一支特种作战部队-魏武卒,有吴起在的魏国,把秦国死死地堵在关中平原,无法东出,吴起还创下了用5万魏武卒大败秦国50万大军的经典战役。

后来吴起在魏国又受到猜忌,逃到了楚国,在楚悼王的支持下,吴起开始在楚国变法图强,因为促动了楚国贵族的利益,在楚悼王去世后,吴起被楚国贵族所杀。

以吴起的经历来看,他是一个文武全军的军事奇才,他的主要能力体现在多方面,即能率军打仗、治军训练,又能政治改革、撰写兵书,还能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吴起在十哲中是一个另类,非常杰出,而且能力全面。

五、乐毅

乐毅是燕国将军,是战国初期名将乐羊的后人,燕国历史上最英明的国君燕昭王在位期间,乐毅投靠了燕国,乐毅一生最有名的事件就是五国伐齐,当时齐国国君是齐湣王,因为在军事上吞并了宋国,又没在政治上化解各国对齐国的担忧,于是齐国受到燕国、赵国、楚国、韩国、魏国五个诸侯国的联合攻打。

五国联军以乐毅为主将,五国攻齐,齐国战败,齐湣王被杀,随后乐毅率领燕国军队独自攻打齐国,拿下了七十多座城池,只剩下即墨和莒没有被攻下,乐毅无法攻下这两座城池,结果燕昭王去世,燕惠王即位,燕惠王与乐毅不合,就想把乐毅召回燕国,而且乐毅不敢回燕国,直接投靠了赵国。

乐毅的定位就是军事将领,在前线打仗,但乐毅的一生除了攻齐之战外,就没有其他战绩了,而且攻齐之战打了个虎头蛇尾,始终没有攻下齐国最后两座城池,最终被齐国名将田单复国成功。

六、白起

白起是秦昭襄王时期的名将,是整个冷兵器时代杀死敌人最多的将领,也是打歼灭战的鼻祖,白起一生打过的仗太多了,没有败过,最为著名的三场战役,分别是:伊阙之战、鄢郢之战、长平之战。

伊阙之战,白起利用集中兵力攻击一支军队,以少量军队忽悠另一支军队的战略,先集中兵力歼灭了实力实弱的魏军,然后转过头来攻打韩军,一举歼灭了魏国和韩国24万联军。鄢郢之战,白起深入楚国腹地,破釜沉舟命令士兵只带几天的口粮,激发斗志,利用大水灌入了楚陪都鄢城,最后又攻入楚都郢都,这是楚国自柏举之战后,第二次被攻破都城。

长平之战,白起利用诱敌深入、分割包围的谋略,包围了赵国45万大军,并全歼了这支军队,这是战国规模最大的歼灭战,一举打掉了赵军的主力,令六国闻风丧胆,这就是白起,他的定位就是战无不胜的军事将领,也是兵家的代表人物。

白起的军事能力体现在高超的指挥艺术、奇谋百出的谋略和歼灭战的战争思想上,他还是战国四大名将之首,是整个战国率军作战功绩最大的将领

七、韩信

韩信号称兵仙,国士无双,是秦末时期涌现出来的军事奇才,因为得不到项羽的重用,所以韩信投靠刘邦,经夏侯婴、萧何、张良的举荐,韩信得到了刘邦的重用,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韩信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经典战役,韩信打魏国利用的声东击西之计,以少量军队牵制魏军主力,然后让主力偷偷从其他地方渡河,一举打败魏国,俘虏魏王豹,韩信打赵国采用的是背水一战,以主力在河边背水列阵,引诱赵军攻击,另让2000轻骑埋伏在赵军营寨边,等赵军出寨迎战,2000轻骑攻入赵军营寨,换上汉军旗帜,赵军回营时发现旗帜换了,于是崩溃。

韩信攻打齐国是出其不意,趁郦食其说服齐王,毫无防备之际,突袭齐国,一举攻破,攻打龙且时,是在潍水上游用沙袋堵水,引诱龙且出战,并故意败退,龙且追击后,再让人拿掉沙袋,龙且大军被水淹没,韩信大胜。

韩信是一个谋略百出、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谋略型将领,韩信所有的战争都不是靠蛮力,而是靠谋略取胜,而且绝大多数战争都是以少胜多,韩信的军事能力体现在奇谋妙计上,他是权谋家中最厉害的代表

八、诸葛亮

诸葛亮是武庙十哲中唯一一个三国时期的人,但也是一个争议较大的人,太多的人看不懂诸葛亮了,有不少人认为诸葛亮能进武庙是因为忠心,更多人认为诸葛亮军事能力差,那是因为诸葛亮的政治能力太强了,这是相对来说的。

诸葛亮的军事能力第一个体现是:隆中对战略。这是一个政权的最高政治战略,军事是为政治服务,政治包括了军事,隆中对战略告诉了刘备应该如何做才能统一天下,隆中对出来的第二年,刘备就有了荆南四郡,然后一路发展,攻下益州和汉中,势力达到顶峰,这其中最大的功能就是诸葛亮,诸葛亮是萧何与张良的结合体,在谋略上是弱于张良的。

诸葛亮的军事能力第二个体现是:率军作战。刘备去世后,诸葛亮执政,首先就平定了南中的叛乱,接着就是6年5次的北伐,蜀汉的实力只有曹魏的五分之一,但是诸葛亮完全靠个人能力弥补了蜀汉实力的不足,发起了北伐,以攻为守,寻找机会。

五次北伐中,除了第一次因为用人不当导致大败之外,其他都没有再失败过,诸葛亮为人非常谨慎,北伐最大的目的不是攻城掠地,而是趁机得利,谁都明白曹魏已经稳定,北方是铁板一块,没这么容易就能打败曹魏的,但是诸葛亮仍然靠着自己的个人能力来对抗曹魏。

第二次北伐杀死了王双,第三次北伐夺取了武都与阴平郡,第四次北伐斩首了司马懿手下甲士三千,第五次北伐司马懿拒不出战,直接耗死了诸葛亮。

除了实战之外,诸葛亮的治军也是非常厉害的,司马懿曾经在参观过诸葛亮留下的营地后称赞诸葛亮是天下奇才,并且诸葛亮还有军事著作流传下来,名字叫《便宜十六策》,诸葛亮的定位是全能型的儒将,即懂军事理论,也有实践经验,只是他过于谨慎,宁愿最小的损失,也不愿意冒险。

唐太宗李世民与李靖曾经称赞过诸葛亮的治军之法与八阵图,给予极高的评价,要知道这两人本身就是成就极高的军事家,诸葛亮能够入武庙,就是因为军事才能,而不是其他。

九、李靖

李靖是唐朝的战神,其功绩与能力甚至大于韩信,李靖既懂谋略,又善于用兵,李靖投靠了李世民之后,成为其重要助手,参与了平定萧铣割据政权之战,攻灭辅公祏之战,这两战都是李靖的谋略,最终都成功了,李渊甚至称赞韩信、白起、卫青、霍去病都不如李靖。

李靖在泾阳之战以一万余人联合其他唐军一起对抗突厥20万大军,诸军中只有李靖手下的军队保持完整,在唐朝与突厥的战争中,李靖率领三千骑兵就敢深入草原,突然攻击颉利可汗,获取大胜,并与李勣一起,大败突厥,直接灭亡了东突厥。

李靖在唐朝与吐谷浑的战争中,数次大败吐谷浑军,直接把吐谷浑军打得溃败,导致其可汗被人杀死,灭亡了吐谷浑,解除了唐朝西部边境的威胁,李靖在唐朝南征北战,从建国之初一直打到对外扩张,几乎没有败过。

李靖的定位是有谋略的将领,李靖打仗从不蛮干,基本上靠的是正确的谋略,是唐朝排名第一的战神。

十、李勣

李勣原名徐世勣,最初投靠了翟让的瓦岗军,打败了隋朝遣名将张须陀,并且数次大败王世充,击败叛将王德仁,与李密里应外合打败了宇文化及,后来李勣跟着李密一起投靠了唐朝,在黎阳之战中,李勣因为兵少投靠了窦建德,后来又找机会投靠回唐朝了。

李勣参与了虎牢关之战,随李世民一起打败宋金刚,又随李世民一起讨伐了王世充,在虎牢关之战,李勣参与了攻打窦建德与王世充,在宗城之战中,李勣被刘黑闼打得全军覆没,单身逃走,在洺水之战中李勣击败刘黑闼部将高雅贤。

李勣与李孝恭、李靖一起参与攻灭辅公祏之战和灭亡东突厥之战,与李靖联手灭亡了东突厥,李勣还参与了唐朝攻灭薛延陀之战和李世民攻打高句丽之战,李勣都立有战功,在唐高宗时期,李勣以辽东道行军大总管都督各军共同灭亡了高句丽。

李勣的定位是身经百战的将领,他的军事能力应该是仅次于李靖,在唐朝数一数二的名将。

十一、管仲

管仲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国相,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管仲的主要才能在政治方面,治国处理内政,同时也有一些军事方面的改革,主要是改革齐国的军事制度,管仲把齐国分为21个乡,从事军事作战的是士乡十五,其他六个工商之乡不从事作战,规定五乡为一帅,有一万一千人,然后由齐国国君率领中军,两个上卿大夫各率五乡为左军和右军,这就是三军,然后各军各司其职,形成了一个分工明确的作战单位。

管仲就是靠这套制度让齐国的军事组织明确,春秋战国时期是全民皆兵,敌人来了就上战场,分工不太明确,从管仲改革开始,齐国开始强大,但是管仲的主要才能在政治方面,率军作战几乎没有,仅有的就是军事改革,也跟政治相关。

管仲也跟随齐桓公参与一些战争,提供一些谋略,但管仲的主业是治理国家,所以管仲的定位其实是政治家和改革家,与军事关系并不大。

十二、范蠡

范蠡是春秋晚期楚国人,辅佐越王勾践,范蠡在勾践手下的作用类似于张良在刘邦手下的任用,但比不上张良的谋略,主要是给勾践提一些建议,包括政治和军事的,勾践伐吴成功的七策是文种提出的,范蠡与文种的作用相当。

范蠡最终辅佐越王勾践打败了吴王夫差,并灭亡了吴国,在功成之际,范蠡与张良一样,选择了身退,而得以保全性命,不愿意离开勾践的文种则被赐死。

范蠡的定位是政治家与军事家,他提供了不少谋略给勾践,勾践的成功有三分之一的功能是范蠡的,同时范蠡还是最早的经济学家,数次经商成为巨富。

十三、郭子仪

郭子仪是唐朝名将,是安史之乱的主要平定者之一,郭子仪与李光弼一起,成为平定安史之乱的主要领导者,郭子仪是兵部尚书,相当于国防部长,领导了唐军对叛军的作战,最终平定了安史之乱。

郭子仪还数次率军打败了吐蕃军的进犯,平定了华州节度使周智光的反叛,郭子仪是四朝元老,经历了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与唐德宗四个皇帝,在唐朝的地位是德高望众、威望极高的存在。

郭子仪的定位是唐朝的中兴名将,一生忠心耿耿,为唐朝东征西战,最后得以善终。

从唐朝与宋朝的武庙十哲人员来分析,不考虑其他因素,只论军事才能的话,唐朝评选的武庙十哲人选更为合适,就军事才能来说,白起和吴起不应该被拿掉,而宋朝加上的范蠡与管仲两人进武庙有些名不副实,他们的特长不在军事,而郭子仪进武庙则是可以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武庙十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武庙十哲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文章版权声明:所有来源标注为浮光掠影知识网(fgly.cn)的内容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若您需要引用、转载,只需要注明来源及原文链接(https://fgly.cn/archives/182423.html)即可。

发表评论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36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