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军有多少人(解放初期我军有27个野战纵队,一个纵队多少人?是师级编制吗?)

爱生活的丸子

纵队在我军历史上是非常常见的一个部队编制,由来已久;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南昌起义后,朱德和陈毅率领部分起义部队,在江西大余整编改制为纵队。纵队编制,在抗日战争中也是屡见不鲜的。

解放战争初期,我军更是有27个野战纵队的编制部队。所以,一个纵队有多少人呢?是师级编制,还是军级编制,又或是兵团级编制?带着这些疑问,我们接着往下看。

从字面意思上理解,“纵队”是指纵的队形。纵队,也是中共领导的人民军队,也不算独创、但常有使用的“非正规”编制。为什么说不算独创呢?因为在国民大革命的1925年9月,国民革命军第二次东征部队,曾编有3个纵队。这时1个纵队的兵力,大都在数千人,甚至上万人;而我军在南昌起义整编的纵队,不过900人不到。

“纵队”的编制很灵活,有点任意的意思,下辖部队的编制和人数,都是不定的;有的下辖师、旅,有的下辖旅、团,还有的下辖大队、支队。纵队的编制组成,各式各样海了去了,只为方便。

“纵队”编制的普及,是在抗日战争初期和解放战争前中期,为实行新的战争形势而选取的。我军共整编出27个野战纵队,纵队编制中最有名的当属陈赓、谢富治领导的“陈谢纵队”。当时一个纵队,隶属于上面的野战军或一级军区,下辖3个师,或2、3个旅。

解放战争前中期,又有特种兵纵队、铁道纵队和炮兵纵队等特殊纵队相继成立。1948年11月,中央军委下发命令,对解放军全军编制和番号,作出统一规定:野战纵队改称军,特种兵部队(和我们现在以为的特种兵不一样)、游击队,仍可称纵队。纵队编制,说白了就是方便管理的权宜之策,最终还是要舍去,采取更正规的组织编制。

1948年年底的统一改制,改总队为军,共定有70个军。从这时候开始,主力纵队直接被改编为军,纵队编制逐渐取消;新中国成立后,纵队编制彻底消失,改为军、师、旅。

前文说到纵队是个相当灵活的编制,所以它与正规且固定的编制,是有着很大的不同,不能直接对应团、师、军和兵团。抗日战争中期之前,一个纵队大约是一个团的编制,人数在几百到上千不等。抗战后期,八路军的主力纵队,兵力超过万人,相当于一个师,乃至几个师的建制;个别吃了增大剂一样的纵队,甚至跟一个军相当。

解放战争时期,1个纵队最少相当于一个师,大部分是对应一个军,少部分是2、3个军,基本没有万人以下的。东北野战军,兵多将广、武器充足,下辖的每个纵队兵力,都在3万人往上走,最多的超过了5万,已经是半个兵团了。纵队编制下,军事指挥已不太灵活和方便,略显臃肿。

正是在这样的形势下,纵队才被取消,改为军级,后为方便指挥,又合并出兵团。所以,最后一个问题,一个纵队有多少人呢?准确点的答案,应该是纵队人数要看什么时期。几百上千到上万几万,解放战争时期的纵队,万人规模是常态,毕竟解放军人数随战争进程,呈爆炸性增长。

总结一下,“纵队”作为一个战时编制,具有一定的临时性,是符合历史潮流、顺应战争局势而生的。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胡石英,不代表浮光掠影知识网 - 专注有价值知识的生活内容平台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处理。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579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