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巧板的来历(今日七夕,祝您生活甜蜜,好运常在!)

夏星

七夕节是我国传统佳节中最具浪漫色彩的节日。说到七夕,不禁令人想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首被世代传唱的《鹊桥仙》,其道出了牛郎与织女浪漫的爱情故事,也展现了中华儿女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在这样一个唯美、令人回味悠长的日子里,北京文博为您带来四件文物,让我们来一起感受文物中的似水柔情。

这件藏于首都博物馆的白玉鸳鸯柄圆盒,白玉质地润洁,盒上立雕一对鸳鸯,口、胸部相连。盒为子母口,鸳鸯平剖为二,打开时分为两对鸳鸯,是宋代玉器的上乘之作。

鸳鸯中“鸳”指雄鸟,“鸯”则指的是雌鸟,两者经常出双入对、形影不离,被人们视为爱情的象征。鸳鸯色彩艳丽,姿态优美,寓意爱情的纯洁与美好。

这件是来自北京艺术博物馆的清代象牙雕盒装七巧板,即象牙雕小盒内装七巧板。盒为长5厘米的方形,盒盖为向右拉开的样式。小盒盖子上圆形开光内镂雕了人物与风景图画:垂柳、棚船以及远处的楼台;小盒周身满刻花卉纹;盒底部同样有圆形开光,与盒盖上的纹饰相呼应。盒子整体虽小,但雕刻着实复杂,方寸之间人物、景色错落有致,极具层次感。

民间有“七夕乞巧”的习俗,也称为“七巧”,这正是七巧板名字的来历。七巧板是中国传统智力玩具,相传由宋代燕几图演变而来,明末清初基本定形。此后,七巧板流传至日本和欧洲,受到欢迎,成为风靡全球的小玩具。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有一对黄花梨透雕镶嵌床围栏,就是大型架子床的侧面围栏,也称“透雕花板”。花板主体雕有吉祥图案,图样纹饰丰富,有凤穿牡丹、松树苍鹰、一路连科、喜上眉梢等。尤其是“喜上眉梢”,刻画了两只喜鹊在梅、菊丛中对望相鸣,一只翘首立于枝头,另一只展翅回望。

在“牛郎织女”的爱情传说中,喜鹊在七夕为牛郎织女夫妻架桥,助其相会,因此后世把沟通男女姻缘称为架鹊桥。梅与“眉”谐音取意,寓意“喜上眉梢”,而与菊花组合,又暗含“举案齐眉”之意。

这件藏于观复博物馆的银錾刻卷草纹六方针筒以薄银片打制成六方形,顶部有六方圆顶形盖;筒身上端和盖顶部焊有环钮,其上各系一条银链,三条银链的另一头同系于一个圆环,环上加银钩,易于佩挂。筒身外壁在顶部、腰部、底部分别上下錾刻双线轮廓,内錾卷草纹。此针筒造型、装饰简练,是辽代人随身佩挂着盛装缝衣针的实用器物。

缝衣针是古代女子过七夕时不可缺少的物件。在古代,年轻的女子在农历七月初七“乞巧”的时候,以针验巧便是其中流行广泛的一种。七夕夜,女子可以“穿针乞巧”,或称“穿巧针”,以五色线对月穿七孔针,过者为巧。明清时还流行“丢巧针”,又称作“丢针影”“丢针儿”。“丢巧针”要在七夕中午将针投入到事先准备好的一碗水中,使针浮在水面,观察水下针影,如果碗底映出花朵、鸟兽、云彩等形状,可称为“乞得巧”。在七夕夜晚,古代宫中还会举行穿针比赛,是宫中女子期待的盛会,借此祈求心灵手巧、幸福美满。

资料来源:首都博物馆、北京艺术博物馆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观复博物馆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文伽昊,不代表浮光掠影知识网 - 专注有价值知识的生活内容平台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处理。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788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