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主张(孟子“性善论”)

四川小唐

孔子学说被杨、墨学说一度淹没,儒家出现了第二位圣人,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他就是孟子。

孟子提出“性善论”,“爱”和“敬”是人心所固有,所同有。从爱生“仁”,从敬生“义”。

“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也。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

“可欲之谓善。”

人心都认为是正确的就是善。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所以,一切善皆从人心中来,皆从人心中自然演出。例如,埋葬亲人是人心都认为是正确的,所以才有了葬礼。

人心皆有善,只是“觉”有先后。舜的伟大,在于他能“取人之善以为善”。人心都认为正确的,舜会舍弃自己错误的,即“舍己从人”。

当前人发现了所有人心都认为正确的行为准则后,后人只需依照这些规则行事就行了。

“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物指人生品德之一切标准而言。所有人生标准为我准备好了,而且这些标准又是我心里想要做的,是我心里本来就有的,那样,我便感到内外如一,外面的一切善和德都和我内心一样,诚心去实践,岂不有大乐。

孟子承认人心有恶的一面,人可以作恶。但他认为善是人类发展的大趋势。

“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水也能够被激起向上,但这只是一时的“势”导致的。人性之趋恶,是外面的“势”。人性之向善,是内在的“情”。

如果说圣人有善有德,那么人人都可以有善有德。

“人皆可以为尧、舜。”

这是性善论必然的结论。人可以为善,还得要愿意为善。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君子不在乎那些愿意做禽兽的人,君子只认定自己该如何做。

孟子也承认人生有时候迫使我们做出选择,生还是义?儒家主张的就是“舍生取义”,儒家虽不是宗教,却带着一种宗教的精神,而且这是宗教中一种最高的精神。

我们可以说,儒家是一种人文宗教,“人性善”是他们最高的宗教信仰,“杀身成仁”和“舍生取义”是他们最高的宗教精神。

“待文王而后兴者,凡民也。若夫豪杰之士,虽无文王犹兴。”

等待天下太平,做个善人,凡民都能做到。在乱世,还能牺牲生命向善,就是豪杰了。

所有思想史内容参考:钱穆《中国思想史》,以后文章同。

转自公众号:人物地理。分享读书笔记和心得。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雷炳侠,不代表浮光掠影知识网 - 专注有价值知识的生活内容平台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处理。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320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