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然是什么意思(如何才能不焦虑?孔子说了这六个字)

四川小唐

书语人间:每天10分钟,读懂1本好书,点击文章右边的「关注」,一起成长

大家好呀~

今天,我们继续来读「儒家经典」,四书里的《论语》

01.立大志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第七》

孔子说,君子坦然自在,小人忧心忡忡。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好的时代;有的人踏浪而行,春风得意,有的为内卷所困,进退两难。

为此,孔子说出了他的看法。

春风得意的是「君子」,因其志存高远,行有所止,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所以才能够不被外物所影响,安安心心做手里的事情,结果量变到质变,成功随之而来;

进退两难的则是「小人」,因其心无定向,往往为功名利禄所累,什么热门做什么,生怕错过了机会,所以才不断地「换跑道」,结果既耽误了时间,又没有做出什么名堂来。

02.不自欺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论语·述而第七》

孔子都教弟子什么呢?这里写得很清楚了,文、行、忠、信。

文,即「典籍」,学的是知识,是技能。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则能见闻广博,触类旁通,有聪明之资。

行,即「言传身教」里的「身教」。

儒家讲的是「修身」的学问,是日用常行,待人接物;因而,重要的不是你都知道了些什么,而是你做到了些什么。

朱熹说,「圣人作、止、语、默无非教也」。

老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不举不动,不言不行,都是教诲;做学生的除了要听老师讲,还要仔细地观察、模仿、反思老师,一言一行中多问为什么,这样才能够体会与吸收老师的思想。

忠,上面一个「中」,下面一个「心」,朱熹的注解是「尽己之心」,就是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换言之,你只要不自欺,就做到忠了。

然而,遗憾的是,人有很多时候是被利益所驱动,明明知道有违良心,但还是会当做没看到,先欺骗自己,然后再去欺骗别人。

那自然就不忠了。

最后一个是信。

人无信则不立,对人对事要讲信用,不要有一丝欺诈。信是「忠」的外在表现,你先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了,就不会愿意去欺骗别人了。

以上,便是今天的内容。

下一篇里,我们继续来读《论语》里「述而·第七」的内容。

敬请期待吧~

注:图片来自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文 | 武灵遥,一位践行着「日读书一本,日更文一篇」的职业读书人,更多好书拆解详见个人公众号:书语人间(syrjjy)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宋亦武,不代表浮光掠影知识网 - 专注有价值知识的生活内容平台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处理。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469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