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 Mate 50 Pro 影像评测:对比小米 12S Ultra 和 iPhone,真实又温暖

瓦力数码评测

首先,Mate 50 pro 的摄像模组在辨识度拉满的同时,还让人很亲切,因为……四筒是自己人。

可变光圈

仔细看,其中一支镜头还会眨眼,这不是黑魔法,而是一个并不新鲜的黑科技——可变光圈。

为什么说它不新鲜呢?因为这项技术,在几年前的三星 S9、OPPO R17 Pro 上,就已经出现过。只不过,彼时的可变光圈只有两档可调,可玩性不高,没有激起什么水花。Mate 50 Pro 的黑科技在于,在相似的空间里放置了 6 片扇叶,实现了 F1.4-F4 的 10 档手动切换。这显然更考验结构设计能力。

在手机硬件同质化越来越强的今天,可变光圈的意义首先是拉开卖点。但如果说它只是噱头,那就太过武断了。

了解摄影的朋友知道,光圈就像是镜头的窗帘,决定着镜头的通光量,改变画面的明暗。

并且,它还影响着景深,也就是背景的虚化程度。光圈越大,虚化越强。但弊端是,边缘的画质会有所降低。

所以,摄影是个取舍的艺术。成熟的摄影师可以凭经验和直觉,快速决定某个场景下的光圈值。

在 Mate 50 Pro 的专业模式里,你也可以快速调节。比如暗光场景下,把光圈开大,让画面更明亮。拍摄书本时,使用小光圈,确保边缘画质清晰。

我猜你会说,这也太麻烦了。

确实,对于主打便捷的手机摄影来说,简单易用才是王道。

所以 Mate 50 Pro 在自动模式下,算法会根据拍摄场景自动调节光圈,平衡画面的明暗,以及边缘的画质。

在评测视频中有许多样张,请在视频中对比查看。

XMAGE

实际上,Mate 50 Pro 影像上最大的看点,并非可变光圈,而是——埃克斯美鸡(XMAGE)就是相机水印上,最后的这五个字母。华为 Mate 50 系列,是第一款全链路采用 XMAGE 规格打造的产品。

也第一次让我摸清,华为在七月份公布的 XMAGE 品牌究竟是啥。根据发布会所讲,它包含三个板块,技术创新、影像风格,以及拍摄体验。

技术创新太硬,拍摄体验太虚。我们消费者能够最直观感受到的,就是影像风格。

而影像风格,也在这个夏天,随着小米和徕卡的合作,成为手机圈最热的词。

风格,作为超脱于硬件之上,艺术与人文交织的表达,往往凝聚着一个品牌多年来,对影像的思考。

同样,视频中有多张华为 Mate 50 Pro 与小米 12S Ultra 的样张对比,请在视频中对比查看。

小米重写意,认为通过倾向性较强的色彩,可以更好地表达情绪。

而华为则重写实,希望尽可能还原现场的一切,真实自有万钧之力。

两种理解没有高下之分,毕竟艺术要求主观性,艺术可以说谎,艺术要给人以审美乐趣。

此前我们采访华为终端 BG COO 何刚的时候,他用四个词,解释了 XMAGE 影像风格:真实、温暖、锐利、高画质

这四个词,比发布会上的华丽表达,要朴素直观地多。

其中真实,是何刚认为最重要的。

为了强化真实感,Mate 50 Pro 的相册还用上了 HDR 显示,照片里的高光,显示亮度会比 UI 界面更高,有种呼之欲出的感觉。

所以在我看来,Mate 50 Pro 影像。在寒气蔓延的大环境下,这种风格或多或少能让人有些慰藉。

无论使用什么机器,摄影始终是一个有着两个方向的动作,向前和向后。上面说的影像风格,是向后的艺术表达。而拍摄体验,则是向前的主观感受。

正如电影大师维姆 · 文德斯所说,摄影最持久的胜利,一直是它有能力在卑微、空洞、衰朽的事物中发现美。

希望你无论用着什么器材,也无论器材是何种影像风格,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美好的事物。

戳视频,华为北斗卫星消息功能指南

点击「在看」

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王陇德,不代表浮光掠影知识网 - 专注有价值知识的生活内容平台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处理。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862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