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頫是被高估还是被低估的书法大家呢?

四川小唐

我一直认为历史是最能客观评价一位书法家了,关于赵孟頫历史对他的评价还是比较公正的,赵孟頫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的地位不是几个人说一说就会被撼动的。

赵孟頫可谓是少有的一个全才,于书法他是真、草、隶、篆、行五体皆能,而且在篆刻方面还有自己的建树。书法好绘画也好,赵孟頫的绘画是元代文人画的奠基者,后世的元四家都是受了他的影响。

《元史·赵盂頫传》说他多才多艺,其成就“颇为书画所掩,知其书画者不知其文章。知其文章者不知其经济之学”。他在音乐上造诣非凡,写有《琴原》.《乐原》,史称“得律吕不传之妙”。看来古人所云修身乃艺术之本,不是没有道理的。历史上像他这样的全才,能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不错的成就者也没几个吧。

在少数民族作为统治者的元代,他几乎是靠一己之力,做到了薪火不灭,古法不失。在书法、绘画、篆刻、诗词、鉴赏等许多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份功绩又有谁人可比。赵孟頫的一生非常的了不起,作为地位低下的第四等人:南人,他最后官至一品,荣际五朝,名满四海,整个元朝他是独一无二的。元人来復曾经有诗赞他:“雅知国灭史不灭,家声无愧三百年。”而明朝著名学者王世贞在《弇山堂笔记》中称赵孟頫为:“上下五百年,纵横一万里,复二王之古,开一代风气”。

那么关于赵孟頫书法的非议主要集中在两个人身上,一个是董其昌,一个是傅山。董其昌是年少轻狂,说赵孟頫的书法是“因熟生俗”,而自己的书法是“因生而秀”,他一生都在跟赵孟頫PK,但是晚年的时候,他说了句真心话:“余年十八学晋人书,得其形模,便目无吴兴;今老矣,始知吴兴书法之妙。”

而傅山早年学王羲之的书法,一直学不好,后来明朝亡国,傅山心中十分的愤懑,于是迁怒到赵孟頫身上,薄其为人,痛恶其书浅俗。说我为什么学不好赵孟頫的书法啊,是因为赵孟頫是“媚骨”,以宋皇室后裔的身份效忠元朝,是个贰臣,我不是他那样的人,所以我写不好他的字。这种逻辑我也是无语。

但是傅山也是晚年的时候对赵孟頫重新作出了发自内心的肯定,他写了一首《秉烛》诗云:

秉烛起长叹,奇人想断肠。赵廝真足异,管婢亦非常。

醉岂酒犹酒,老来狂更狂。斫轮余一笔,何处发文章。

后人把赵孟頫和唐代的三位巨匠: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合称为“楷书四大家”,直接跨越了两宋,这种历史地位也不是谁都能得到的。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许敬宗,不代表浮光掠影知识网 - 专注有价值知识的生活内容平台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处理。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794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