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凝式《韭花帖》的好,是怎么体现出来的?

爱生活的丸子

杨凝式的《韭花帖》好吗?好在哪里,凭什么被称为“天下第五行书”?说句不好意思的话,最早看到韭花帖的时候,真没觉得有多好,那个时候还是上高中的时候,说来已经是30年前的事了。现在回过头来再看《韭花帖》确实有很多妙处,是当初自己水平有限,没有欣赏到的。

一个秋日的午后,杨风子小寐了一会,醒来后突然感到腹中有点饿了,估计是到了下午茶的时候了。这个时候正好有朋友送来一坛韭花,清香怡人、咸香适口真是来的及时啊。于是,杨老先生拿笔写下《韭花帖》以笔墨表示谢意。

杨凝式居住在洛阳,我祖籍也是河南人,小的时候家里条件不好,父母经常会做一些韭花酱,我们经常是韭花酱夹在馒头间当菜吃,而现在很多火锅店里也会配上韭花酱,很多人都很喜欢这种韭花的味道。

杨凝式因为年轻的时候不小心说话得罪了权贵,后来就装疯卖傻,世人称他为杨风子。但是,他其实只是装疯避世而已。杨凝式的书法对后世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在五代十国那样一个非常动乱的时期,还能产生一位这么伟大的书法家,后世都觉得太难得了。

《韭花帖》给人一种萧散简静,疏朗空灵之美,董其昌曾经说过:

“少师(杨凝式)韭花帖,略带行体,萧散有致,比少师他书攲侧取态者有殊,然攲侧取态,然攲侧取态,故是少师佳处。”

这本《韭花帖》字体属于行楷书,字间距、行间距都很大,所以说它是布白疏朗、清秀洒脱。

尽管《韭花帖》在用笔和章法上都跟《兰亭序》相差很多,但后世认为此帖深得《兰亭序》笔意,与《兰亭序》在神韵上有异曲同工之妙。因此黄庭坚曾经赋诗盛赞:

“世人尽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谁知洛阳杨风子,下笔便到乌丝阑。”

《韭花帖》的用笔有萧散之感,而它的章法布局,行距、字距拉开到极限,打破了之前行书行距和字距都不是很大的旧格局,而某些字甚至超出了常规的结字范畴,这也是我之前觉得写的不好的原因。有些字左右错位或者是上下不齐、或是头重脚轻,但这一切却给人一种非常自然的感觉,毫无造作之气,因此给人一种空灵淡远之美。

而后世宋代的手札,多受此帖影响,宋人的行书作品多是行距拉的很开,而且宋人书法更加注重书家情绪的表现,而不刻意字体的工整,建立了宋代的尚意书风。

后世认为杨凝式在书法史上是一个承上启下的人物,他的存在对后世宋代书法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他是宋代尚意书风的启蒙者。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王鹤寿,不代表浮光掠影知识网 - 专注有价值知识的生活内容平台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处理。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002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