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炎武故居 顾炎武故居-千灯古镇在哪里

Tachyon钛亿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晋南老赵,图文分享晋南乡土风情,记录百姓生活点滴。4月12日下午,天气让人心暖,这样的天气不出门,有点辜负。思来想去竟然不知道去哪儿,最后决定还是去曲沃逛一逛,离得这么近,开车不如骑电动,既能兜风,还能领略沿路春色烂漫。

曲沃顾园一游,为什么顾炎武老家是江苏的,山西曲沃却有个顾园

曲沃晋园去过多次,听说还有个顾园,江南建筑风格,可以去看看。来玩的人看着还挺多,入园登记量体温,一丝不苟。顾园占地40亩,东西长150米,南北长180米,旨在纪念明末清初一代大儒顾炎武旅居曲沃并完成其鸿篇巨著《日知录》的历史,是弘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爱国主义思想的教育基地。

亭林广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最早出现于顾炎武先生的《日知录》,原文是:“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后来梁启超先生把它凝练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先生是明末清初杰出的思想家和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后世评价他是与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二程、朱熹、王阳明、黄宗羲、王夫之齐名的“旷世大儒”。

白石楼是曲沃县历史上景明风景区的一处古建筑。昆山顾炎武故居复建时改建成了一座江南风格的建筑。因年代久远曲沃景明的古白石楼已不复存在,故在顾园白石楼建筑中采用了现存的现存的白石楼样式,白石楼建筑面积约274.5平米,布展内容为顾炎武先生从出生到去世七十载之间的十二个重大事件记录。

宜园——是一座典型的北方四合院,面积约921.6平米,顾炎武先生当年旅居曲沃时,就住在东韩村的宜园,宜园主要展示了顾炎武先生在曲沃的主要贡献及成就。

光明轩顾园于2017年7月开工建设,2018年五月竣工,由“一园一楼两苑十二处景点”组成,一园是宜园,一楼为白石楼,两苑是日知苑和致用苑,十二处景点分布于园内是一座兼具南北建筑风格风景宜人的人文景观园林。

致用苑是一座典型的南方四合院,面积886.1平米,为纪念顾炎武先生经世致用的思想而建。主体建筑是一座纯木榫卯结构的二层楼阁,东西厢房布展了顾炎武先生的学术思想成就和日常起居会客的场景。

明道台——台是最古老的建筑形式之一,是高出地面而建成的平台,“明道”与顾炎武先生经世致用的思想有关,他认为做学问就要做到明道救世,空谈诗文义理与治世无益。

爱晚亭

四方榭

太平湖——“太平”一词出自于顾炎武先生的《日知录》:“今日者,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此吾辈之任也。”意为我们这辈人的责任就是要拯救黎民于困苦,开创太平盛世,反映了顾炎武先生以天下为己任家国情怀。

仰旭亭

日知苑顾炎武先生为中华民族刻画了两个文化符号:撰写了全民族的座右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华夏儿女划了“耻”这条道德底线,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他“生无一锥土,常有四海心”。所以梁启超称他,不但是经师,而且是人师。

顾园转了一圈,只能说仰慕顾先生,人之大志不是我们所能学到的,所以我们也只能做个小老百姓。回来的时候路过曲沃中学,才知道这就是曲沃有名的四牌楼。去曲沃逛一圈,还学到了不少知识,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一点都不假。朋友们好,我是晋南老赵,有时间可以去曲沃这个千年古县逛逛,定有若收获。感谢大家的关注!

顾炎武故居 顾炎武故居-千灯古镇在哪里

顾炎武故居-千灯古镇在哪里

江苏昆山

访顾炎武故居:从一介匹夫到清学始祖的大儒之路

江苏昆山有个千灯古镇,那里也是一代大儒顾炎武的家乡。几年前,我曾在旅游时途径故居门口,看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几个大字,又看看顾炎武雕像,转身而过。

文人故居一直都是冷门景点,不知道可以看什么。

近来学习国学,对顾炎武产生好奇,他未曾当高官,也不讲经学,没听过什么传世名篇,那是如何位列中国历史上72位大儒之一的?

因为这份好奇,我查阅了他的生平。

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顾炎武《精卫》

明末清初,山河飘摇,清军铁骑一路南下,一介书生的顾炎武从江东望族,到组织反清,两次入狱,终生拒诏。从开始的国仇家恨,到对中华千年文明的传承。

他半生颠沛流离,写下1200万字《日知录》,见证其成为有清一代开国儒师的艰难人生。

一、名门望族、贞孝慈母

顾炎武生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7月15日-1682年2月15日),本名顾绛,字宁人,人称亭林先生,其祖父为明朝太仆卿,自幼过继给早亡叔伯,由其未嫁守节的嗣母王氏抚养。

顾炎武从小熟读经史子集,十四岁考中秀才,17岁参加当地以复兴古学问为宗旨的复社,结识大批文人学士,他与归有光曾孙归庄结为至交,被称“归奇顾怪”。

成年后的顾炎武曾多次参加科举,却屡试不中,直到27岁决心放弃科举之路,转从事有益于国计民生的实学研究。

二、起义昆山,秘密抗清

1644年,清军入关,崇祯皇帝自缢而死,史可法等拥立福王在南京成立南明政府。经乡人举荐,顾炎武任兵部司务,他写下《军制论》《田功论》等文章,提出经济政治主张,力图复明。

遗憾的是,还未上任,南京被清兵攻占,弘光帝被俘。顾炎武和归庄等决心投笔从戎,组织抗清义军,不久昆山失守,死难者多达4万余人。

顾炎武生母被清兵砍断右臂,两个弟弟被杀,嗣母王氏闻变,留下遗言,绝食而死。

“我虽妇人,身受国恩,与国俱亡,义也。汝无为异国臣子,无负世世国恩,无忘先祖遗训,则吾可以瞑于地下。”——《亭林余集》

南宋末年,国破家亡之际,有一个跟随文天祥书生,改名为“王炎午”,世人都说王炎午的死国之志,即文天祥的死国之心。顾炎武此时也改名“炎武”,不坠其爱国之志。

而后十余年间,他追随抗清义军辗转各地,秘密抗清,却无一都以失败告终,清军统治日益稳定,每一次失败背后,都是一次屠杀。

三、两次入狱,北上游历

顺治九年(1652年),由于家奴告密,顾炎武被捕入狱,投降清廷的礼部侍郎钱谦益有意搭救,条件是让顾炎武自认门生,顾炎武不从,后在家人斡旋下,被救出狱。

在经历一系列家族官司,亲人殉难,复明失败打击后,45岁的顾炎武变卖家产,离乡远游,开始长达20年的北上游历生活。

史料记载顾炎武每到一处,最多不呆3个月,日骑一马,常在马背上看书,仆人又牵一马,背上都是书。

他在章丘置办田产,维持生计,而后亲身考察民生风俗,研究有利于民生的实学,先后到山东、北京、山西、陕西等地。

九州游遍六州,走了3万多公里,20多个省,90余县,写下1200万字,留下中国古代最为可靠详实的百科全书,开启了“士当求实学”朴学先河。

人生有多难,灾难从未远离他。康熙七年,顾炎武被人诬告,卷入山东莱州文字狱,在狱中关押1年之久,受尽折磨,后经人相助才脱离险境。

四、坚拒朝聘,曲沃终老

康熙年间,朝廷屡次征召顾炎武参与编撰《明史》,他都断然拒绝,甚至躲到华山隐居,有生之年,他都是怀念明王朝的。

然而,也正是在北方游历期间,顾炎武的思想发生重大转变,开启了他从一介匹夫到一代大儒之路。

历史潮流不可逆转,有亡国,有亡天下,一直以来属于帝王将相的天下,在他这里有了新的解读。天下不是谁的天下,人们也不是忠于某个皇帝,某个朝代,而是忠于自己的祖国,民族,文化。

“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这句话让普通人与天下命运联系在一起,一介匹夫也可以贡献自己的价值,后经梁启超总结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1682年,顾炎武大病初愈,在骑马访友途中,不慎失足落马,客死山西曲沃,后遗体运回故乡千灯,与其妻合葬,时年69岁。

顾炎武一辈子不讲学,不收门徒,不立门户,这位终身颠沛流离的学者,学术和思想没有随着生命终结。

清朝道光年间,社会危机一下子暴露出来时候,顾炎武提出的“经世致用,学术报国,重名本,务当世”影响了龚自珍,林则徐,康有为,孙中山等人,反抗外辱,救国图存,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变革。

摘录顾炎武主要思想

哲学思想:物质(器)为第一性,精神(道)为第二性,要通过学习获取知识。

伦理思想:强调私利观念客观存在,把人人都有的私利之心,引向公益道路。

教育思想:为人师表,以友为师,严谨治学,学以致用。

经济思想:发展农业,兴修水利,以农富国,发展工商贸易,减租减税,开发西北。时至今日,都是我们常听的发展战略。

我在他的纪念馆看到这样一段话:这位经历明末清初社会大动荡,满怀一腔悲痛和愤懑,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对经文、政事、世风、礼制、科举、艺文、古史、天文地理,几乎人文科学的全部学科,进行了深湛的研究,追究原委,融会贯通,明体达用,编撰成《日知录》等巨著,在中国思想史、学术史上留下辉煌一页。

人生富贵驹过隙,惟有荣名寿金石。——顾炎武

写在最后:

@抹抹读书 为了写这篇文章,特意去了一趟千灯古镇。小镇并不热闹,游客三三两两,进故居参观也不需要门票。

一个人静静在园区溜达,看大屏幕播放顾炎武生平,也算是弥补两年前过门不入的遗憾。

如果不了解顾炎武的历史,或者对他的生平不感兴趣,诺大的顾炎武故居也只是一个江南小庭院。

越读书,越觉得自己知识浅薄,说什么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算上学生时代课本,读书也不过千册。

一个人旅行的意义可以分很多种,而历史故居存在价值只有一种,那就是文化传承。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顾云昌,不代表浮光掠影知识网 - 专注有价值知识的生活内容平台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处理。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3130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