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七是什么节 中国的七月七是什么节日?

Tachyon钛亿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将回归年划分为24个段落并分别予以命名的一种时间制度,也是围绕这一时间制度形成的观念体系和实践系统。顺天应时作为二十四节气的文化精神,在实践层面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无论是农业生产还是日常生活,都根据节气的特性行当行之事,不行不当行之事,节气由此成为农业生产的指南针和日常生活的方向标。其二,格外重视节气日的时间节点意义和人事活动,官方往往在节气日颁布政令,举行多种礼仪活动,民间也将许多常日没有的活动集中于节气日举行。由此,节气日往往发展成为具有全国性或地方性的重要节日。

新华社资料图>

节气日是天时,节日是人时

目前对于节气的认知,存在着一些误区,其中一个是将节气等同于节气日。事实上,节气与节气日是两个概念。节气日特指交节的日子,即由一个节气向另一个节气转换的时间点所在的日子,是标志着一个新的节气开始的日子。特定的节气日是特定节气的组成部分。

二十四节气作为一种时间制度,是中国人的原创文化。虽然它们的确定和划分乃至命名都是人为的,但它依据的是星球运转的规律,是自然节律的反映,不会因为人事更迭而发生变化,本质上属于“天时”的范畴。节气日作为节气的组成部分,本质上也是天时。但节日不同。节日是以历日、月份等组成的历年为循环基础的、在社会生活中约定俗成的、具有特定习俗活动、特殊意义的特殊时日。节日是五种特殊性——节日名称的特殊性、在历法中位置的特殊性、生活内容的特殊性、活动空间的特殊性以及文化内涵的特殊性——的五位一体。节日名称、节日时间、节日活动、节日活动空间以及节日文化内涵共同构成一整套节日的习俗规范,人们通过对这一套习俗规范的实践形成自己的节日生活,产生特殊的体验和情感。不同的群体有不同的节日,节日本质上是社会人文时间,属于人时的范畴。

节气日发展成为节日

我国传统节日数量众多,从在历法中的位置来看,主要包括三种:其一是月日相重的节日,比如正月初一的春节、二月初二的龙抬头节、三月初三的上巳节、五月初五的端午节、六月初六的天贶节、七月初七的七夕节、九月初九的重阳节等。其二是位于月朔月望月晦日的节日,如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七月十五的中元节、八月十五的中秋节、十月初一的送寒衣节、十二月晦的除夕,等等。其三就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些节气日,如立春节气日的立春节、清明节气日的清明节、立夏节气日的立夏节、冬至节气日的冬至节,等等。

节气日之所以能够发展成为节日,实现从天时向人时的转变,首先是因为它们在历法时间中的特殊性。人类总是对具有特殊性的事物给予更多关注,节气日作为前后两个节气交接更替的时间节点,正是被给予更多关注的特殊时间。在顺天应时观念的作用之下,人们将一些特殊的活动、重要的活动或者具有象征意义的活动集中安排在这样的时间里来举办,从而进一步增强了这一时间节点的特殊性,最终使其发展成为社会人文时间。

以立春日为例。立春位居二十四节气之首,立春日是24个节气日中的第一个节气日,不仅标志着大寒与立春的交接更替,而且标志着春天的来临,标志着二十四节气周期的重新开始,因此是一个极具特殊性的日子,也因此成为人们集中安排各种活动的日子。早在汉代,官方就开始在立春日举行东郊迎春活动,并代代传衍,日益丰富,融迎春、进春、鞭春于一体,成为官民共建共享、颇具娱乐性的大型礼俗活动。人们在立春日安排专门的饮食,吃萝卜、生菜、春盘,饮春酒,以助阳气,以迎新岁,以贺新春。立春日还有专门的装饰,如春花、春幡、春燕、春蝶、春鸡、春娃等,并有贺节、宴请和节日馈赠等活动。此外,还有占春、烧春等习俗,以及“一年打两春,黄土变成金”“春见春,四蹄贵如金”等民间信俗。所有这些活动集中在一起,就将立春日塑造成为一个民俗大节,以至今天仍有“春朝大如年朝”的说法。

可以说,24个节气日都是具有特殊性的节点时间,因此都具有向节日发展的潜力和可能性。事实上,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大多数节气日都实现了从天时向人时的转化,成为全国性或地方性民俗节日。不过,也应看到不同节气日的差异性。有的节气日人文色彩就十分淡薄,很难视为节日,如小暑日、寒露日等。大致可以认为,节气日特殊性的强弱与它能否发展成为节日是一种正比例关系,特殊性越强,发展成为节日的可能性就越大,节俗活动就越丰富,节日的影响力也就越大。

节气日与节日的另类关系

节气日与节日的关系并不止于节气日发展成为节日这一种,二者的“另类关系”至少还有两种,其一是有些节日会汲取节气日的习俗活动来充实丰富自己,如春节之于立春日、二月二之于惊蛰日、端午之于夏至日。

以二月二与惊蛰日为例。二月二,又称龙抬头、青龙节、春龙节等,最早出现于唐代。唐宋时期是一个以踏青、挑菜、迎富为主要习俗活动的节日,经过元明时期的发展,习俗更加丰富,包括引龙、填仓、驱虫、迎女、祭社等。这些节俗活动的出现和举行,大大改变了二月二原有的节日性质,使其从一个内容相对单调、娱乐色彩浓厚的节日转化成为一个内涵丰富,以崇龙祀土、驱避害虫、祈求风调雨顺农业丰收、生活康宁富有为核心内容的复合型节日。二月二节日性质的改变,一个重要的原因即在于对惊蛰日传统行事的吸取与发展。

惊蛰为夏历二月的节气。“惊蛰地气通”“惊蛰到,百虫苏”,自此土地解冻,各种虫子开始蠢蠢欲动。这些虫子当中,有许多因有害于人类而成为被想方设法消灭的对象。我国早在先秦时期已有用灰、烟熏除虫的做法,《周礼·秋官·司寇》还记载了专门负责除虫的职官。从时间上看,夏历二月二和惊蛰日相距甚近,有时还会重合,因此二月二就吸收了惊蛰日驱虫的习俗。

节气日与节日的又一“另类关系”是有些节气日会汲取节日的习俗活动为己所用,这方面的典型案例是清明日。清明作为民俗节日产生于唐代,作为节气则早在先秦时期已经出现。清明从节气日发展为节日,是将民俗大节寒食节的习俗活动收归名下的结果。寒食节,曾是我国传统社会一个十分重要的节日。因人们在节日期间禁止用火、吃冷食而得名。关于寒食节的起源,说法不一。但学者们多同意寒食节出现于汉代,在唐代达致鼎盛。魏晋以前,寒食节时在隆冬季节,习俗活动单一,节日格调悲凉黯淡。南北朝时期,寒食节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方面,寒食节的节期挪到春天,具体是冬至后一百零五日;另一方面,习俗活动变得丰富,节日格调也日益明丽欢快。到了唐代,时人更在寒食节从事一系列特征鲜明、格调突出的节俗活动,从而将寒食节过成最引人注目的节日。这深刻地影响到二十四节气之一的清明。因为从时间上讲,寒食节从冬至日后的第一百零五天算起,这一日恰在清明节气日前一到两天,由于寒食节一般长达三天,清明节气日实际上处于寒食节期间,所以寒食节的相关活动也会在清明节气日举行。唐代寒食节的习俗十分丰富,包括扫墓、改火、踏青、斗鸡、走马、蹴鞠、荡秋千、镂鸡子等等,所有这些活动都被清明日汲取吸纳,由此清明节气日改变了自身性质,兼具了节气日与节日的双重身份。格外值得一提的是,清明节自形成之后日益变得重要,竟然逐渐取代寒食节,从而上演了节日发展史上一幕耐人寻味的喧宾夺主、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好戏。

节气日与节日的复杂关系显示了天时与人时的区别与联系。一方面,中国人保持着人时与天时的诸多统一,体现出人时以天时为基、向天时靠拢的特点,反映了日常生产生活遵循自然规律的一面。另一方面,也存在人时取代天时的现象,折射出人时对天时的超越,更多反映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时间的人文特性。而这种天时与人时的关系所反映的正是中国人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态度。

(作者为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基地、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研究院研究员)

(原标题:显示天时与人时的区别与联系——节日与节气日的关系)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

流程编辑:u011

版权声明:文本版权归京报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改编。

七月七是什么节 中国的七月七是什么节日?

中国的七月七是什么节日?

七月七日是中国传说当中牛郎与织女相会的日子。也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

七夕节是情人节?还是女儿节?

漫长的暑期,除了炎热和暴雨,还有什么能让人翘首期盼的吗?

当然有,听说今天是七夕节,其实早几天开始,不管是家里还是街上,都开始有一种甜甜的浪漫味道在蔓延了。

让萌奇来和你一起聊五分钟的七夕节。

好多地球的大人都在说,七夕是情人节,到处都在做活动,路上全是捧着花的人。所以,今天粑粑麻麻也出去约会了……

在这个浪漫氛围超高的时候,“七夕”作为一个中国传统节日,可不能只和小朋友们分享“情人节”色彩的信息哦。据萌奇所知,七夕节其实是中国的传统,在中国传统节日中,它是个节日氛围很强的节日,还有很多有意思的传统节俗。

然而,对于现在很多小朋友来说,七夕就像西方的情人节一样,都是大人们在互相送巧克力、出去玩等等,跟他们没有什么关系。虽然热闹,却少了些“中国范儿”。

萌奇来跟小朋友们说说中国传统七夕,男孩女孩们都是怎么过节的吧!

传统的七夕节有女儿节之称,是个以女孩为主体的节日。古时候的女孩们到了七夕这一天,会聚集在一起,向织女乞巧,但是乞巧的节俗在各个地区还是略有些不同的。其中最著名的当属穿针乞巧了,穿针乞巧开始于汉,女子比赛穿针,她们结彩线,穿七孔针,谁穿得越快,就意味着谁乞到的巧越多,穿得慢的称为“输巧”,“输巧”的人要将事先准备好的礼物送给得巧者。

一般来说,既然有这种穿针活动,很容易就被加入一些比赛的性质,要比赛谁能穿得更好更快,才算真正得了巧,这种形式被称为“斗巧”。

后来,又出现了很多新的“玩法”,比如对月穿针、背手穿针等等,来彰显女孩子们“巧”的技艺。

七夕节,也是古时候少女之间无比期待的娱乐和社交了。

七夕晒书,男孩子的七夕活动

虽然七夕是一个以女孩为主体的节日,也不能说在七夕这一天,就没有男孩子什么事了。

“七月七,晒书衣”这样的节俗活动,还是有很多男孩子参与的。

民间传说,七月七是魁星的生日,而魁星就是掌管文运的,所以古时候那些想要考取功名的男子,就会这这一天祭拜魁星。祭拜的方式很简单,就是准备香案贡品,祭祀偶像魁星,然后就是聚众饮宴了,把酒言欢,也是很热闹。

哈哈,原来古时候的男孩子也会求考神的呀!

关于七夕节的故事

很久以前,牛郎与老牛相依为命。老牛告诉牛郎,树林里有位姑娘,会和他成亲。牛郎在树林里遇见了洗澡的七仙女,拿走了她的衣服。

后来,织女就留在了民间,和牛郎相爱并且成亲了。

但是,王母出现带走了织女。老牛让牛郎用自己的皮鞋做成鞋,飞上天,这样就可以见到织女了。

牛郎飞上天后,王母拿下发簪划下了条天河,隔开了牛郎和织女。

喜鹊被他们的爱情感动,于是千万只喜鹊飞来搭成鹊桥,让他们在鹊桥相会。

每年的七月初七的晚上,一群群喜鹊飞来,在天河上搭起一座“鹊桥”,让牛栏织女在桥上相会。

牛郎织女的故事应该很多小朋友都知道吧,一年只能在七夕这一天见一次,萌奇看了也很感动呢!

关于七夕节,小朋友们是怎么看的呢?

萌奇问了小朋友们知不知道为什么只有七夕这天牛郎织女才能相会,结果小朋友们的答案千奇百怪,特别好玩儿。

小朋友①号:因为牛郎织女只有七夕放假!

小朋友②号:因为七夕织女的妈妈不在家。

小朋友③号:因为……只有那天喜鹊有空!

小朋友④号:不对不对,我知道,是因为那天牛郎和织女星离得最近~

嘻嘻,小朋友们真可爱,你们还知道什么七夕的有趣风俗,快来和萌奇分享吧!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金默玉,不代表浮光掠影知识网 - 专注有价值知识的生活内容平台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处理。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250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