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生活网(文明创建让生活更美好--浉河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纪实)

四川小唐

信阳新闻网9月25日讯(通讯员 戴金戈 张晓辉)今天,当有客自远方来时,浉河人会把“宜居”引以为豪地挂在嘴边。而在这个字眼的背后,更多的是浉河人赋予这座城市的感情,体现着人们对这座城市生活品质的肯定。

浉河区“宜居”何来?温润的气候、厚重的文化、发展的潜力、精致的美食……这些因素固然重要,不过,当你放慢节奏,行走于城区大街小巷或慢步于乡村之间,便会找到更多的答案。或是清晨出门,头顶一片蓝天的骄傲;或是十字路口,小红帽、红马甲们善意的微笑;是村里那面好人墙,年年都贴满的照片,更是家家户户周边都有那么一个心系群众的居委会的温暖……

一幅幅幸福和谐的画面,正是浉河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的缩影。在这里,文明创建正培育着一方宜居乐土,空气里文明的气息让这个城市发散出幸福的味道。

氛围营造 培育文明新风

走在浉河岸边,人们总会被路边墙体上一幅幅色彩夺目、构图精巧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手绘画所吸引。家住申桥旁的吴大爷告诉笔者:“这些画通俗易懂,有看头,每天在这附近晨练的人,都会不自觉地瞅几眼,别瞧我年纪大,现在核心价值观24个字,我可都能背出来。”在浉河区,由100余名书画艺术家志愿者手绘的文化墙还有很多,它们形成了一道道会讲故事的文化长廊,默默地传递着正能量。

今年以来,浉河区不断创新文明创建内容传播方式,设计制作漫画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手册20000余份,印制《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致市民的一封信》6万余封向社会各界投递。从繁华街头的LED大屏幕广告,到农村社区宣传栏,从报纸、电视,到手机短信、微博微信,浉河区尽可能地让文明元素出现在它能够出现的地方。细心的市民们总会发现,在城区,最多300米就会有一处公益广告,着实让人们无处不浸润在文明创建的浓厚氛围之中。

“对比创卫‘上人、花钱、掏劲’,文明城市创建更应体现在‘用心’上,”区创建办负责人方强说。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载体,赢得更多市民的支持和参与,优化创建工作大环境,是浉河区在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过程中用心研究的课题。

近期,“我心中的价值观”系列活动,让浉河区广大干部群众活跃起来。这边车站办事处的“笔杆子”小冷跑遍了辖区内的各个居委会,采写出一篇篇社区里的好故事,向“写出我心中的价值观”有奖征文比赛活动投稿;那边市第三人民医院的白衣天使在“我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代言”活动中,纷纷举起了小纸板,写出自己对文明的感悟;区机关楼上的一个小伙子,最近总爱自言自语,上电梯时,旁边的同志仔细一听才知道,他是为了参加“浉河区创全国文明城市知识电视大奖赛”在背题。还有,五里墩办事处辖区环卫工人刘大姐对笔者说:“今年俺还要参加第二届‘践行核心价值观 争做大美浉河人’电视演讲大奖赛,虽然没文化,也不懂啥叫演讲,但是俺就想站在台上,给大家讲讲一群老姐妹起早贪黑的故事。”

据浉河区创建办的一位负责同志介绍,之所以开展这些活动,就是为了通过搭建不同的平台,让各个层面的市民都能表达出自己心中对文明的理解,让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为他人、为家庭、为社会展现出积极向上的一面,从而汇聚成一股力量。这种力量将是推进文明创建工作不竭的源泉。

志愿服务 传递文明之美

“我无儿无女,你们却这样关爱我,我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7月27日,对于老城办事处解放社区的余慕兰老人来说,是一个特殊而难忘的日子。这一天,社区志愿者陪她度过了86岁生日,帮她圆了一个“生日梦”。

近年来,在浉河区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人越来越多,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蓬勃开展,“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在这里生根发芽,慢慢成长为一种责任、习惯与坚守。

2015年,全市第一家志愿服务联合会在浉河区成立。步入拱桥路浉河区志愿服务联合会的办事大厅,醒目的LED大屏幕正滚动播出着志愿服务供求信息,毕业于南阳师范学院、现工作于武汉铁路局信阳机务段的小杨正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庄严地承诺:“我愿意成为一名光荣的志愿者,我承诺,尽己所能,不计报酬,帮助他人……”有了家,志愿者们就有了归宿。

家住报晓新村社区的王大妈说她最近得了“选择困难忧郁症”,社区成立了关爱空巢老人、剪纸教学、健康保健等5个志愿服务队,她都想参加。这下可好,以前靠打牌消磨时间的王大妈,现在每天把自己的日程安排得满满的,过去的牌友对她都有意见了。区文明办主任朱敏听到这个消息时笑了,她说:“这可不就是志愿服务工作独有的吸引力吗?下一步,浉河区志愿服务活动就是要从政府主导向社会化方向发展,我们将依托志愿服务联合会这个平台,重点培育多元化社工组织,通过政策扶持、政府购买服务等各项措施,积极引导志愿服务活动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

提升服务能力,完善规章制度,创新服务方式,是浉河区志愿服务活动长效化、专业化、规范化的保证。依托区大党工委信息化服务平台指挥中心,浉河区建立志愿服务子系统,加大志愿服务信息资源整合力度,推动区直工委、区文明办、团区委、区妇联等部门志愿信息数据互联互通互享,逐步实现志愿服务供需对接、服务项目与社会资源对接、志愿者人力资源与服务项目对接。针对志愿服务中存在志愿者自身服务水平不高、服务技能匮乏等问题,浉河区组织区卫生、文化、教育、司法、计生、农业等部门向志愿者提供了多种形式培训,不断提升志愿者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技能,围绕重点领域,经常组织志愿者进行业务技能学习,制订相关服务规范和标准,确保志愿服务有章、有法、有效果。

目前,浉河区的77个社区全部建立社区志愿服务站,成立100余个志愿服务队,10个专业服务队,登记注册人员17300余人。每逢周末、节假日,在街道社区、敬老院、孤儿院,志愿服务队伍随处可见,在这座城市,他们用爱和行动传递着感动与温暖。

典型示范 树立文明标杆

“快来人啊,有人掉河里了!” 2015年6月12日17时许,谭家河乡大桥村新大桥附近4名儿童的喊叫声划破了村庄的宁静。声音传到了正在附近干活的朱宇峰耳中,他疾奔而去,奋不顾身地跳下水,挽救了两名孩子的生命。“当时情况确实很危险,尤其是救第二个孩子时,自己差点就撑不住了。但当时就想着要把人救起来,哪儿顾得了那么多!”事后朱宇峰这样对人们说。

在茶乡大地,一个个草根英雄,一件件善行义举,如雨后春笋般在我们身边不断涌现,这是申城千余年来优秀文化的积淀,更是区委、区政府对精神文明建设常抓不懈的体现。

欲建“文明城”,先树“文明人”。近年来,浉河区通过“道德模范”、“大美浉河人”、“杰出青年”评选,开展道德模范事迹巡讲、百姓宣讲直通车、党员群众沟通面对面等活动,不断发现美、传承美、弘扬美,发现了一批又一批可亲、可爱、可敬的人。今年,浉河区先后开设53家道德讲堂,开展活动百余次,参加人员达到近万人次。

7月9日晚在湖东办事处三五八社区,当河南省道德模范巡演结束时,有一群人站在了台上,虽然现场下起了雨,但台下观众的掌声不息,因为这些人是浉河人心中的榜样。姚强,80后乡村教师,信阳市浉河区第一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用政府补贴自己的营养费救助着3名孤儿学生;袁霞,一名普通农村妇女,十年如一日服侍瘫痪在床的公公,用诚挚的孝心感染四邻;王西城,乡村教师,1999年毕业后回到四望山,多次放弃回城机会,只身一人为8名孩子驻守山岭……如今,这些人物事迹已传遍申城大地,成为人们树立正确价值观的“精神导航”。

“创建文明城市,关键是提升人的文明。” 浉河区委常委、宣传部长陈信胜在谈及创建工作时表示,“让每一位市民都融入进来,在参与中受益并获得自身素质的提高,这是我们对待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应有的一种态度。”

基础夯实 共铸文明魂

每逢周末,本应冷清下来的五里墩办事处八一社区格外热闹。楼上书声琅琅,浉河区机要局干部卫峻峰利用休息日带着孩子们上国学课;楼下琴声悠悠,凤凰民乐团义务开设的儿童声乐班正在上课。谁能想如今有着628平方米办公用房的社区居委会,一年前几个人还挤在仅有20平方米的板房里。谈到社区办公环境发生的变化时,居委会主任张华笑得合不拢嘴。

2015年,浉河区明确提出全区40%的社区场所面积达到500平方米,街道全部建立党群综合服务中心,60%以上的社区建立党群综合服务站,每个社区为民服务区域不低于80%。社区硬件的改善不仅聚集了人气,聚拢了人心,更为全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夯实了基础。

如今,各个社区里的服务活动多姿多彩,湖东办事处报晓新村社区针对空巢老人多的特点,设立了“素萱剪纸工作室”,连续三年免费为空巢老人提供剪纸培训;车站办事处六里棚社区与旅行社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设立了出行帮帮团,免费为群众代购车票、机票及港澳通行证;五里墩办事处福寿社区设立了“爱心发屋”,志愿者张云英老人定期为社区高龄老人义务理发。截至目前,全区共设置特色化服务项目62个。为提高活动实效,社区将这些活动时间固定下来,专门印制成便民手册,提前张贴活动公告,真正让群众参与进来,享受到服务带来的实惠。

“创建为民、创建惠民”,秉持这一工作理念,浉河区始终坚持把文明创建和解决民生问题紧密结合起来,把改善和保障民生作为文明城市创建的重要抓手。

在这里,为保护秀美生态,深入持续实施城乡绿化建设工程,完成林业生态造林7.8万亩,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63.3%。全面取缔南湾湖上游排放不达标生猪养殖场,净化了全市人民的“大水缸”。

在这里,为改善人居环境,拆除改造旱厕100余座,取缔改建废品回收站点54个,更换破损雨水井、污水井851个,清淤雨水井、污水井3100个,维修人行道路面37850.4平方米。

在这里,建成8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8个卫生服务站,保证了城区群众步行15分钟路程内能够享受到基本医疗服务。

在这里,通过在岗培训、农民工培训、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一系列职业技能培训,进一步拓宽了群众的就业之路。仅去年,全区城镇新增就业22184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8204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372人。

这些鲜活的数据和记忆,见证着浉河人越来越好的日子。

昨天,浉河的“宜居”得天独厚;今天,浉河的“文明”是大家共同铸就。正如区委书记邵春杰在全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动员会上所说:“创文只是手段,优化美化环境,让人民群众享受高品质的生活,这才是我们创建的目的与归宿。创建文明城市,不是为了哪一个人,而是为了我们这座城市中所有的人,为了让我们共同的家园更加美好,让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更高。”

编辑:郑琦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信阳新闻网,不代表浮光掠影知识网 - 专注有价值知识的生活内容平台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处理。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752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