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书坑儒的影响(谈秦始皇焚史书的因果及现实意义)

爱生活的丸子

秦始皇的功绩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千古一帝”形容一点都不过分。可为什么他被后世历朝历代诟病为“暴君”的反面教材呢?这是因为秦始皇的“革新”政策推翻了旧儒的分封体制,直接得罪了周儒的旧贵族势力(包括诸侯国)。周儒将权利下发给诸侯国,天下共享之,始皇帝却将权利收归中央集权制。而后来荣登历史舞台的,无论是汉、唐,还是宋、明,可都是周儒的后裔。在他们眼中,消灭周儒的秦就是敌人,敌人当然是残暴的。这就是他们费尽心机蓄意抹黑秦的重要原因。

实际情况是,后世儒生们口中所谓的秦始皇“焚书坑儒”经历了一个很长时间的杜撰发酵过程。《史记》记载,焚书,焚的仅是散落民间各地原诸侯国的“史书”。但始皇焚书却不“绝”书,先秦诸子百家的史书在秦的国家“档案馆”里其实是有存根的。秦末农民起义,刘邦先到关中,仅收走了秦治国的那些律令、地图、人口和田赋档案等书籍,剩下的被后入关的项羽付之一炬。所以刘邦和项羽才是绝史书之元凶,而非始皇。

至于坑儒,据《史记》,实际坑杀的仅是行殷商妖神骗术获取国家财政的460个伪儒生,而非真正儒生及所有儒生。

那么始皇帝为何要焚史书呢?用今天的话讲就是为了实现国家的凝聚团结、长治久安和平统一,不得不对六国之人大脑的记忆“硬盘”进行“格式化”。可以想像,如果不焚史书,六国后人总能记得自己曾经是韩国人、楚国人、魏国人等,强烈的灭国之痛加上民族文化认同意识,他们会安于秦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吗?他们势必会反抗闹分裂独立。焚烧史书就是引导他们脱胎换骨适应新环境重新做人。树立整个华夏都是炎黄子孙的民族大一统意识,只有炎黄二帝这一共同的祖先。灭了人家的历史文化就等于是断送了人家的立国之魂,后世儒生能不记恨吗?

抹黑嬴政的人,因历史局限认识不到“焚史书”的积极意义。但国策是否为良策,要经的起时间和历史的检验。历经几千年的时间证明,当初如果不焚史书,今天华夏必然就如西欧一样四分五裂,各说各话。不是被殖民就是沦为弱国小国失去抵抗力,再无立足世界大国强国的机会。所以,牺牲所谓百家争鸣的史书,虽是华夏文明的一大损失,但我觉得,比起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以及后世子孙的万代幸福,这个损失其实是渺小的、值得的,也是可以接受的。

谈秦始皇焚史书的因果及现实意义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秦遥深度历史,不代表浮光掠影知识网 - 专注有价值知识的生活内容平台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处理。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216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