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床子的功效与作用(被冤枉的肾毒性中药,6大原因为它们“平反”!舍弃不是解决办法)

夏星

近年报道的产生肾毒性的中草药有120余种,其中有临床上非常常用的中药,如厚朴、益母草、艾叶、天花粉、柴胡、泽泻、三七、天麻、决明子、肉桂、独活、补骨脂、全蝎、蜈蚣、大黄等。

假设一种场景,当你得知一些中药具有肾毒性,或者正在服用的中药有肾毒性,是否会弃之不用?如果因为药物有毒性而不用,那临床医生看病用药时就很为难了,甚至会耽误病情。

被冤枉的肾毒性中药,6大原因为它们“平反”!舍弃不是解决办法

医圣张仲景曾说:“药以治病,因毒为能。所谓毒者,因气味之有所偏也。”

大概意思是中药的“毒性”是相对来说的,在广义上,中药的毒性是指药物的偏性,中医正是用药的偏性来达到治病的目的

需要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适当炮制,合理组方用药,合理使用中药是预防肾损害等不良反应的重要环节。

下面说说中药肾毒性的原因:

被冤枉的肾毒性中药,6大原因为它们“平反”!舍弃不是解决办法

1.中药本身具有肾毒性

《中国药典(2015年)》收录了83种有毒中药,其中有24种有肾毒性,分别是:

关木通、草乌、斑蝥、天南星、木鳖子、甘遂、仙茅、半夏、朱砂、华山参、芫花、京大戟、制草乌、牵牛子、轻粉、常山、雄黄、蓖麻子、蜈蚣、川楝子、北豆根、两面针、鸦胆子和蛇床子。

大家可以收藏下,不要自行用药,要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使用,这些肾毒性中药可以通过正规炮制、辨证使用来降低毒性,从而充分发挥治病作用。

中药品种混乱导致误用

中医药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上千年以前,也是由于历史沿革,一些中药品种的使用比较混乱,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的中药较多,因此引发很多药物误用的事件。

比利时曾发生因服用中药减肥而导致肾损害病例的不良反应事件,原因就是药物误用,当时患者错将广防己当做粉防己使用,这两个药功效相似,但是化学成分差别很大,广防己含有马兜铃酸,会造成肾损害。

被冤枉的肾毒性中药,6大原因为它们“平反”!舍弃不是解决办法

炮制或者煎煮不当

炮制是中药的特殊加工方法,一些中药毒性较大,需要通过炮制降低毒性,比如巴豆、苍耳子需要炮制去除毒蛋白,炮制不当会造成肾损伤。

再如毒性中药马钱子,经过热处理后毒性成分的结构会遭到破坏,从而降低毒性;乌头类药材应长时间煎煮以降低毒性;如果炮制加工不到位,临床使用时会对人体造成损害。

用量过大导致药物毒性蓄积

中医有句俗话“不传之秘在于量”,用药离不开剂量。

如果用量适合,可以治疗疾病;如果剂量过大,就会产生危害。

如乌头类药材用量:生川乌毒性大,宜适量外用,内服慎用;制川乌煎服,1.5 ~3 克,宜先煎、久煎(即长时间煎煮)。

被冤枉的肾毒性中药,6大原因为它们“平反”!舍弃不是解决办法

对中药毒性认识不足

滥用或者误服有毒中草药,轻信“江湖游医”,迷信单方,自行使用中药,把有毒药当做无毒药用,如将马兜铃科广防己当防己科防己使用而导致肾损害。

药物联用不合理

现在中西药联用、中药复方配伍使用很普遍,不合理联用可能导致很多不良反应的发生。

如大黄与复方甘草合剂联用,会损害肾小管上皮细胞;

注射用双黄连与葡萄糖联用,在代谢过程中会造成肾损害;

内消瘰疬丸与小金丹联用,可能导致肾损伤。

被冤枉的肾毒性中药,6大原因为它们“平反”!舍弃不是解决办法

中药有肾毒性的原因有很多,前面说的是常见的原因。

肾毒性中药是一把双刃剑,不应因为有毒而忽略药物的治病作用,应该建立肾毒性中药的科学用药规范,正确使用,避免肾毒性的发生。

原创作品,抄袭必究

参考文献:

卢芳,张宁,刘树民. 中药肾毒性正确认识及合理应用之思考[J].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18,10:747-753.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小玲药师,不代表浮光掠影知识网 - 专注有价值知识的生活内容平台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处理。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781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