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作者(《牡丹亭》重回“故事现场”,原来发生在广东南雄?)

青青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创作的《牡丹亭》,根据学者近年来的考证,故事原型可能发生于“广东南雄府”。11月5日,湖南省昆剧团到广东韶关南雄演出《牡丹亭》,让这一著名剧作“重返故事现场”。

《牡丹亭》重回“故事现场”,原来发生在广东南雄?

根据《汤显祖的岭南行——及其如何影响了〈牡丹亭〉》一书的作者周松芳博士的研究,汤显祖的故乡临川,位于南京到广州的“走广”路线上,41岁那年,因贬谪徐闻,汤显祖亲自“走广”,种下与岭南的情缘。

话本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为《牡丹亭》的蓝本,是学界普遍接受的主流观点。《杜丽娘慕色还魂》中出现了类似表述,“南宋光宗朝间,有个官升授广东南雄府尹。姓杜,名宝,字光辉,进士出身”。明代《胡氏粹编》(含《稗家粹编》)也记载了有关《杜丽娘记》的文字:“宋光宗年间,广东南雄府尹姓杜,名宝,字光辉。生女为丽娘年一十六岁聪明伶俐。”

《牡丹亭》重回“故事现场”,原来发生在广东南雄?

这天上午,昆剧折子戏《牡丹亭·惊梦》在南雄珠玑镇珠玑里东戏台上演。戏台始建于清乾隆1775年,建成后一直作为当地及省内外戏班的演出场所,是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诗作《雄州歌·浈江西下墨江流》中的“十部梨园歌吹尽,行人虚说小扬州”,就是戏台当时一带繁华景象的真实写照。

(文化副刊部编辑)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中国青年报,不代表浮光掠影知识网 - 专注有价值知识的生活内容平台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处理。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937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