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轶事 明朝官场轶事:吃鹅在明朝曾经是一种身份象征

浮光掠影知识网
明朝有个规矩,官员赴任,得独身。要求不带老婆娃儿,不带仆人厨子,不带超过80斤的行李。还有个变态要求,不准骑马,不准吃鹅。这在吃货眼里,无比悲催。因为鹅是明朝的一道豪华菜、身份菜。皇帝觉得鹅馔真的很尊贵。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轶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明朝轶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文章目录:

  1. 明朝官场轶事:吃鹅在明朝曾经是一种身份象征
  2. 朱元璋轶事:因推行禁酒令明令禁止民间种糯米
  3. 明代轶事:酒鬼陈镐用戒酒杯喝酒远胜戒酒之前

一、明朝官场轶事:吃鹅在明朝曾经是一种身份象征

明朝有个规矩,官员赴任,得独身。要求不带老婆娃儿,不带仆人厨子,不带超过80斤的行李。还有个变态要求,不准骑马,不准吃鹅。这在吃货眼里,无比悲催。因为鹅是明朝的一道豪华菜、身份菜。

皇帝觉得鹅馔真的很尊贵。比如明宪宗朱见深同学,巨爱吃鹅,御膳房里每天得安排三羊、八鹅。到孝宗朱佑樘小同学,觉得老爸不够节俭,每天吃鹅数量减少,宰1只羊、3只鹅。《烬宫遗录》卷五下说,崇祯帝和皇后坚持吃斋,每月10天(农历初一、初八、十四、十五、十八、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八、二十九、三十,称为十斋日)禁荤,嘴里淡出个鸟来。御膳房大厨想了个招儿,将生鹅退(通"褪")毛,从 *** 去肠秽,纳蔬菜于中。再把鹅放冷水里煮开,取出,用酒洗干净,然后用麻油烹煮,送给俩老头老太吃,俩人吃得津津有味。

官方正式宴会,不吃鹅,客人都不好意思。沈榜《宛署杂记》里说,乡村尊贤养老,搞乡饮酒礼,根据宾客等级,分为上、上中、中、下4类酒席,猪羊牛鱼必备,肉量依次减少,最重要的区别是上席得用大鹅,其他档次酒席只能用鸡。上席的1只大鹅,价2钱银子,上中席的1只大鸡,价5分银子,中席的1只鸡,价3分4厘银子,下席的1只鸡,价3分银子。上席的1只大鹅,几乎能买下席的7只鸡。

牙人(中间商)请客,拉关系,找靠山,吃鹅才上档次。鹅做赠品,拿得出手,上得台面。《金瓶梅》里,韩道国犯事,求助西门庆通融,摆平后,韩道国致谢,送给西门庆一坛金华酒,一只水晶鹅,一副蹄子。《时尚笑谈》记载,某秀才,送鹅给学官,学官说,俺吃鹅吃伤了胃,这活鹅我放哪养哪。于是和学生商量,学生大不愤,云:鹅(饿)死事小,失节(节日)事大。搞得学官尴尬不已。

天启年间,南京卖鹅,1只500文,1只鸭200余文,1只鸡200余文,1斤猪肉40余文,1斤羊肉40余文,1斤牛肉20余文,1斤驴肉,20余文。以鹅和羊为贵。1只鹅值两只半鸡或鸭,6公斤多羊肉或猪肉,10多公斤牛肉或驴肉。

明朝一两银子约等于今天500元,则一只鹅需花费250元左右。一只鹅大概重六七斤,则每斤鹅价35-41元。与今天农村所养的土鹅价格相比,明朝农民没吃亏。

二、朱元璋轶事:因推行禁酒令明令禁止民间种糯米

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注重节俭。1358年,为避免民间酿酒使用大量粮食,朱元璋颁布了禁酒令。当时,江南酿酒,喜欢使用糯米,为此,在1366年,朱元璋又明令禁止民间种植糯米。

有关朱元璋颁布禁酒令和禁种糯米的事情,在顾炎武的《日知录之余》卷二有记载:《太祖实录》:戊戌年十二月,下令禁酒。丙午年二月,下令禁种糯。其略曰:“予自创业江左,十有二年,德薄才菲,惧弗胜任。但以军国之费,不免科征于民,而吾民效顺,乐于输赋,固为可喜。然竭力畎亩,所出有限,而过取之重,心甚悯焉。故凡有益于民者,必力行而申告之。曩以民间造酒醴,糜米麦,故行禁酒之令。今春米麦价稍平,予以为颇有益于民,然不塞其源,而欲遏其流,不可得也。其令农民今岁无得种糯,以塞造酒之源。欲得五谷丰积而价平,吾民得所养,以乐其生,庶几养民之实也。”

在朱国祯的《涌幢小品》中,也有类似记载。

禁酒令颁布后,朱元璋要求严格执行。可是大将胡大海的儿子,却公开违令。朱元璋知道后,不顾胡大海正领大军出征在外,亲自手刃胡大海之子。自此以后,无人敢再触犯禁酒令。

这件事情,《明史》中有记载:初,太祖克婺州,禁酿酒。大海子首犯之。太祖怒,欲行法。时大海方征越,都事王恺请勿诛,以安大海心。太祖曰:“宁可使大海叛我,不可使我法不行。”竟手刃之。及关住复被杀,大海遂无后。

在朱元璋的高压政策下,浪费粮食的现象减少,米麦价格走低,更多的百姓能吃饱饭了。朱元璋也因为体恤民情而广获人心。不过,后来,随着朱元璋的离世,他和他的禁酒令也渐渐被后人遗忘,酿酒、卖酒、喝酒一切照旧了。

三、明代轶事:酒鬼陈镐用戒酒杯喝酒远胜戒酒之前

工作劳累,适当喝酒可以解累去乏;日常应酬,喝酒可以活跃气氛;不得意时,喝酒可以消愁解闷;鬼才人士,喝酒之后灵感有如泉涌,有益创作。药酒还能强身健体、治病救人。是的,酒有千般好处,万般妙用。但是喝酒喝到烂醉如泥不但会严重损害健康,还会给别人制造麻烦。

酒醉误事,人人皆知。酒鬼们也知道贪杯醉酒没啥好处。于是,在家人或朋友的监督下,他们便发誓要戒酒,但是千万别相信酒鬼的戒酒誓言。为什么呢?看完下面这两个小故事你就明白了。

冯梦龙在《古今谭概》中写了一个酒鬼戒酒的故事。故事的主角叫陈镐。此公字宗之,号矩庵,成化二十三年考中进士,当过巡抚、布政使等官。他是个不折不扣的酒鬼。他老爸十分担心他在官场上因酒误事,耽搁了前程,便写信告诫在外做官的陈镐要戒酒。如果实在馋酒,也不要超过三杯。

陈镐看了父亲的信,发誓遵守。且郑重其事地将“父命戒酒,止饮三杯。”八个字刻在酒杯上,时刻提醒自己不能超过三杯。从此喝酒皆用此杯。此杯乃是陈镐特地找工匠专门打造的。决心那么大,戒酒一定成功了。且慢,先来看看他的酒杯有多大。陈镐专门打造的酒杯可盛二斤多白酒,比碗还大,三杯下肚,比戒酒之前喝得还多。

另外,有一本叫做《嘻谈续录》的笔记也收录了一则戒酒故事,更加妙趣横生。笔记的作者没有记录主人公的姓名,估计是个小人物,不像明代的陈镐当过大官。此人嗜酒如命,每天都处在醉乡之中,酒杯不离手、酒水不离口,已经到了喝酒成瘾、喝酒成疾的地步。亲朋好友实在不忍心看他被酒糟蹋了,便劝他戒酒。他对亲友说:“哎呀,我本来是要戒酒的,但是我儿子外出未归,我每分每秒都盼望他,只好以酒消愁,缓解我的思念之苦。等儿子回来我就戒掉。”

亲友说:“不会是酒后说胡话敷衍我们吧?”

“酒后只会吐真言啊!如果你们不信,我发誓好了。如果儿子回来我还不戒酒,就教大酒缸把我压死,小酒杯把我噎死,跌在酒池内呛死,掉在酒海里淹死,罚我生为曲部之民,死为糟丘之鬼,在酒泉之下,永世不得翻身。”

真是个牛人啊,誓言发的够毒,且句句不离本行,字字关乎爱好,不服不行。

更有趣的是,亲友问他:“你儿子到底干嘛去了?”

他回答说:“我儿子去杏花村买酒了。”

亲友们真拿他没办法了。算了,指望他戒酒那是白搭,就让他跌在酒池内呛死算了。不过也未必能呛得死。酒鬼的事,很难说。这不,据冯梦龙说,有个叫石裕的酿酒师傅,有一日心血来潮,突然 *** 衣服跳到大酒缸里,舒舒畅畅地洗起澡来。用酒洗澡,此公乃史上第一人。跟他学习酿酒的徒弟们十分疑惑,问他这是为啥。他告诉徒弟们说:“吾平生饮酒,恨毛发未识其味。今日聊以设之,庶无厚薄。”这酒鬼酒瘾够大,嘴喝酒不过瘾,得让毛孔也尝尝酒味,石裕先生看来是真醉了。

遇上如此酒鬼,你能相信他的誓言吗?你还指望他能戒酒吗?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轶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轶事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文章版权声明:所有来源标注为浮光掠影知识网(fgly.cn)的内容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若您需要引用、转载,只需要注明来源及原文链接(http://fgly.cn/archives/138801.html)即可。

发表评论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20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