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出口量刚超过日本,长城就把比亚迪举报了

汽车之家

中国汽车出口量刚超过日本,长城就把比亚迪举报了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文 | 智谷趋势

两大中国新能源车标志性企业,隔空开 " 战 "!

今年一季度,中国汽车出口刚刚超过日本,暂时成为世界汽车出口第一大国。但位置还没坐热,就要开始内讧了吗?

事情可能没那么简单。

01

今天上午十点,长城汽车公司通过公众号发布了一条重磅声明。

声明一上来,就充满了火药味,把矛头直接对准了比亚迪的两个爆款车型," 就比亚迪秦 PLUS DM-i、宋 PLUS DM-i 采用常压油箱,涉嫌整车蒸发污染物排放不达标的问题进行举报 "。

长城汽车把举报材料同时交给了三个重要部门:生态环境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权力很大,可以对任何企业乃至政府官员搞 " 一票否决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执法权限也很大,曾经给阿里巴巴开出 182.28 亿元的罚单。工信部更不用说了,是汽车行业的主管部门。

长城汽车明显对三大部委的调查进度不满意,不仅搬出了《环境行政处罚办法》,还留下一句意味深长的话:目前,长城汽车正在密切关注该案的立案及处理进展。

网上有人脑补了长城的内心 OS:领导们,我的举报材料都交了 40 多天,你们怎么还不赶紧行动。如果你们顾忌某品牌的面子,就别怪我 " 掀桌子 " 了。

中国汽车出口量刚超过日本,长城就把比亚迪举报了

长城的《声明》刚刚发出来,股市就做出了反应,比亚迪在 A 股和港股的股价开始下跌。

眼看形势不对,比亚迪也开始反击了。

中午 12 点多,比亚迪通过微博发了《声明》。两则《声明》相比,比亚迪的字数更多,信息量更大,煽情牌也打得更好。

比亚迪一上来就表明自己的立场:我们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并保留法务诉讼的权力!

熟悉汽车行业的人都知道,比亚迪这句话是有分量的。别以为深圳只有 " 南山必胜客 " 很牛,其实比亚迪法务部的战斗力也非常强悍。

在懂车帝上,我找到了一条相关帖子,可供大家参考。

中国汽车出口量刚超过日本,长城就把比亚迪举报了

对于长城汽车所说的油箱污染问题,比亚迪没有作出正面回应,而是指出测试车不符合法定程序。比亚迪认定测试车辆不符合国标要求的送检状态," 第三方抽样、保管及送检 "、" 完成 3000 公里磨合后测试 "。

随后,比亚迪又拍着胸脯作出保证:我们的产品及相关检测符合国家标准,在国家权威机构通过认证。我们欢迎有关部门随时过来调查、取证和检测。

这句话也隐藏了一个背景知识,所有的量产汽车在公开销售之前,都得经过有关部门的严格检测。也就是说,如果秦 PLUS DM-i、宋 PLUS DM-i 真的存在环保缺陷,那就要倒查有关部门的监管责任。

一般车企讲到这里就结束了,但比亚迪没有。

比亚迪接着强调了自己的江湖地位," 全球第一家推出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品的企业,在插混技术上有二十多年的积累和迭代 "。顺带还 " 内涵 " 了一下同行," 不像有些同行想的那么简单 "。

最后比亚迪还站到了道德制高点,写了三句很煽情的口号:

中国汽车出口量刚超过日本,长城就把比亚迪举报了

长城和比亚迪的来回较量,不但整个汽车圈炸开了锅,连不懂车的吃瓜群众都惊呆了,微博、知乎、抖音和小红书都在讨论这个话题。

我认认真真看完了网友的评论,发现大家的言论大概可以分为三派:" 挺迪派 "、" 倒迪派 "、和 " 中立派 "。

02

" 挺迪派 " 认为,比亚迪是 " 国货之光 ",反对比亚迪的人都是 " 别有用心的坏人 "。

这些人自称为 " 迪粉 ",把娱乐圈的 " 饭圈文化 " 带到了汽车圈。他们是这么解读 " 王传福 " 三个字的," 比亚迪把新能源汽车的福利传到了全世界,所以才成为新能源的王者 "。

每当王传福出现在公共场合的时候," 迪粉 " 就会狂喊狂叫,甚至拿出荧光棒等追星道具。如果能和王传福握一下手,他们会开心到原地起飞。

每当比亚迪发布正面消息时,他们就会第一时间冲进去刷好评。有些 " 迪粉 " 一发就是好几百字的小作文,跟 " 自带干粮的五毛 " 有得一拼。

每当比亚迪出现负面新闻时,他们就会启动危机公关机制,联系新媒体平台赶紧删稿,实在删不了就用人海战术来淹没 " 差评 "。

" 迪粉 " 不但在口头上支持比亚迪,还会用真金白银来表达对比亚迪的爱。这里的 " 真金白银 " 不一定是他自己的,也可以是他身边的亲友。

我有个同学是比亚迪的铁粉,他一有机会就跟同学们安利比亚迪。哪怕我们已经买了别的品牌,他也会劝我们赶紧卖掉,换成比亚迪。

对的," 迪粉 " 眼里容不下其他品牌。看到国际品牌,他们会说 " 中国人就该买中国车 "。而碰到长城、吉利、蔚来、理想、小鹏等中国品牌,他们又会拿销量和股价来说事," 比亚迪才是最牛的 "。

03

" 倒迪派 " 的力量也不小,汽车圈内多位高管都公开 diss 过比亚迪。

今年 2 月 16 日,起亚首席运营官 COO 杨洪海通过个人社交媒体账号发文称," 王传福,请教育好你的团队,水军也需要将(讲)素质,你说我们是棒子车,请先反思一下你的产品?BYD 品牌名字好听吗?不就是一句骂人的话吗?哪天你的产品能不在大街上自燃?何时你能标真实里程数?何时你可以不弄虚作假?何时中国海关乘用车出口数据第一名是你?"

中国汽车出口量刚超过日本,长城就把比亚迪举报了

3 月 23 日,在华为春季旗舰新品发布会上,谈到新能源车自燃时,余承东放言 " 问界的车没有一辆被烧 ",而 " 很多车几乎天天被烧 "。

生怕在场观众听不懂,余承东还补充道:很多一些车企的一些东西,他们出厂的质量标准,在我们华为的质量标准中,根本不能出厂!他们还在大量、海量的发货。

虽然余承东没有直接点明 " 比亚迪 ",但符合他说的 " 大量、海量的发货 " 标准也只有比亚迪。

中国汽车出口量刚超过日本,长城就把比亚迪举报了

4 月 17 日,在上海的 Nova 11 系列及全场景新品发布会上,余承东隔空怼了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此前的 " 自动驾驶都是忽悠 " 论,余承东表示:" 最近有业界大佬说智能驾驶是忽悠、胡扯,我觉得有两个原因,或者对行业不了解;或者故意这么说,或者他这方面没做好,故意打击一下行业。"

中国汽车出口量刚超过日本,长城就把比亚迪举报了

不止汽车圈的人士不服比亚迪,媒体记者和普通网友也不乏反对比亚迪的声音。

在知乎、微博等平台随便一搜,就能找到大量批评比亚迪的热门帖子," 现在会不会已经是比亚迪的顶峰了?"、" 为什么那么多人反感比亚迪 "、" 买比亚迪会很没面子吗?"、" 比亚迪的水军是不是很多 " ……

更绝的是,比亚迪工厂的部分员工也对比亚迪颇有怨言。

去年中秋节,比亚迪一线工人晒出了自己中秋礼品。合肥工厂的中秋福利是一个月饼,一罐可乐,两个大白兔奶糖,两个棒棒糖;长沙工厂员工晒出来的中秋福利是一罐可乐,一罐雪碧,两个月饼,有些部门分的月饼甚至无法做到人手一个,只能一个月饼对半分。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同期,特斯拉上海工厂给员工的中秋福利是礼盒定制月饼(8 个)、一袋米、一袋面粉,并有一张祝福卡片。

福利差一点就算了,关键是工资奖金也给得低。

据财联社消息,比亚迪长沙工厂一线工人的月基本工资只有 1950 元(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为 1930 元 / 月)。算下来时薪只有 12.19 元,相当于 OpenAI 在非洲肯尼亚雇佣劳动力的工资水平。

同样是在中国造汽车,特斯拉上海工厂一线普工的底薪是 5341 元起,如果有经验,还能谈到更多(据 36 氪报道)。

怪不得有人说,比亚迪是 " 劳动密集型科技公司 "。

04

我属于 " 中立派 "。在有关部门给出调查结论之前,我不会在长城和比亚迪之间站队。

首先,我们不得不承认比亚迪是一家商业上很成功的车企。

今年 1-4 月,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的销量为 76.2 万辆,市场份额为 34.3%(天下三分,比亚迪居其一)。前不久,比亚迪发布一季度业绩,净利润 41.3 亿元,同比增长 410.89%(妥妥的赚钱机器)。资本市场也非常看好比亚迪,去年 6 月 A 股市值一度突破了万亿大关,比大众、福特等百年大厂还要高。

而汽车行业是买方市场,比亚迪能够大卖特卖,说明它的技术、产品和服务至少没大问题,符合一大部分中国消费者的真实需求。

其次,我们也不能忽略比亚迪在发展过程中所犯过的错误。

且不说早年的 " 产品抄袭 " 问题,就拿产品质量和工厂环保来说,比亚迪也确实 " 栽过跟斗 "。

去年 5 月,新浪微博上就出现了一条热搜," 比亚迪工厂污染疑致多名儿童流鼻血 "。

据《中国慈善家》报道,长沙市雨花区环保部门,曾组织约二十名居民代表和比亚迪公司等多方,召开过两次协调会。

一位参加过协调会的居民说道:比亚迪代表在会上说了一大堆数据,居民也听不懂。他们承认刺鼻气味来源于长沙比亚迪,但是不承认存在排放超标和污染。

5 月 7 日深夜,比亚迪在其官方微博发布声明回应,比亚迪长沙雨花区工业园于 2012 年投产使用,园区排放符合国家相关法规及标准。在紧挨工业园区的部分居民区,或存在异味情况,公司已采取相关措施,并积极改善。

中国汽车出口量刚超过日本,长城就把比亚迪举报了

比亚迪与长城的这场 " 口水战 ",让我想起了 2011 年发生的 "3Q 大战 "(腾讯 QQ 和 360 杀毒软件,要求用户 " 二选一 ")。

"3Q 大战 " 结束后,中国互联网行业出现了一些新变化。比如说,随之兴起的互联网反垄断调查,倒逼巨头放弃 " 模仿 + 捆绑 " 的模式,为中国互联网创业、创新营造了更为良好的环境。

商战其实再正常不过。我鼓励企业公开竞争,哪怕是吵架,把问题都摆到台面上,让中国新能源车能够快速进化,让行业生态能够越来越好。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造福产业,造福中国经济,造福消费者。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 App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贾潇雨,不代表浮光掠影知识网 - 专注有价值知识的生活内容平台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处理。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657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