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药(中药学之清热药)

浮光掠影知识网SEO专员

清热药(中药学之清热药)

清热药

定义:以清解里热为主要功效,用于治疗里热证的药物,称为清热药。

功效:清热泻火、燥湿、解毒、凉血及清虚热等功效。

主治:气分实热、湿热、解毒、血分实热及阴虚发热等里热证。

分类:清热泻火药、清热燥湿药、清热解毒药、清热凉血药、清虚热药。

第一节 清热泻火药

本类药物性味多属苦寒或甘寒,以清热泻火为主要功效。适用于邪在气分的高热、口渴、汗出、烦躁,甚则神昏谵语、脉洪大等气分实热证,以及肺热咳嗽、胃热口渴、心火烦躁、肝火目赤等脏腑实热证。

★石膏

【主要性能】辛、甘,大寒。归肺、胃经。

【功效】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清热敛疮。

【应用】1、气分实热证 2、肺热喘咳 3、胃火上炎证 4、疮疡溃后不敛,湿疹,水火烫伤

【用法用量】煎服,15~60g,打碎先煎。外用适量,研末撒敷患处。生用清热泻火、清泻肺胃,煅用敛疮。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慎用。

★知母

【主要性能】苦、甘,寒。归肺、胃、肾经。

【功效】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应用】1、气分实热证 2、肺热咳嗽,阴虚燥咳 3、津伤口渴,消渴

4、骨蒸潮热

【用法用量】煎服,6~12g。

【使用注意】本品滑肠,脾虚便溏者慎用。

寒水石

【主要性能】辛、咸,寒。归心、胃、肾经。

【功效】清热泻火。

【应用】1、热病烦渴 2、疮痈口疮,水火烫伤

【用法用量】煎服,10~15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忌服。

※芦根

【主要性能】甘,寒。归肺、胃经。

【功效】清热生津,清胃止呕,清肺排脓,利尿。

【应用】1、热病烦渴 2、胃热呕吐 3、肺热咳嗽,肺痈 4、热淋

【用法用量】煎服,15~30g;鲜品用量加倍。

▲天花粉

【主要性能】甘、微苦,微寒。归肺、胃经。

【功效】清热生津,清肺润燥,消肿排脓。

【应用】1、热病口渴,消渴 2、肺热或肺燥咳嗽 3、热毒疮痈

【用法用量】煎服,10~15g。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大便溏泄者慎用。反乌头。

※竹叶

【主要性能】甘、淡,寒。归心、胃、小肠经。

【功效】清热除烦,生津,利尿。

【应用】1、热病烦渴 2、口舌生疮、尿赤涩痛

【用法用量】煎服,6~15g,鲜品15~30g。

淡竹叶

【主要性能】甘、淡,寒。归心、胃、小肠经。

【功效】清热除烦,利尿。

【应用】1、热病烦渴 2、口舌生疮、尿赤淋浊

【用法用量】煎服,10~15g。

鸭跖草

【主要性能】甘、苦,寒。归肺、胃、膀胱经。

【功效】清热泻火,解毒,利水。

【应用】1、热病发热 2、咽痛,疮痈 3、水肿,热淋

【用法用量】煎服,15~30g。鲜品用量加倍。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脾胃虚弱者,应注意用量。

★栀子

【主要性能】苦,寒。归心、肝、肺、胃、三焦经。

【功效】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痈止痛。

【应用】1、热病烦闷 2、湿热黄疸,热淋 3、血热出血 4、热毒疮疡,目赤肿痛 5、跌打肿痛

【用法用量】煎服,3~10g。生用清热泻火,炒焦或炒炭止血。

【使用注意】脾胃虚弱者慎用。

▲夏枯草

【主要性能】苦、辛,寒。归肝、胆经。

【功效】清肝明目,消肿散结。

【应用】1、目赤肿痛,头痛眩晕 2、瘰疬瘿瘤

【用法用量】煎服,10~15g。或熬膏服。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慎用。

※决明子

【主要性能】甘、苦、咸,微寒。归肝、肾、大肠经。

【功效】清肝明目,平抑肝阳,润肠通便。

【应用】1、目疾诸证 2、头痛眩晕 3、肠燥便秘

【用法用量】煎服,10~15g。用于润肠通便,不宜久煎。

【使用注意】气虚大便溏薄者慎用。

谷精草

【主要性能】辛、甘,凉。归肝、胃经。

【功效】疏散风热,明目退翳。

【应用】1、目赤翳障 2、头痛,齿痛

【用法用量】煎服,4.5~9g。

密蒙花

【主要性能】甘,微寒。归肝经。

【功效】清肝养肝,明目退翳。

【应用】目赤翳障

【用法用量】煎服,6~10g。

青葙子

【主要性能】苦,微寒。归肝经。

【功效】清肝泻火,明目退翳。

【应用】1、目赤翳障 2、肝火眩晕

【用法用量】煎服,9~15g。

【使用注意】青光眼患者忌服。

第二节 清热燥湿药

本类药物性味苦寒,有清热燥湿功效。适用于湿热诸证。

★黄芩

【主要性能】苦,寒。归肺、胃、胆、大肠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应用】1、湿热证 2、肺热咳嗽 3、热病烦渴,寒热往来 4、咽痛,疮痈

5、血热出血证 6、胎动不安

【用法用量】煎服,3~9g。生用清热泻火、解毒,炒用安胎,酒炒清上焦热,炒炭止血。

【使用注意】脾胃虚弱,食少便溏者慎用。

★黄连

【主要性能】苦,寒。归心、胃、大肠、肝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应用】1、湿热痞满,呕吐吞酸 2、湿热泻痢 3、热病高热,心烦失眠

4、疮痈疔毒,耳肿流脓 5、血热出血证 6、消渴

【用法用量】煎服,2~5g。外用适量。生用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炒用降低寒凉之性;炒炭止血。姜汁炙清胃止呕;酒炒清上焦火;猪胆汁拌炒清肝胆火;吴茱萸煎汁拌炒降逆止呕。

【使用注意】脾胃虚弱及阴虚津伤者慎用。

★黄柏

【主要性能】苦,寒。归肾、膀胱、大肠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虚热。

【应用】1、带下,热淋,泻痢,黄疸,足膝肿痛 2、疮痈肿毒,湿疹湿疮

【用法用量】煎服,3~12g。外用适量。生用清热燥湿、泻火、盐水炙退虚热。

【使用注意】脾胃虚弱者慎用。

▲龙胆

【主要性能】苦,寒。归肝、胆、膀胱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肝胆火。

【应用】1、黄疸,阴肿阴痒,带下,湿疹 2、肝胆热盛证

【用法用量】煎服,3~6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脾胃虚弱者不宜;津伤阴亏者慎用。

▲苦参

【主要性能】苦,寒。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

【功效】清热燥湿,杀虫利尿。

【应用】1、泻痢,黄疸,带下 2、皮肤瘙痒,湿疹,疥癣 3、小便涩痛

【用法用量】煎服,4.5~9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脾胃虚弱及阴虚津伤者慎用。反藜芦。

秦皮

【主要性能】苦、涩,寒。归大肠、肝、胆经。

【功效】清热燥湿,解毒止痢,清肝明目。

【应用】1、泻痢,带下 2、目赤肿痛,目生翳障

【用法用量】煎服,6~12g。外用适量。

白鲜皮

【主要性能】苦,寒。归脾、胃、膀胱经。

【功效】清热燥湿,解毒,祛风。

【应用】1、湿热疮毒,湿疹疥癣 2、湿热黄疸 3、湿热痹痛

【用法用量】煎服,4.5~9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慎用。

椿皮

【主要性能】苦、涩,寒。归大肠、肝经。

【功效】清热燥湿,涩肠止泻,止血止带。

【应用】1、湿热泻痢,久泻久痢 2、赤白带下 3、崩漏、便血、痔血

【用法用量】煎服,6~9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脾胃虚弱者慎用。

第三节 清热解毒药

本类药物性味多为苦寒,以清热解毒为主要功效,适用于热毒所致的温热病、痈疮肿毒、咽喉肿痛、痢疾等病证;有的药物还可用治疗水火烫伤、虫蛇咬伤以及癌肿等。

★金银花

【主要性能】辛、微苦、甘,寒。归肺、心、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应用】1、疮痈疔肿 2、风热表证,温热病 3、咽喉疼痛,热毒痢疾

【用法用量】煎服,6~15g。疏散风热以生品为佳;露剂多用于暑热烦渴。

【使用注意】气虚疮疡脓清者忌服。

★连翘

【主要性能】苦、微辛,寒。归心、肺、小肠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疏散风热。

【应用】1、痈肿疮毒,咽喉肿痛,瘰疬痰核 2、风热表证,温热病

【用法用量】煎服,6~15g。

【使用注意】气虚疮疡脓清者不宜用。

大青叶

【主要性能】苦,大寒。归心、肺、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应用】1、痄腮,疮痈丹毒,口疮,咽痛 2、温热病,风热表证

【用法用量】煎服,9~15g。鲜品30~60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忌用。

※板蓝根

【主要性能】苦,寒。归肺、心、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应用】1、温热病,风热表证 2、咽喉肿痛,大头瘟疫,丹毒,痄腮

【用法用量】煎服,9~15g。

【使用注意】体虚而无实火热毒者忌服,脾胃虚寒者慎用。

青黛

【主要性能】苦、咸,寒。归肝、肺经。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清肝泻火。

【应用】1、温毒发斑,血热出血证 2、痄腮,咽痛口疮,疮肿

3、肺热咳嗽咯血 4、肝热惊痫

【用法用量】内服1.5~3g。本品难溶于水,不宜入汤剂,一般作散剂冲服,或入丸剂服用。外用适量,干撒或调敷。

【使用注意】胃寒者慎用。

▲穿心莲

【主要性能】苦,寒。归肺、胃、大肠、小肠经。

【功效】清热解毒,燥湿,消肿。

【应用】1、外感风热,温病初起,肺热咳嗽,肺痈,咽喉肿痛 2、湿热泻痢,湿疹瘙痒,热淋 3、痈肿疮毒,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煎服,6~9g。煎剂易致呕吐,故多作丸、散、片剂服用。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本品味苦,用量不宜过大。有中止妊娠作用,孕妇忌用。

野菊花

【主要性能】苦、辛,微寒。归肝、肺经。

【功效】清热解毒,清肝平肝。

【应用】1、疮痈疖肿,咽喉肿痛 2、目赤肿痛,头痛眩晕

【用法用量】煎服,9~15g。外用适量。

贯众

【主要性能】苦,微寒;有小毒。归肝、脾经。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应用】1、温毒发斑,痄腮,风热感冒 2、血热出血

【用法用量】煎服,5~10g。清热解毒宜生用;止血宜炒炭用。

【使用注意】本品有小毒,用量不宜过大。服用本品时忌油腻,孕妇慎用。

文章版权声明:所有来源标注为浮光掠影知识网(fgly.cn)的内容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若您需要引用、转载,只需要注明来源及原文链接(https://fgly.cn/archives/9613.html)即可。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871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