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碱性磷酸酶(药学综合第七章之肝功能检查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

四川小唐

第四节 肝功能检查

一、肝功能检查的参考范围

血清碱性磷酸酶(药学综合第七章之肝功能检查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

二、肝功能检查的临床意义

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⑴升高

①肝胆疾病如传染性肝炎、中毒性肝炎、肝癌、脂肪肝和胆管炎等;

②心血管疾病如心肌梗死、心肌炎、心力衰竭时肝淤血和脑出血;

③服用某些药物和毒物如氯丙嗪、异烟肼、奎宁、水杨酸制剂以及乙醇、汞、铅、有机磷等;

④酮康唑、四环素可引起ALT一过性升高或偶见升高。

⑵降低:见于磷酸吡哆醛缺乏症

2.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⑴升高:心肌梗死、各种肝脏疾病、其他疾病如肌炎、胸膜炎、肾炎、肺炎等可引起AST轻度升高。

⑵降低:未见报道。

3.γ-谷氨酰转移酶(γ-GT)

⑴升高

①原发性肝癌、胰腺癌和乏特壶腹癌时,血清γ-GT活性显著升高,特别在诊断恶性肿瘤者有无肝转移和肝癌术后有无复发时,阳性率可达90%;

②嗜酒、长期接受某些药物如苯巴比妥、安替比林者或服用避孕药。

4.血清碱性磷酸酶(ALP)

ALP来自于肝脏、胎盘和骨组织。

⑴生理升高:与骨生长、妊娠、成长、成熟和脂肪餐后分泌有关。新生儿ALP略高于成年人;1-5岁有一次高峰,达成年人上限4-5倍;20岁以后降至成年人值,到老年略有升高。

⑵病理升高

①肝胆疾病:阻塞性黄疸、胆道梗阻、急性或慢性黄疸型肝炎、肝癌;

②骨骼疾病如纤维性骨炎、骨折恢复期、佝偻病、骨软化症、成骨不全症等。

⑶降低:呆小症、磷酸酶过少症、维生素C缺乏症等。

5.血清总蛋白(TP)

⑴增高

①各种原因脱水所致总蛋白浓度相对增高,如呕吐、腹泻、休克、高热、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

②血清蛋白合成增加,如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等。

⑵降低

①血浆中水分增加:血浆稀释,各种原因引起的水、钠潴留;

②营养不良和消耗增加:如严重结核、甲状腺功能亢进、恶性肿瘤等均可造成血清总蛋白浓度降低;

③合成障碍:主要见于肝功能障碍;

④蛋白质丢失:严重烫伤时大量血浆渗出,或大量失血时大量血液丢失,肾病综合征时大量蛋白尿,溃疡性结肠炎时肠道长期丢失一定量的蛋白质。

6.血清清蛋白(ALB)

⑴增高:严重失水而致的血浆浓缩。

⑵降低:同总蛋白浓度降低。

7.血清球蛋白(GLB)

⑴增高

①感染性疾病,如结核病、疟疾、黑热病、麻风病、血吸虫病;

②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热、类风湿关节炎、肝硬化等;

③多发性骨髓瘤和淋巴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

⑵减少

①生理性减少:正常婴儿出生后至3岁;

②免疫功能抑制:如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其他免疫抑制剂;

③低γ-球蛋白血症。

8.A/G比值<1为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特征之一。

9.总胆红素(TBIL)

⑴增高: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炎或肝癌、溶血性疾病、新生儿生理性黄疸。

⑵降低:缺铁性贫血或导致血红蛋白降低的其他因素。

10.直接胆红素(DBIL)

增高见于肝内或肝外胆道阻塞、肝细胞损害。

三、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存在于各组织细胞,以肝脏含量最多,其次是心肌细胞内,血清中酶活性很低。血清ALT测定主要用于肝脏病的诊断。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也叫谷草转氨酶(AST),以心脏中活力最大,其次为肝脏。测定AST活力则有助于心脏病变的诊断,心肌梗死时血清中AST活性显示上升。

四、ALT主要存在于肝细胞浆,AST主要存在于肝细胞的线粒体。急性肝炎时,肝细胞膜因炎症导致通透性改变,胞浆中的ALT和AST被释放出来,而线粒体膜未被破坏,所以ALT升高幅度高于AST升高的幅度。

五、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高可以提示心肌梗死或心肌炎。心肌梗死发病6-12小时显著升高,增高的程度可反映损害的程度,并在发作后48小时达到最高值,约3-5天恢复正常。

六、血清磷酸激酶(CK)在心肌梗死发病6小时内出现,24小时达高峰,48-72小时后消失。

七、胆酶分离

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很高而转氨酶活性却很低。在重症肝坏死时,不再释放很多的酶而导致酶活性降低;此时由于胆小管阻塞,胆红素持续升高,此种现象被称为胆酶分离。

八、ALT/AST比值正常范围≤1(ALT、AST其中一项异常情况下比值才有意义)

两者升高见于: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活动期、肝癌、脂肪肝、胆囊炎、胆管炎、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炎、多发性肌炎、酒精性肝炎(AST升高明显)。

AST/ALT比值小于1,可能是慢性迁延性肝炎;酶活性增高且AST/ALT比值大于1,可能为慢性活动性肝炎。

九、A/G比值小于1时称为比例倒置,为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特征之一。当肝脏受损时,血浆蛋白减少,在炎症性肝细胞破坏和抗原性改变时,可刺激免疫系统致γ-球蛋白比例增高,此刻总蛋白量变化不大,但A/G比值会变小,甚至发生倒置。

十、无黄疸型肝炎患者血中发现有ALP升高,应警惕有无肝癌的可能。

十一、总胆红素包括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在血清胆红素中,直接胆红素包含结合胆红素和δ-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就是游离胆红素,即未结合胆红素。

十二、三种黄疸相关实验室检查鉴别要点

血清碱性磷酸酶(药学综合第七章之肝功能检查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肖若海,不代表浮光掠影知识网 - 专注有价值知识的生活内容平台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处理。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441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