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米芾的书法,应该从哪个帖开始练起比较好?

青青

米芾是宋四家之一,虽然排在第三,但是他的书法对后世的影响力应该是排在首位的。而且就书法艺术的表现来说,他的书法也是宋四家之中的NO1。很多人都很喜欢米芾的书法,那么对于初学者来说,先从哪个帖子入手比较好呢?我这里推荐四个:

第一,《蜀素帖》

《蜀素帖》是米芾代表作之一,是米芾三十八岁时所书。这个帖子背后还有一段故事:

“北宋时,蜀地(四川)生产一种质地精良的本色绢,称为蜀素。有个叫邵子中的人把一段蜀素裱成一个长卷,上织有乌丝栏,制作讲究,只在卷尾写了几句话,空出卷首以待名家题诗,以遗子孙, 可是传了祖孙三代,竟无人敢写。因为丝绸织品的纹罗粗糙,滞涩难写,故非功力深厚者不敢问津。一直到北宋元祐三年(公元1088年)米芾三十八岁时,米芾见了却“当仁不让”,一挥到底,写得随意自如,清劲飞动,真似如鱼得水一般,他在上面题了自作五七言八首诗,这就是《蜀素帖》。此卷由于丝绸织品不易受墨而出现了较多的枯笔,使通篇墨色有浓有淡,如渴骥奔泉,更觉精彩动人。此卷明代归项元汴、董其昌、吴廷等著名收藏家珍藏,清代落入高士奇、王鸿绪、傅恒之手,后入清内府,现存台湾故宫博物院。”

学米芾的书法,应该从哪个帖开始练起比较好?

学米芾的书法,应该从哪个帖开始练起比较好?

米芾自称学褚遂良书法时间最久,因此受褚遂良影响比较深。写《蜀素帖》的时候笔画已经比较丰厚了,渐脱去褚遂良的影响。因为是写在绢素上,因此飞白笔较多,略显刚健,用笔侧锋、中锋掺杂,起笔落笔变化多端,有“云烟卷舒飞扬之态”。

此帖藏锋处微露锋芒,露锋处亦显含蓄,垂露收笔处戛然而止,似快刀斫削,悬针收笔处有正有侧,或曲或直,提按分明,牵丝劲挺,亦浓亦纤,无乖无戾,亦中亦侧,枯润相生。该帖之字体态万千,充分体现了米芾“刷字”与“八面出锋”的独特风格。

第二,《苕溪诗》

《苕溪诗》也是三十八岁时所书,是其中年时期的代表作。这个时期是米芾书法逐渐形成自己风貌的一个转变时期。《苕溪诗》此帖在用笔上能看到很多颜真卿行书的笔意,特别是竖画多中锋用笔直下,入笔的时候藏锋入笔,多有篆籀之气。

通篇字体微向左倾,多攲侧之势,于险劲中求平夷。全卷书风真率自然,痛快淋漓,变化有致,逸趣盎然。吴其贞《书画记》评此帖曰:“运笔潇洒,结构舒畅,盖教颜鲁公化公者。”道出了此书宗法颜真卿又自出新意的艺术特色。

第三,米芾手札

米芾的手札传世作品也比较多,但是如果从手札入手难度较大,因为这些手札书写的时间跨度较大,面貌多样,风格多变,初学者很难把握。

因此,米芾手札类法帖可以放在稍后的时间去学,但是不学是不行的。因为,学米芾的书法不学他的手札,就很难得其天真飞动的气势。苏轼说过:“书初无意于佳乃佳”,手札是老米同志随手率性而为,却最能体现米芾书法的特有风格。

第四,《方圆庵记》

《方圆庵记》是米芾早期所谓“集古字”时期之佳作,其刻工精良,毕现真迹之神。所以,初学米芾者也可以从此帖入手,虽然此帖是刻帖,但是字口清晰,是米芾早期书法作品,风格上还有着浓厚的《集王圣教序》的味道。可以结合着《圣教序》一起学习。

学米芾的书法,应该从哪个帖开始练起比较好?

学米芾的书法,应该从哪个帖开始练起比较好?

就算是学米有一定层次者,也比较重视此帖,它也反映了米芾书法转变的一个过程。

初学米芾书法容易产生的两个问题:

第一,过度的夸张,反而形成了习气。

米芾书法个性强烈,风格鲜明,有很多笔画具有强烈的米芾风格,比如结字耸右肩,蟹爪钩等等。这些个性化的用笔书写习惯,如果没有清醒的认识,而是盲目使用,频繁使用,甚至夸张使用,便形成了习气,令人生厌。

克服这个毛病的方法是“事不过二”,细看米芾的手札作品中,同一篇中几乎没有出现过两次以上的“蟹爪钩”。

第二,痛快有余,沉着不足。苏轼评价米芾的作品是“沉着痛快”,这里包含了“稳”和“快”。有些学米的人,单纯以为米芾的刷字就是快,不快就不能达到痛快的目的。但是他们忽视了一个问题,米芾的“刷字”是建立在娴熟的技法之上的,痛快的同时,行笔当中有着丰富的提按动作,行笔方向多变,中锋侧锋的交替使用等等。没有这些,单单强调快,则只剩下下流滑了,而没有了“沉着”。

因此,这两点是学米者要注意的。

我是翰墨今香,专注传统书法知识传播,希望得到您的支持和关注。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狄光远,不代表浮光掠影知识网 - 专注有价值知识的生活内容平台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处理。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014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