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讲三不讲(构建有效课堂的基本理论)

夏星

//阅读完本文大约需要9分钟。您的关注与评论是对教研内参最大的支持。//

学习和运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加强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全体教师要积极主动地改革课堂教学,研究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模式,探究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和科学方法;完善教学常规基本要求,大力优化教学全过程,让课堂教学的每一分钟都发挥最大效益,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

(一)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

有效教学的基本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先学后教,全面发展。有效课堂教学的精髓:成功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内驱力。有效教学的基本要求:

1.关注全体学生。即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而不是从教师、教材出发,即教学始终要以学生为本;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使每一名学生都能成为课堂中的主体,在课堂活动中把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学习,合作探究;要转换教师角色,诚心诚意地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参与者,真正做到以民主平等的心态与学生合作交流。

2.关注学习过程。在教学中不仅要追求教学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关注学生全过程的内在体验。

3.关注发展。一是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的发展,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二是注重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

构建有效课堂的基本理论

(二)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

学生能够发挥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能进行个性化的学习;能够对学习过程进行体验、监控和调整;学生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够得到老师或同学的帮助;学习内容具有适当的难度;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启发与激励,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1.发展性。课堂教学以人的发展为本,学习成为一种发展需要。

2.生活性。课堂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学习成为一种生活需要。

3.生命性。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气息,学习成为一种生命需要,一种生命活动。

4.反思性。课堂教学充满真实气息,学习成为一种重建需要。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遵循“以学为主、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的改革思路,在课堂教学中要特别突出“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展示交流、点拨引导、达标反馈”等环节,构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学科教学的特点,焕发课堂的生命力,大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要以“三段三步”课堂教学模式为主,追求教学模式的多样化,各学科教师要根据年级和学科的特点,构建出符合课堂教学规律,适合学生实际,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益的课堂教学模式。

(三)有效课堂教学的目标要求。

1.有效课堂必须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课堂。

面向全体学生,要求促进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能获得发展,而不是仅仅面向优、中、差某一个层面。面向全体学生,要求教师通过优化课堂结构,创新教学模式,落实面向全体学生的目标。在课堂上,教师要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一视同仁,满腔热忱地关心每个学生,热爱每个学生,针对每个学生的实际,全心全意教育好每一个学生。

2.有效课堂要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知识通过教师传授得到是有限的,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学习伙伴的帮助,或师生间的协作互动而实现。要充分认识主体发展、主动发展和合作学习的价值,把一切外在的影响因素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和主动进取的动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积极思维、主动探索、主动发展的习惯。

3.有效课堂要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课堂教学要赞赏学生的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与表达,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质疑精神,鼓励学生对书本、教师和同学的质疑。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实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

4.有效课堂要明确师生双方的地位和作用。

在有效课堂教学中,师生的教与学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能分开、分离;教学过程要实现教学任务和目的,要围绕教学内容,共同参与,通过对话、沟通和合作活动,产生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要反对教师的霸权,又要反对企图以降低教师的地位、淡化教师作用来凸现所谓“以学为主”的单主体的做法。

5.有效课堂要有明确的目标意识。

每一节课要制订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明确清晰的教学方向;要依据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精选教学内容,突出学科特色,抓住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有充足的认知收获和科学感悟;要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上做文章、下功夫,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既要重视有深度、有个性的合作交流,又要重视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思维品质,把每一堂课都变成充满智慧挑战的生命经历。

6.有效课堂要有科学的评价。

课堂教学的评价要将“三维目标”落实情况作为评价的标准,树立“以学论教”的思想。课堂教学评价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目标的达成,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教育、价值观教育,关注课堂上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同伴合作中的行为表现、参与热情、情感体验和探究、思考的过程,关注教师的行为,关注教师如何促进学生学习的实施。体现评价的多元化,突出评价的激励性、发展性。

构建有效课堂的基本理论

(四)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

1.构建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要素。

(1)目标导入。上每一节课,教师必须首先开宗明义地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任务、教学要求告诉学生,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应达到的学习目标。同时,告知本节课学习内容在整个知识能力体系(知识能力树)中的位置、作用,并激发学生的目标意识。

(2)问题引领。教师要精心设计好教学案。在教学流程中,把学生最容易出错、最不易理解掌握或者在知识体系中分量重的知识点以问题方式呈现,将一个个问题串起一根教学主线,用问题激起学生的兴奋点,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引领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3)激活主体。在教学中,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核心,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参与教学的广度和深度。所谓广度,是指学生是否都参与了课堂教学各环节;深度是指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探究,并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4)点拨导学。必须改变教师一讲到底的习惯,一般情况下,教师连续讲授时间为5-8分钟。教师的讲授重在点拨引导,做到精讲、互动与媒体交流(包括学生看书、练习等)有机穿插进行,引导学生自主高效学习。教师必须关心、爱护学生,赏识和信任每一个学生,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5)分层教学。有效课堂的价值取向是让全体学生均能得到最大化的发展。因此,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应实行分层要求、分层设计、分层教学、分层指导、分层训练、分层评价。在课堂教学中,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并学有所获。

(6)归纳与链接。教师要善于对本节教学内容进行归纳小结,并将所学内容与知识树(知识结构图)连接,进一步点明本节知识在“知识树”中的地位和作用。复习课的教学一定要中、高考链接,并以中、高考真题及考生得失分析来强化学生对本节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并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深度探究。

(7)变式训练。教师要精选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变式训练。变式训练要突出知识与能力的基本点,着重在“变”上下功夫,通过多种训练方式,让学生在不同的例子中感悟知识的变化规律,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与训练时间一般不少于20分钟,课堂练习必须当堂完成。

(8)拓展指导。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将已有知识进行拓展、重组与升华。教师必须有计划地设计问题,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的拓展问题,提供不同的方法和指导。

构建有效课堂的基本理论

2.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反对教学的模式化,提倡教学的个性化。但是,教学又有其自身的规律和基本的特点,作为有效乃至高效的课堂教学,不同的课型应有其基本的教学结构。教学模式是指导教学活动的一种计划或范式,是教学过程的结构性表述。构建新的课堂模式,把传统的“以教为主,先讲后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为主,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是“有效课堂”面临的首要任务。必须摒弃不顾学生的需要,先按照教师的预设,按部就班地讲一遍的陈旧模式。为增强“有效课堂”的可操作性,创建体现现代教育理念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实施新课程教学的必要阶段,这里提供“新授课、讲评课、复习课、实验课”四种基本课型的课堂教学建构以供参考。

(1)新授课:树立“以学定教,当堂训练,堂堂清”的课堂教学理念,倡导实施“先学后教,精讲精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坚持把促进学生积极紧张的思考作为主要任务,教师精心导入、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指导、交流展示、评价点拨、总结构建,围绕学生的疑难点、易错点、易混点设计问题,组织学生探究、讨论、合作;安排足够时间让学生进行针对性练习,确保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高效达成。

(2)讲评课:教师要分析典型性问题、共性问题,研究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策略、技巧,特别要对错因的形成进行分析、探究,还原其错误思路,找准问题症结所在。要善于从多个角度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通过循循诱导引领学生建立起知识间的联系,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要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总结方法,揭示规律,训练思路,提高能力。

(3)复习课:教师要合理安排练习与讲评的时间,通过设疑激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练习讨论,指引学生思考释疑;通过点拨归纳,引导学生总结和揭示规律;通过专题训练,增强学生解题思维的灵活性,最终促使学生找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理清知识体系,建立知识网络,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实验课:根据新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实际和实验室条件,指导学生制定实验方案和准备实验材料、用具,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实验,规范学生的实验过程和操作方法;指导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在实验中总结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重点培养学生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

以上四种课型的基本模式,只是一般意义上不同课型需要把握的结构要素。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任务、教学目标和要求、科目的学科特点、各异的教情和学情、教学的设施和条件以及教师自身的素质特点等因素,有取舍地、创造性地设计课堂结构,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课堂教学要符合学科教学规律,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符合新课程标准理念。要体现“先学后教、当堂达标”的要求。要从重视“教”到关注“学”,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以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和作业创新为突破口,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课堂要做到“五个到位”:学习目标到位、自主预习到位、展示交流到位、点拨升华到位、达标反馈到位。课堂教学要体现精讲精练,做到“三讲三不讲”:讲重点、难点和方法,学生已学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学生学不会的不讲。作业布置要做到“三布置三不布置”:不布置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作业,布置启发性、思考性作业;不布置重复性作业,布置选择性、层次性作业;不布置繁、难、偏、旧的作业,布置课外研究性作业,力求做到认真批改、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错必纠、有练必评。教师要把课堂中的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和积极性。课堂上要尽量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思考、自己表述、自己动手、自己得出结论。

来源∣编审∣教研内参

声明∣本文章内容为教研内参提供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教研内参,不代表浮光掠影知识网 - 专注有价值知识的生活内容平台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处理。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561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