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宣宗朱瞻基在位期间热衷斗蟋蟀,却为何被史学家评价为功绩堪比文景?

机器之心

明宣宗朱瞻基在位期间热衷斗蟋蟀,却为何被史学家评价为功绩堪比文景?朱瞻基贪玩、好色,曾为了要房中术的医书,把太医关了足足大半年。他酷爱斗蟋蟀,为此劳民伤财,还经常扔下朝政去打猎。可史学家们都说:他堪比“文景”。

文景二帝,可是历史上著名的贤君,而朱瞻基却以荒唐著称。

朱瞻基有多荒唐呢?

他酷爱斗蟋蟀,为此不惜一切代价,劳民伤财,专门派人从江南找上好的蝈蝈运到北京;

《明朝小史》里载:“帝酷好促织之戏,遣取之江南,其价腾贵,至十数金。”

他酷爱玩乐,经常一言不合,就扔下朝政,跑去打猎,没事还画点画,描述一下自己的娱乐生活;他宠爱孙贵妃,为此不顾大臣反对,坚决换皇后,成为明朝历史上第一个废后的天子。

要知道,在古代,皇后是一国之母,不能轻易更换,而废后是天子最大的污点。

但有趣的是,无论朱瞻基多么荒唐,史学家们都一致认为,他堪比“文景”。

说实话,朱瞻基和文景二帝,一点都不相似。

汉文帝、汉景帝都是出了名的节俭帝王,他们生前几十年,“宫室院囿狗马服饰等无所增益”,穿的衣服极尽普通,死后更提倡“薄葬”。

因为节俭,汉朝在吕氏之乱后,得以休养生息,这才出现了“文景之治”。

而朱瞻基接手明朝时,明朝同样内外疲敝,亟需休养生息。

可朱瞻基却不管不顾,吃喝玩乐,把自己玩成了“促织天子”。

要知道,“促织”这2个字,用在帝王身上,可不是什么好词。

为什么史学家对贪玩、好色、沉迷游戏的朱瞻基,如此高度评价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还是要从朱瞻基做了哪些事入手。

今天,我就带大家认识一个不一样的帝王,他玩着玩着,就把国家带向了辉煌。

贪玩帝王的伟大功绩

朱瞻基是天生的帝王。

他是明宣宗,明朝的第5位皇帝。

他出生时,爷爷朱棣正在睡觉,他梦见自己的父亲朱元璋。在梦中,朱元璋把象征着权力的大圭赐给了朱棣,并对他说:“传世之孙,永世其昌。”

朱棣醒来,恰好下人向他汇报孙子朱瞻基降生。朱棣大喜,马上去看望朱瞻基,并把他抱在手中,高兴地说:“此乃大明朝之福也。”

此后,朱棣发动靖难之变,夺得皇位,并把朱瞻基封为皇太孙,一心一意要把皇位传给他。

不得不说,朱瞻基也真能干。

他虽然贪玩,但也干了不少正事:

其一,兵不血刃,干倒叔叔,平叛削藩。

朱瞻基是朱棣最宠爱的孙子,为了让他当皇帝,朱棣才把太子之位给了长子朱高炽。

只可惜,朱高炽身体不好,他只当了不到10个月的皇帝,就突然去世了。当时,朱瞻基还在南京,必须马上回京。

他的处境并不好。

他的叔叔朱高煦,正虎视眈眈,想要夺取皇位,还派了很多人去追杀朱瞻基。此外,朱高煦还聚集一支数量可观的队伍,想要造反。

但朱瞻基可比朱允炆厉害多了。

一路上,朱瞻基没有受伤,顺利回京登基,然后马上开始对付想要判乱的叔叔。

宣德元年八月,汉王朱高煦勾结内应、联合兵马,正式开始造反。此时,朱瞻基已经准备良久。

必须承认,朱高煦根本不是朱瞻基的对手。

他还没来得及交战,就被张辅告发,而朱瞻基得知消息,不紧不慢,御驾亲征,还顺手给朱高煦写了一封信:

“大军压境,只要交出怂恿谋反之人,朕就可免除你的过失,恩惠礼遇与原先一样。否则等到开战,不管是被擒,还是你的部下把你当成奇货绑了献于朕,后悔也来不及了。

《明史·朱高煦传》:仍遗书高煦曰:“张敖失国,始于贯高;淮南被诛,成于伍被。今六师压境,王即出倡谋者,朕与王除过,恩礼如初。不然,一战成擒,或以王为奇货,缚以来献,悔无及矣。”

也不知道是朱瞻基运气好,还是朱高煦太怂。

总而言之,收到信后,朱高煦思来想去,居然直接投降了。

就这样,朱瞻基兵不血刃,平息了叛乱,并且借此机会,顺理成章开始削藩。

可能贪玩的人,都异常聪明。

朱瞻基没有杀掉叔叔朱高煦,而是把他及他的家眷,都带回了京城软禁,每天好吃好喝供着,逢年过节还去探望。

此后,他就没事给其他的叔叔写写信,说边镇、内地卫所人手不足,要抽调一些藩王府的护卫队,而且每一次都只调走不调回。

在明朝,藩王可以拥有护卫队,这是他们的核心精锐。

但朱瞻基先干翻势力最大的叔叔朱高煦,然后不紧不慢向其他藩王借兵,等到了后期,许多王府就连操办婚事都人手不够,他们就算联合起来一起造反,也无法和朱瞻基抗衡。

就这样,朱瞻基以“温水煮青蛙”的方式,完成了朱允炆一直想要完成的“削藩”大业。

其二,完善内阁和太监制度:解放了朱瞻基的双手。

明朝的制度,是存在问题的。

朱元璋太自负,他杀掉胡惟庸后,就废除了丞相制度,把大权全部掌握在自己手里。

但任何事情都有代价。

朱元璋独揽大权之后,就再也无法从繁重的朝政里脱身。

在位几十年,他全年无休,兢兢业业,曾8天之内,审批了奏札1660件,处理国事3391件。

“三十有一年,忧危积心,日勤不怠。”(朱元璋)

朱棣也没好到哪里去,基本上每天都要处理非常繁重的政务。

但朱瞻基就不一样了。

他爱好玩乐,喜欢琢磨好玩的东西,承受不起这样的工作强度。

为了解放双手,朱瞻基确立了内阁制度,并且任用太监。

用史书上的话来说,这叫做“司礼监联合辅政”。

这是非常先进的一个制度了。

简单来说,这个制度是内阁大臣先处理奏章,记上意见,然后拿去给皇帝看,皇帝就用 “批红”来进行决策。

如果皇上不相干,就可以找司礼监的太监,授权给他们来“批红”。

这个制度的好处在于,皇帝可以拥有2批不一样的智囊团,彼此相互制衡。

可不要觉得让太监“批红”很荒唐,司礼监里的太监,都不是寻常人,他们有文化、有见识,要进行专门的考试,考进来之后,朱瞻基还会经常调任高级文官来给他们上课。

就这样,内阁—司礼监互相监督,一起干活,而朱瞻基就有了大把的时间吃喝玩乐。

《明通鉴》:“内阁之拟票,不得不决于内监之批红”“朝廷政令不由朝官,皆出自司礼监”。

当然,也有人认为,朱瞻基的这个改革,为日后的宦官干政埋下了隐患。

但我认为,这实属欲加之罪了。

在朱瞻基设计的制度里,司礼监的太监,必须精挑细选,还要经过培训,要找有文化有见地的人。

而后期干政的太监,如汪直、刘瑾、曹吉祥……大部分人都是文盲。

这显然和朱瞻基的初衷相违背,极有可能是后世帝王抄作业,没抄明白。

这账怎么算,也不该算到朱瞻基的头上。

其三,整顿吏治,对外得当,发展经济。

朱瞻基登基时,国家并不太平,全国各地流民泛滥、税收混乱、军屯败坏。

为了彻底解决这些问题,朱瞻基专设“巡抚”制度。

这也是非常先进的一个制度,和现在的督查组比较像。

朱瞻基时期的“巡抚”,不是固定机构,而是临时机构。

皇帝会挑选中意的官员,去进行交叉巡查、来回巡查。

这不是个好干的活。

在朱瞻基时期,“巡抚”巡个十年八年的,是常态,更有甚者,会被派出去20年。

“巡抚”的特权是,可以越过三司,直接向报告皇帝民情。

在外交方面,朱瞻基更是厉害了。

他在位期间,郑和第七次下西洋,无数外国使团纷纷回访大明王朝;他派兵与安南战和;抵御蒙古,维护稳定局势;与日本贸易、与朝鲜交往……

可以说,朱瞻基在位时,国家一路扶摇直上,呈现出一片繁荣之势。

朱瞻基最值得称赞的,还是他对民生的关心。

“坐皇宫九重, 思田里三农。”

发生洪灾,他一定会亲自指定消灭蝗灾的计划,还几次告诫户部要好生治理,并专门写了一首《捕蝗诗》;发生水灾,他就接连减免赋税;所有修建城堡、堤坝、寺庙的活动,一律都被安排到秋后进行,坚决不许影响农业生产……

《明史·本纪第九·宣宗》六月己卯,遣官捕近畿蝗,谕户部曰:“往年捕蝗之使害民不减于蝗,宜知此弊。”因作《捕蝗诗》示之。

朱瞻基只当了10年皇帝,却硬生生把混乱疲敝的大明,修炼成了政治清明、安居乐业、经济空前发展的盛世局面,也就是著名的“仁宣之治”。

“仁宣之治”的地位,和汉朝的文景之治、唐朝的贞观之治,基本相当。

这也是史学家认为朱瞻基堪比“文景”的最主要理由。

写在最后

朱瞻基绝对是最特别的皇帝。

你看,汉文帝汉景帝是出了名的节俭、勤政;你看,李世民也是被人们所称赞的天可汗。

而朱瞻基呢?

他被人冠上了一个玩乐的“促织天子”的名号,却真的玩着玩着,把大明王朝带得欣欣向荣。

别人要费尽心思才能完成的事,朱瞻基却玩着玩着就做成了。

当然,朱瞻基并非毫无缺点。

有人认为,朱瞻基最大的缺点,就是对武官太好了

朱棣重武,立下了天子守国门的传统,此后,明朝帝王都非常重视武官。

在明朝,武官的地位和俸禄都远高于文官,而且,武官犯罪,处罚规定也不同。

在《明大律》中,平民百姓和军官犯法,处罚的规定不相同,而朱瞻基直接把“不同”放大,甚至有意包庇。

举个例子。

镇守宁夏的宁阳信陈懋,派手下违法出境捕鱼,被敌人抓获,还盗卖军粮、占夺军田盈利,与商人走私池盐,私遣军人离职经商……

但朱瞻基不仅赦免了他的罪,连赃款赃物也没让他还回来。

《明史·卷一百四十五·列传第三十三》:懋在镇久,威名震漠北。顾恃宠自恣,乾没钜万。屡被劾,帝曲宥之,命所司征其赃。懋自陈用已尽,诏贷免。

再举个例子。

大同的参将曹俭、宣府总兵谭广等人,都犯过类似的罪,而朱瞻基都是轻拿轻放,基本没进行过处罚。

朱瞻基这样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鼓舞了明朝的士气、稳定了军心。

但从另一个层面看,这也是对军官的放纵,不利于长治久安。

当然,朱瞻基还有一个污点,那便是好色和废后。

他因宠爱孙贵妃而废后,但我认为:这事无需过多谴责。

男人嘛,总想把最好的东西都送给心爱的女人。

原皇后胡氏,是皇家硬塞给他的,论起来,孙氏,才是朱瞻基的心爱之人。

朱瞻基的废后,不过是感情上的偏爱。

另外,被废掉的皇后胡氏,也得到了朱瞻基的善待。

她一直住在长安宫,吃穿用度从无短缺。

从历史的发展脉络来看,每个王朝都会经历从建立到鼎盛、再到消亡的过程。

明智的帝王,会把国家快速推向盛世,例如周代的“成康之治”,汉代的“文景之治”,唐代的“贞观之治”,都是如此。

而朱瞻基,他开创的“仁宣之治”,也是切切实实地把明朝带向了一个顶峰。

你怎么看待朱瞻基?

欢迎留言。

来自优质家居领域网友“铁马冰河wu”对明宣宗朱瞻基在位期间热衷斗蟋蟀,却为何被史学家评价为功绩堪比文景?的观点:

大明洪熙元年五月,刚刚登基不足十个月的明仁宗朱高炽,由于服食大量春药和纵欲无度,使本就虚胖、羸弱多病的身体一下子就垮了下来,竟撇下他熬了二十年才好不容易得到手的皇帝宝座一命呜呼了。

明仁宗在北京驾崩的消息迅速传开了。在京中耳目众多的汉王朱高煦闻讯后,首先想到的竟是截杀远在南京的太子朱瞻基,使他不能还京继位。朱高煦派出一队精骑,从自己的封地乐安州( 今山东惠民)出发,准备在途中阻杀太子。不料,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太子朱瞻基似乎对父亲的崩逝及叔父的阴谋早有准备,已经另择小路急驰北返,在仁宗死后二十天,竟从南京赶到了北京近郊良乡,汉王朱高煦派出的那队杀手竟未能追上他。在良乡,朱瞻基接受了继位遗诏,飞驰入京,主持丧礼。没等朱高煦再有动作,朱瞻基便已在仁宗灵前即位称帝,成为明代赫赫有名的明宣宗了。

朱瞻基即位,改明年为宣德元年,史称明宣宗。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八月,一直觊觎皇位的汉王朱高煦(宣宗叔父)悍然举兵造反,并学他父亲成祖朱棣的样子,以“清君侧”为幌子,要把他的侄儿朱瞻基从皇位上拉下来。谁知明宣宗有勇有谋,远非昔日优柔寡断的建文帝朱允炆可比,朱高煦也远不如其父、当年的燕王朱棣。明宣宗亲率大军将叛军困于乐安,兵不血刃,就生擒朱高煦父子,将高煦贬为庶人,囚禁宫中,后来高煦忤逆触怒宣宗,被活烹,其子死于禁所。高煦被擒、被烹,赵王朱高燧惊恐万分,已不能有所作为,朱瞻基为显示自己的宽宏大度,仅以臣下告发的协同谋反之迹,逼他交出护卫军权,削夺其主要兵力,仍保留其王位。

此后赵王朱高燧更加小心翼翼,再不敢越雷池一步。至此,明宣宗朱瞻基的地位已经不可撼动了。

明宣宗朱瞻基被史家称为英明之君。他和其父明仁宗一起开创了所谓的明代盛世——“仁宣之治”。

朱瞻基稳固皇位后,继续重用夏元吉、蹇义、杨士奇、杨荣、杨溥等一批久经考验、富有治国经验的四朝老臣 (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同时十分注意攫拔任用正直而有才干的新人,还罢黜了一批无作为或滥作为的庸吏,惩治侵吞民脂民膏的贪官污吏。

在明宣宗的大力倡导下,蹇义、夏元吉、杨士奇等大臣向其推荐了大批清廉正直的官员担任府、州主官。这些人中有许多成为明代有名的能吏、清官。其中最著名的是况钟。由于宣宗重用一批类似况钟这样的官员,使得宣德年间的政治较为清明。

除此之外,宣宗还比较注意了解和关心民间疾苦,并要求朝中带头节俭,反对那些向百姓横征暴敛以供帝王享乐和充实府库的做法。

宣宗认为,君王恭俭,则户口日繁,民众安居乐业,国家财赋自然也就充足。

为此,他蠲免田赋,开仓赈灾,救济苍生。他认为,不管哪里的土地都是国土,只要百姓得以安生就行,民安天下自安。正是因为这种民本主义思想,使得宣德年间的百姓苛役、租税较轻,生产、生活比较安定。

明宣宗朱瞻基以“促织天子”闻名天下。何为促织?就是蟋蟀,亦称蛐蛐。“促织天子”就是“蟋蟀皇帝”之意。原来,朱瞻基爱玩、爱斗蛐蛐是出了名的,似已玩蛐成癖,为搜求名贵稀有品种,他不惜一掷千金(这似乎和他极力倡导的节俭之风背道而驰),他对各种蟋蟀的习性了如指掌,几乎成了蟋蟀专家,即便是南宋“蟋蟀丞相”贾似道,恐怕也没有宣宗这般痴迷、专业吧。俗话说玩物丧志,明宣宗却多欲好动,除了沉溺于玩蛐蛐外,他的兴趣爱好还有很多,譬如蹴鞠(踢球)、射箭、投壶、马球、狩猎、训鸟、书画等等,他都异常沉迷且玩出了名堂。这么多的爱好,却没耽误治国,难道耽于玩乐的宣宗真的达到了治大国如烹小鲜之境界吗?

史上著名的盛世有文景之治、开皇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及明朝的永乐盛世等等。这些盛世都是当朝帝王们夙兴夜寐、殚精竭虑、兢兢业业搞出来的,唯独“仁宣之治(主要指宣德朝)” 是朱瞻基“玩”出来的。宣宗爱玩会玩,涉猎又广,但却没荒废朝政,还玩出一个盛世来,这似乎有些不合常理。

明宣宗所处的时代正是明朝的全盛期,经洪武、永乐、洪熙(中间还有个建文)的苦心经营,大明国力已经达于极盛。天下太平,民众安居乐业,除北方边境偶有狼烟外,兵戈不起,四海安宁,政事自然就没有那么繁杂了。除了北御鞑靼,永乐时大张旗鼓的下西洋也已停止,迁都北京时大兴土木的耗费也告一段落,国库的支出也大幅减少,百姓的负担亦大为减轻,自然海晏河清,国泰民安,国内的经济自然蓬勃发展,愈发繁荣。

在政治上,明宣宗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政策,又有“三杨辅政”, 还有一大批清廉正直的官员治理州郡,替他分忧,所以他虽然被戏称为“促织皇帝”,爱好甚多,但都能控制在一定的限度内,能有所节制,并未。因此,他没有像后来的明宪宗、明武宗、明世宗、明神宗、明熹宗那样,耽于享乐,玩的昏天黑地,不务正业,成为史上著名的荒淫、怠政、不受制约的昏君。加上明宣宗受过严格的教育,师从“三杨”等名师,在军事上又受到祖父朱棣的指导,加上制定了正确的治国之策 ,又用对了人,在处理娱乐与工作上游刃有余,啥都没耽误,于是在玩乐中开创了一段四海升平的盛世。当然说他功绩堪比文景有些夸张,但至少让宋徽宗望尘莫及。

【插图源自网络】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灵枫历史阁,不代表浮光掠影知识网 - 专注有价值知识的生活内容平台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处理。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604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