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察古战场遗址七个疑问,长平之战坑杀40万赵军可信吗?

爱生活的丸子

  前262年,秦国白起进攻韩国,攻克野王(河南省沁阳市),上党与外界通道被切断。上党郡长冯亭不愿意投降秦国,将上党地区17座城池全部献给赵国。秦国不愿意到手的肥肉被抢,长平之战拉开帷幕。

  一、赵国为什么要接收上党?

勘察古战场遗址七个疑问,长平之战坑杀40万赵军可信吗?

  上党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北上可取赵旧都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向东越过太行山可直接威胁赵国的都城邯郸。上党地区赵国的屏障,过了上党就是平原地区,赵国首都邯郸无险可守。

  后来秦始皇灭六国,秦国就是经过上党进攻邯郸,上党地区赵国不可能不守!

  二、这场战争打了多长时间?

  《史记》上记载长平之战持续了五个月到六个月。《吕氏春秋》则记载打了3年。吕布韦在赵国做生意,后来又担任秦国宰相十多年,是战争的经历者,说法应该可信。

  战国后期秦国地域更广,3年的战争还能支撑住,另外。而赵国北方要防御匈奴和燕国,西面又要持续战争,另外,上党是山区,运粮就更困难。这也是赵国支撑不下去的根本原因。

  三、其他国家为何不援救赵国?

  五国不救援赵国,各有原因:韩国已经濒临灭亡,上党都放弃了;魏国认为秦国进攻赵国,是对魏国有利的事;楚国和齐国离得远,难以救援;燕国笨蛋国君姬喜竟然被秦国收买,在后方扰乱(燕国勾结秦国,没多少年就尝到被灭国的滋味)。

  另一方面呢,上党地区是山区,魏齐楚也不容易救援。

  四、廉颇战绩如何?

  长平之战打了两年多,廉颇廉颇指挥阶段,赵军损失了六个尉,被迫转入了守势。根据秦简和其他考古证据,六个尉所带的兵力应该接近万人。

  战国时期赵军野战出名,廉颇向来以主动进攻闻名,赵军损失1万人,为何转入防守呢?看来战场上秦军兵力肯定占优势,廉颇只能守长平,通过防守战略与秦国对抗。

  五、赵括的能力如何?

  前280年,赵惠文王赵何命赵奢为将,攻打齐国的麦丘(今山东商河西北),赵括参战出计谋拿下麦丘。此后,在赵奢被封为马服君的阏与之战中,赵括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不过20年后的长平之战,赵奢指挥却失当,陷入重围。说明他只是一个参谋型人才。

  六、40万赵军如何被包围?

  赵括带领赵军出兵攻击秦军,白起佯装战败退走,赵军直达秦军营垒。这时,秦军一支二万五千人的奇兵已切断了赵军的后路,另一支五千人的骑兵堵截住赵军返回营垒的通道,赵军被一分为二,粮道也断绝。

  长平之战的战场是武讫岭、秦关、大粮山围起来的三角地,地形舒缓,周边是类似于丘陵的山,中间是平地,不是那种险要的地形。赵括带四十万大军,为何无法突破三万人的堵截?

  七,双方兵力到底多少?

  按照古战场地形,赵军出击并不是进入山谷地段,秦军依仗地形封堵。那么,秦军仅三万伏兵,为何赵军40万就不能突破包围?

  1995年,高平市长平之战遗址出土了大量的尸骨和刀币、布币、半两、箭头、带钩等文物。一号坑中重垒交错的尸骨,有的胳膊大腿有明显断裂的痕迹,应系刀砍。有的胸腔内遗有箭头,还有的仅见躯干而无头颅。这些均说明他们是被杀死后掩埋的。一号坑和附近的二号坑均为深坑,看上去更像是天然的深沟大壑,而非秦军专为掩埋战俘尸体所挖。

  从目前发现来看,遗址坑中尸骨是被杀害后丢弃到天然的沟壑中掩埋。这更像是战争中死亡,而不是后来被活埋。从尸骨数量上看,也远未达到40万。

  从廉颇指挥时损失1万兵力就被撤职看,赵军的数量远远不到40万。当时赵国的人口,根据考证在400万左右。按一户五人,五户出一兵的正常动员情况,赵国总共能有15万军队。赵国需要分出一部分军队防范匈奴,还有燕国偷袭,所以长平之战兵力应该不到10万人。

  而秦国初期两路大军,兵力在15万左右,因而廉颇只能采取守势。后期更换白起,秦国又出动了3万左右的兵力,基本上是动用了全部兵力。白起采用诱敌深入计策,动用了新投入的3万生力军将赵军围困住。

  ​赵括将剩余的赵军组织成四支突围部队,轮番冲击了四、五次后仍不能突围。于是,赵括亲帅精锐部队强行突围,被秦军乱箭射死,赵军全军覆没。秦国为了报复上党地区投靠赵国,屠杀了当地百姓。长平之战,也被秦国鼓吹成了坑杀40万赵军的超大战役。

文章版权声明:所有来源标注为浮光掠影知识网(fgly.cn)的内容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若您需要引用、转载,只需要注明来源及原文链接(https://fgly.cn/archives/33059.html)即可。

发表评论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583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