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在曹操能赢赤壁之战吗?

爱生活的丸子

  据学者分析:三国赤壁之战,曹操惨败,这是不争的历史事实,对于曹操为何集最豪华阵营,率领当时除荀彧之外的所有伟大谋士和几乎所有伟大战将,率领几乎可以能够调动的全部23万精兵,竟然被周瑜3万人马打得人仰马翻,伤亡过半,从此无力南下,三国鼎立从此形成。然而,对于曹操在赤壁之战的惨败原因到底是什么,千百年来,可谓众说纷纭,归纳起来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曹操不该连船;二是曹军发生瘟疫;三是曹操太骄傲;四是周瑜太狡诈,不按常理出牌说;五是曹军不习水战。另外还有一个方面的理由一直成为大家认为的主要原因,那就是当时曹操手下的五大谋士之一郭嘉英年早逝,在赤壁之战前离曹操而去,当时才37岁,否则,有郭嘉的谋略,赤壁之战曹操一定能够拿下周瑜,征服天下。因为根据《三国志》的记载,曹操在惊魂刚定之际,叹曰:“郭奉孝在,不使孤到此。”而《三国演义》中曹操对郭嘉的怀念更是了得,三哭郭嘉,一次比一次厉害,赤壁之战后直言“哭郭奉孝耳!若奉孝在,决不使吾有此败!然而,郭嘉如果真在,曹操真能在赤壁之战取得胜利吗?丁丁不以为方面的理由作支撑。

  一是郭嘉谋略虽然了得,但他的谋略依然只适应北方。郭嘉作为曹操手下的五大伟大谋士之一,而且曹操也确实很相信他,但是,在五大谋士之中,郭嘉的谋略并不是最突出的,至少相比荀彧要差太远,更何况,郭嘉的谋略依然有局限性,那就是他的谋略和其他谋士一样主要适应北方战局,郭嘉对于曹操来说,最大的贡献在于打败袁绍方面的官渡之战及后来打败袁绍残余势力的乌丸之战,著名的《十胜十败》就来自郭嘉之手。然而,大家发现没有,郭嘉为何对付袁绍方面特别有信心?当然除了其伟大才能之外,最根本的原因郭嘉原来本就是袁绍手下的谋士,可惜在袁绍那里没有得到重用,转而投奔曹操,在荀彧的介绍之下才得到曹操的重用,郭嘉在打败袁绍方面能够大显身手,那主要是因为郭嘉知道袁绍方面的长处和短处,完全是知已知彼,这才是郭嘉能够在征袁绍时大放异彩的根本原因。更何况,曹操之所以能够打败袁绍,并非只有郭嘉的谋略,更有荀彧、荀攸、程昱等人的谋略在内,是集大家的集体智慧。但曹操手下谋士有一个共同的短板,那就是离开北方战局都不灵,根本原因是这些谋士都生活在北方,一直都在为北方各大军阀卖力,所以,曹操征战各军阀,能够做到知已知彼。现在,曹操南下,对付的是南方军阀,曹操所有的谋士都不熟悉,这也是曹操发动赤壁之战时,曹操那么多伟大谋士集体失声的根本原因,因为他们根本就不熟悉南方的军事情况,不熟悉就不能献计,既然其他谋士都如此,郭嘉并不比其他谋士更伟大,即使不死,也不见得有什么惊人的谋略展现出来。

  二是郭嘉的谋略根本短板还在于阵前献计,并无整体大局观,也无碍大局的发展。但看郭嘉展现的谋略,主要是临门一脚,属于锦上添花,如战吕布,在最后关头是郭嘉的鼓励让曹操鼓起勇气,终擒吕布;战袁绍,根本的方面那就是亲随曹操,更是临时献计,更何况,对于官渡之战,在《三国志》中的《郭嘉传》中根本就没有多少记载,只有匆匆一句“从破袁绍,绍死。”,所以,郭嘉在曹操最关键的官渡之战中贡献并不是很大,除了《十胜十败》的谋略之外并无多少亮点。然后才在征乌丸时重点记载,但那是袁绍的残余势力,早已不堪一击。所以,曹操带着他同车、同床,在战争开始时能够临机变动。对于战前对战争的布局并无多少显现,如官渡之战,对于战争的规划那是荀彧的功劳,战时的布局,那是荀攸的功劳。所以,曹操发动赤壁之战,那也是一场并不亚于官渡之战的谋略,需要战前宏大的布局,这并非郭嘉长项,当时,曹操率领几乎全体谋士,以郭嘉当时的地位,郭嘉又能够有多少机会为曹操献计,那是一个疑问,他的谋略能够在整体上有多大作用那也是一个疑问,更何况赤壁之战真下发生时只是一场遭遇战,瞬间就解决了胜负,对于更擅长于临门一脚的郭嘉来说,恐怕还来不及献计就随着曹操匆匆北逃了。所以,曹操发动赤壁之战之所以失败,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应该是荀彧没有给他规划和布局,因为这个时候曹操与荀彧的矛盾已经公开,根据《魏氏春秋》的记载,荀彧不再给他献计,将准备给曹操的所有谋略都付之一炬了。所以,曹操规划赤壁之战时,虽然率领精兵几十万,但布局从开始就有缺陷,考虑不够周全。

  三是郭嘉并无用兵的实际经历,这也是他谋略的重要短板。纵观曹操手下的重要谋士,其实都有实践用兵的经历,荀彧与程昱当年一起在山东用兵,为曹操保住了根据地,作为刚起兵的曹操来说,荀彧与程昱的那一场战争意义攸关,更何况,程昱直到赤壁之战前一直就拥有兵权,而贾诩更是在投奔曹操前就经历过不少战争,荀攸更是亲身经历了整个官渡之战,即使是能力稍逊一筹的钟繇来说,那也亲自带兵发动过战争,而郭嘉虽然跟随曹操同车甚至同床,但都只是后方指点,并无多少实战经验,并无亲自带兵打仗的经历。所以,对于事关曹操征服天下的最关键一战赤壁之战,郭嘉真能起到多大的作用,那恐怕也只是事后聊天,白聊一场。

  四是赤壁之战时的曹操已非当年,谋士的谋略能否在他那里起到多大的作用未可知。赤壁之战前,曹操是横扫北方,基本统一了北方,而且已是实际上的天子,这个时候的曹操,早已不是当年不起眼的曹操了,当年的曹操能够谦卑的听取手下的谋略,那是因为当年曹操人马太少,必须出奇制胜,因为那个时候的曹操还没有打运动战、常规战的本钱,所以,谋略对他来说很重要。现在,曹操平定了北方,打败了匈奴,臣服了鲜卑,降服了刘表,放眼天下,似乎已是无人能敌,征服天下只是水到渠成之事,哪会将孙权放在眼中。而对于手下的献计,那他早已是爱听不听,因为到赤壁之战前,曹操几乎没有败过,虽然是大家合作的功劳,但作为统帅的曹操来说,他不会这么想,认为那都是自己的文治武功。其实,曹操部署赤壁之战时,贾诩给他献计过,告诉过他东吴方面的特点,可能会使用什么样的方法对付,但曹操听了没有?或许表面上听了,但实际上根本就没有在意,为什么另一伟大谋臣程昱在赤壁之战前突然交出兵权,根本原因是什么?当然是这个时候的曹操已经目空一切,骄傲得忘乎所以,如果建议不合曹操的想法,还有可能连小命都保不住。郭嘉作为谋士之一,这个时候给曹操献计献策,曹操能够听吗?听了能够起到多大的作用?更何况,曹操面对的只是周瑜的3万人马,那在自己几十万大军面前简单就是大象与蚂蚁,敢与他横刀立马,碾都要碾死他。

  五是放荡不羁的郭嘉在赤壁之战时曹操还会与他同车同床吗?郭嘉才能非凡,但他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行为不检点,放荡不羁,很少将人放在眼中,仿佛他是天下最有本事的人,这是三国时期有才青年的共同特征,曹操虽然爱才,但对于这样的人从来都是不喜欢的,曹操杀了不少有才之人,根本原因都是这些有才青年太狂妄,甚至连曹操都没有放在眼中。所以,对于郭嘉的行为不检点,陈群有过多次的举报,并且在朝廷之上多次直面说过郭嘉,郭嘉根本没有当回事,曹操之所以没有将郭嘉怎样,那是因为曹操还需要他的才能,但他也没有说过陈群,那说明曹操的心里也认为陈群说得对。现在,曹操已经在北方称雄,登上帝位那是分分钟的事情,看的是心情是否高兴。如果郭嘉还依然如此放荡不羁,那这个时候的曹操能够容忍吗?还会和他同车同床吗?更何况,按照当时的职务,郭嘉只不过享受200户的待遇而已,其他上千户几千户待遇的谋臣武将都不敢对曹操不恭敬,如果这个时候的郭嘉还以为曹操是当年的阿瞒,不但会被曹操斥责,更有可能因此而丢性命,何谈献计,这也是赤壁之战所有谋士集体失声的根本原因,其他谋士都不敢发言,你郭嘉有何德何能声张自己的主意?看看司马懿就是因为装孙子才逃过一劫。

  所以,即使赤壁之战时郭嘉还在,那也不可能影响赤壁之战曹操大败的结局,曹操之所以在赤壁之战后想起郭嘉,根本原因有五个方面:一是为自己大败找借口,以掩盖自己大败的失职,将矛盾转移到其他谋士身上,这也其他谋士在曹操感叹郭嘉时都不敢做声的根本原因,更是曹操在赤壁大败之后还能称王的原因;二是感叹自己征服天下终成空,不得不面对与他人分享天下的命运,称帝的梦想恐怕要成空;三是转恨荀彧,怪荀彧关键时候不帮他一把,曹操两次写信给荀彧特别夸奖郭嘉的根本用意就在于此,这也让曹操怀疑其他谋士都与荀彧同一条心,这也加速了曹操要害死荀彧的根本原因,赤壁之战后,荀彧终于死在曹操送的空食盒里;四是这其实是人之常情,许多人在失利之后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往往从他人身上去找原因,而曹操在失败之后,放眼自己身边,只有重要谋士郭嘉已死,所以,更加感叹郭嘉死得太早了;五是感叹其他谋士不再与自己同心,赤壁之战,荀彧不跟随,不发声,更不给他规划布局;程昱关键时刻交出兵权;荀攸更是一句话不说;贾诩虽然有献计,但在自己没有听之后不再发声,现在自己败得一塌糊涂,想起当年与自己形影不离随时献计的郭嘉,当然令人感慨。

  其实曹操自己心里也明白,即使郭嘉真健在,那他也逃避不了赤壁之战失败的命运,无论是《三国志》中曹操感叹“郭奉孝在,不使孤到此。”还是《三国演义》中曹操感叹“哭郭奉孝耳!若奉孝在,决不使吾有此大败!”都说明了这一点,赤壁之战曹操失败是必然,如果郭嘉在,或许不会败这么惨而已,当然也只是曹操自己在安慰自己。历史不容假设,更何况郭嘉只是一个谋士而已,而关键还在于曹操这个核心,更何况对手周瑜不在他的掌控范围之内。

文章版权声明:所有来源标注为浮光掠影知识网(fgly.cn)的内容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若您需要引用、转载,只需要注明来源及原文链接(https://fgly.cn/archives/32397.html)即可。

发表评论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441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