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皇帝发明“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浮光掠影知识网

  这些年来,在一些古代题材的小说与古装影视剧、宫廷戏里,说到皇帝的圣旨,开头都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不管是明清朝还是之前的元宋唐晋汉秦朝,这是错误的。因为这是明朝第一个皇帝、明太祖洪武帝朱元璋发明的,他第一个使用,所以出现在明清朝的圣旨里没问题,出现在之前朝代的圣旨里就有问题了。

  奉天承运的意思是:“奉”,遵照,遵从天意,指皇帝受命于天;“承运”,继承新生的气运,指君权神授。这是中国古代封建帝王诏书开头的套语,虽源于秦朝,却是从明朝开国才开始正式使用,明太祖与臣下诰敕命中首称“奉天承运皇帝”。也就是说,“奉天承运”这几个字,在明朝以前从未在历史中出现过;只有“皇帝”、“诏”,是从秦始皇开始的,并一直沿用下来。

哪个皇帝发明“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奉天”这种叫法最早的发明者,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朱元璋于公元1368年在南京(应天)称帝,建造了一座富丽堂皇的皇城,其中最重要、规格最高的朝会大殿便命名为“奉天殿”。后来,朱元璋第四个儿子燕王朱棣篡夺了侄子建文帝的皇位,并把明朝首都改迁至北京,又在北京模仿南京城建了规模更宏大的紫禁城,奉天殿自然也被原封不动从南京“搬”到了北京。这“奉天承运”的说法,恰是源于这座奉天殿。这一说法曾在清朝治学严谨的大学者俞樾的《茶香宝续钞》中有记载:“奉天承运”是“论奉天殿名而及之”。

  此外还有一种说法,“奉天承运”这4个字连用开始于朱元璋,不仅因为他命名的“奉天殿”,还因为他所捧的大圭上刻着这几个字。这一说法是由明朝万历时期天文学家沈德符最早提出来的,在他写的《万历野获编》中记载,明太祖训中曾经说过,皇帝所执的大圭刻着“奉天法祖”这几个字,所以皇帝也被称为“奉天承运皇帝”,皇帝颁布的诏书前面也都会加上“奉天承运”的称呼。

  因此,“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最应该的断句为“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或不断句,但也应该这么理解。

  到了清朝,还有“奉天承运皇帝制曰”。

  圣旨的结尾,也并不都是古装剧里的“钦此”二字。有的圣旨并没有这样专门的结束词,说完就算。

文章版权声明:所有来源标注为浮光掠影知识网(fgly.cn)的内容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若您需要引用、转载,只需要注明来源及原文链接(https://fgly.cn/archives/31329.html)即可。

发表评论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443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