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共进行过多少次国庆阅兵

浮光掠影知识网
截止到2023年9月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共进行过15次国庆阅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根据全国政协决定,把阅兵列为国庆大典的一项重要内容。从一九四九年开国大典至二零零九年建国六十周年,共举行了十四次国庆阅兵。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阅兵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阅兵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文章目录: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共进行过多少次国庆阅兵
  2. 中国阅兵的年份一览表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共进行过多少次国庆阅兵

截止到2023年9月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共进行过15次国庆阅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根据全国政协决定,把阅兵列为国庆大典的一项重要内容。从一九四九年开国大典至二零零九年建国六十周年,共举行了十四次国庆阅兵。根据资料显示1949年、1950年、1951年、1952年、1953年、1954年、1955年、1956年、1957年、1958年、1959年、1984年、1999年、2009年、2019年都举办了国庆阅兵,共15次。

阅兵是展现武装力量建设成就,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重要形式。一般而言,阅兵包括两部分,一是阅兵式,即阅兵者从受阅部队队列前通过,进行检阅;二是分列式,即受阅部队列队从检阅台前通过,接受阅兵者的检阅。

“阅兵”的历史

据史料记载,在我国古代的春秋时期就开始阅兵了。最初的阅兵是以打猎的方式进行的。军队列好阵势,最高统治者成长官在阵前先用弓箭射猎禽兽,然后检阅部队,所以叫“搜”(春里打猎)。以后,又发展为定期检阅军队或战车。每年一次检阅步兵叫“搜”,三年一次检阅战车叫“大阅”,五年一次检阅步兵和战车叫“大搜”。

统治者这样定期阅兵,其用意除了检查兵员装备状况外,主要还在于向百姓示威。如春秋时晋文公认为“民未知礼(威仪),未生其共(共同恭)”,于是乎“大搜以示之礼”。另外,还有在战前或战斗间隙进行的不定期的阅兵,叫“观兵”或“观师”。

这样的阅兵,除在战前鼓舞士气外,更主要的还在于向敌方示威。公元前625年,郑国由于攻打宋国,遭到各诸侯国的讨伐。诸侯军队把郑国围住后,“观兵于南门”。郑国慑于诸侯军队的阵势,“乃行成”(求和)。

以上内容参考:

二、中国阅兵的年份一览表

中国从1949到2022共15次国庆大阅兵。

1949年至1959年共10次(1949年、1950年、1951年、1952年、1953年、1954年、1955年、1956年、1957年、1958年、1959年)。

1960年至2022年共5次(1984年、1999年、2009年、2019年)。中国史书中,关于“阅兵”的最早记载,要追溯到4000多年前的涂山会盟了。

阅兵是对武装力量进行检阅的仪式。通常在国家重大节日、迎送国宾和军队出征、凯旋、校阅、授旗、授奖、大型军事演习时举行,以示庆祝、致敬,展现部队建设成就,并可壮观瞻,振军威,鼓士气。

阅兵起源:

《淮南子·原道训》中就说,从前,夏部落的首领鲧建造了很高的城墙来保卫自己,大家都想离开他,其他部落对夏虎视眈眈。

后来禹当了首领,拆毁城墙,填平护城河,把财产分给大家,毁掉了兵器,用道德来教导人民。于是大家都各尽其职,别的部落也愿意来归附。禹在涂山邀请诸侯会盟。

据说,在大会上,禹手下的人手持用羽毛装饰的兵器,和着乐曲载歌载舞,表示对南方部落首领的隆重欢迎。而前来会盟的氏族部落首领都带着玉器和丝绸一类的贵重物品,表示对禹的臣服。

涂山会盟中,尽管禹没有发一兵一卒,但他的武力展示足以威慑诸侯,从而“化干戈为玉帛”。禹的行为,实际上也就是“阅兵”的雏形。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阅兵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阅兵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文章版权声明:所有来源标注为浮光掠影知识网(fgly.cn)的内容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若您需要引用、转载,只需要注明来源及原文链接(https://fgly.cn/archives/184960.html)即可。

发表评论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34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