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心 什么叫“良心”,它是怎样形成的

浮光掠影知识网
良心的意思是一定的社会关系和道德关系的反映,是人们的各种道德情感、情绪在自我意识中的统一,是人们在履行对他人和社会的义务过程中,形成的道德责任感和自我评价能力。出处:1、良心者,本然之善心。即所谓仁义之心也。2、这丫头伏侍了你这几年,那一点不周到不尽心。他岂肯如今作这没良心的事。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良心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良心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文章目录:

  1. 什么叫“良心”,它是怎样形成的

一、什么叫“良心”,它是怎样形成的

良心,儒家名词。就是被现实社会普遍认可并被自己所认同的行为规范和价值标准。良心是道德情感的基本形式,是个人自律的突出体现。古有《孟子·告子上》:“虽存乎人者,岂无仁义之心哉?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犹斧斤之於木也。” 朱熹 集注:“良心者,本然之善心。即所谓仁义之心也。”

1.良心是一定的社会关系和道德关系的反映,是人们的各种道德情感、情绪在自我意识中的统一,是人们在履行对他人和社会的义务过程中形成的道德责任感和自我评价能力。良心是历史的、具体的、社会的范畴,是一定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的反映,是人们在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不是与生俱来的,因而也没有所谓抽象的良心。良心对于人们的行为具有判断、指导和监督的作用。

2.道德意义上的良心是一种道德心理现象,是指主体对自身道德责任和道德义务的一种自觉意识和情感体验,以及以此为基础而形成的对于道德自我、道德活动进行评价与调控的心理机制。

【良心】

(1).本谓天然的善良心性。语出《孟子·告子上》:“虽存乎人者,岂无仁义之心哉?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犹斧斤之於木也。”

例句:朱熹《集注》:“良心者,本然之善心。即所谓仁义之心也。”

(2).多指内心对是非、善恶的正确认识。语出:宋·王应麟《困学纪闻·考史》:“?W固怀恩叛唐 ,李日月为朱??将,而其母皆知逆顺之理,良心不可泯也。”

例句:清·和邦额《夜谭随录·霍筠》:“彼岂有真才实学,能起死回生耶?徒以人命为孤注耳,良心安在!”再举今例:巴金《灭亡》四九:“但是她一旦离开了他,特别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他便感觉到剧烈的良心上的痛悔。”

(3).好心。语出:《西游记》第五八回:“大圣本是良心, 沙僧却有疑意。”

例句:“良心发现”。本谓善心的自然体现。后多指内心对是非、善恶的正确认识重新显现出来。语出《孟子·告子上》“其日夜之所息,平旦之气,其好恶与人相近也”引证:宋·朱熹《集注》:“言人之良心,虽已放失,然其日夜之间,亦必有所生长,故平旦未与物接,其气清明之际,良心犹必有所发见者。”

再例:鲁迅《朝花夕拾·藤野先生》:“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良心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良心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文章版权声明:所有来源标注为浮光掠影知识网(fgly.cn)的内容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若您需要引用、转载,只需要注明来源及原文链接(https://fgly.cn/archives/184887.html)即可。

发表评论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33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