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探测 天问一号最远可以在多少公里的距离识别火星

浮光掠影知识网
火星探测始于1962年。当时苏联发射了第一个火星探测器火星1号,这个探测器在飞近火星考察时,由于升力伞脱落故障而失败。火星探测的步伐并未因此停止。1964年,美国成功发射了火星观测者号探测器,这是人类发射的第一个成功进入火星轨道的探测器。随后的几十年里,更多的火星探测器被发射。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火星探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火星探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文章目录:

  1. 天问一号最远可以在多少公里的距离识别火星
  2. 天问一号在火星哪里着陆

一、天问一号最远可以在多少公里的距离识别火星

天问一号最远可以在2亿公里的距离识别火星。

天问一号已在轨飞行约300多天,距离地球约1.84亿公里,距离火星约110万公里,飞行里程约4.65亿公里,探测器各系统状态良好。

此前,天问一号在距离火星约220万公里处,获取了首幅火星图像。据悉,这是一次尝试性拍摄,为中国探测器首次拍摄到火星的图像。图中,火星阿茜达利亚平原、克律塞平原、子午高原、斯基亚帕雷利坑以及最长的峡谷—水手谷等标志性地貌清晰可见。

天问一号任务是我国独立开展行星际探测的第一步,将通过一次发射实现对火星的绕、着、巡,即火星环绕、火星着陆、火面巡视。天问一号探测器总重约5吨,由环绕器和着陆巡视器组成,着陆巡视器主要包括进入舱和火星车。

天问一号包括七个部分:

1、中分辨率相机,绘制火星全球遥感影像图,进行火星地形地貌及其变化探测,如火星表面成像、火星地质构造和地形地貌研究。

2、高分辨率相机,获取火星表面重点区域精细观测图像,开展地形地貌和地质构造研究。

3、环绕器次表层探测雷达,利用高频电磁波的穿透特性对行星表面和内部结构的岩性、电磁参数及主要组成成分进行探测研究;利用探测器星下点高度,开展火星表面地形研究;开展行星际甚低频射电频谱研究。

4、火星矿物光谱分析仪,分析火星矿物组成与分布;研究火星整体化学成分与化学演化历史;分析火星资源及其分布。

5、火星磁强计,探测火星空间磁场环境,研究火星电离层及磁鞘与太阳风磁场相互作用机制。

6、火星离子与中性粒子分析仪,对火星等离子体中的粒子特性进行研究,了解火星大气的逃逸;研究太阳风和火星大气相互作用、火星激波附近中性粒子加速机制。

7、火星能量粒子分析仪,研究近火星空间环境和地火转移轨道能量粒子的能谱、元素成分和通量的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绘制火星全球和地火转移轨道不同种类能量粒子辐射的空间分布图;与磁强计、离子和中性粒子分析仪等联合研究近火星空间能量粒子辐射与大气的关系、太阳风暴能量粒子事件对火星大气逃逸的影响与相互作用的规律以及火星粒子加速与输运过程。

以上内容参考:

二、天问一号在火星哪里着陆

天问一号于2021年5月15日成功着陆在火星乌托邦平原-赤道附近的一个叫做“祝融”区域。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火星任务的成功着陆,标志着中国在深空探测领域进入全新阶段。

“祝融”区域是火星表面相对平坦的地区,这也是火星历史上流水的证据之一,因此被科学家们认为是火星最理想的着陆点之一。天问一号着陆后,将进行大规模的科学考察和实践操作,包括了利用着陆平台的仪器开展表面天气和环境监测、火星地球天体物理观测以及火星地质构造和地震学研究等多个领域。

“祝融”区域被认为还存在着锂、铝、硅等多种金属元素,这些元素的探测将在未来的探测任务中普遍采用。此外,“祝融”区域也是火星极地内部安全、开放、光照充足的区域,未来有机会建设火星基地。

天问一号的成功着陆,开创了中国火星探测史上的新篇章,为中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和信心。随着中国深空探测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相信会有更多的科学成果被取得,此时中国航天的成就将会更上一层楼。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火星探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火星探测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文章版权声明:所有来源标注为浮光掠影知识网(fgly.cn)的内容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若您需要引用、转载,只需要注明来源及原文链接(https://fgly.cn/archives/184072.html)即可。

发表评论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42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