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 小寒是什么意思?

浮光掠影知识网
小寒的解释[Slight Cold] 二十四节气 之一 ,在1月5、6或7日 详细解释 (1).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一月五、六或七日。 《逸周书·时训》 :“小寒之日雁北向,又五日鹊始巢,又五日雉始鸲。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小寒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小寒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文章目录:

  1. 小寒是什么意思?
  2. 小寒是什么意思?

一、小寒是什么意思?

小寒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第二十三节气。民间有谚语:小寒大寒,冷成冰团。从字面上理解大寒冷于小寒,但在气象记录中,小寒却比大寒冷,可以说是全年二十四节气中最冷的节气。常有“冷在三九”的说法,而这“三九天”又恰在小寒节气内。

之所以叫小寒而不叫大寒,是因为节气源于黄河流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月初寒尚小.....月半则大矣”,按当时的情况延续至今而已。“小寒”一过,就进入“出门冰上走”的三九天了。

小寒三候是指:

1、一候雁北乡。候鸟中大雁是顺阴阳而迁移,此时阳气已动,所以大雁开始向北迁移。值得注意的

是,“雁北乡”的乡其实读“xiàng”,通“向”,向导之义。 

2、二候鹊始巢。禽鸟本身具有最早得知气候变化的本领,而二候之时喜鹊已得来年之节气,鹊遂可

衔草筑巢,准备孕育后代。 

3、三候雉始鸲。“是指雉在接近“四九”时会感阳气的生长而鸣叫。这里的“雉”即是一种羽毛很

漂亮的雉鸟(俗称野鸡),也是阳鸟,而“雊”是“鸣叫”的意思,是雉鸟的求偶声。

小寒节气习俗:

1、吃菜饭

小寒吃菜饭是老南京的习俗。南京人对小寒颇为重视,人们会用糯米加生姜、矮脚黄、咸肉片、香肠片或是板鸭丁一起煮成菜饭。

中医认为寒为阴邪,小寒是一年之中最冷的节气,也是阴气最盛的时期。南京菜饭中糯米补中益气,健脾暖胃,能增强机体抵御寒邪的能力;生姜味辛性温,具有发汗解表,温肺散寒之功效。再加上南京特产矮脚黄、香肠、板鸭,药食双补,美味可口,冬日里吃完后特别暖和,可与腊八粥相媲美。

2、吃糯米粉

广州传统,小寒早上吃糯米饭,为避免太糯,一般是60%糯米40%香米,把腊肉和腊肠切碎,炒熟,花生米炒熟,加一些碎葱白,拌在饭里面吃。

3、吃腊八粥

饮食上“小寒”节气中就有一重要的民俗就是吃“腊八粥”。《燕京岁时记》中记载“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豇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上述食品均为甘温之品,有调脾胃、补中益气、补气养血、驱寒强身、生津止渴的功效。

我国古人称“粥饭为世间第一补人之物”,认为吃粥可以延年益寿,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上说:粥能“益气、生津、养脾胃、治虚寒”。张耒的《粥记》中也说:“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诀。”

二、小寒是什么意思?

小寒是冷气积久而寒,是天气寒冷但还没有到极点的意思,它与大寒、小暑、大暑及处暑一样,都是表示气温冷暖变化的节气

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冬季的第5个节气,干支历子月的结束与丑月的起始。斗指癸;太阳黄经为285°;于每年公历1月5-7日交节。小寒节气的特点就是寒冷,但是还没有冷到极致。冬至之后,冷空气频繁南下,气温持续降低,温度在一年的小寒、大寒之际降到最低。

小寒节气的南北差异

据气候数据统计,中国北方大部一年中最冷的时间段是每年公历的1月中旬(10日-20日);每年的小寒节气从1月5-7日开始,一个节气约15天,中旬恰在小寒节气之内;因此,对北方大部地区来说,小寒的确冷于大寒。

但对于南方大部地区来说,却是大寒节气时最冷;大寒节气一般从1月20日(1月下旬)开始,1月下旬恰是南方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以上内容参考: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小寒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小寒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文章版权声明:所有来源标注为浮光掠影知识网(fgly.cn)的内容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若您需要引用、转载,只需要注明来源及原文链接(https://fgly.cn/archives/179626.html)即可。

发表评论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60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