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立秋 2022年哪天立秋?早立秋还是晚立秋?有啥说法?看看农谚就知道

浮光掠影知识网
关于立秋之后的温度,民间也流传着一些说法,比如“早立秋冷飕飕,晚立秋热死牛”这句谚语,总字面意思来说,如果当年属于“早立秋”,那么相对凉爽的天气来的早一些,相反,如果当年是“晚立秋”。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晚立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晚立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文章目录:

  1. 2022年哪天立秋?早立秋还是晚立秋?有啥说法?看看农谚就知道
  2. 早立秋与晚立秋的区别

一、2022年哪天立秋?早立秋还是晚立秋?有啥说法?看看农谚就知道

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还没到来,不少朋友已经在期盼着立秋了,都说“热在三伏”,三伏天还没到,多地已经出现了最高40度的天气。
一方面担心三伏天到来之后,温度还会不会继续升高,另外一方面,希望立秋尽快到来,感受到凉爽的天气。
但是,根据往年观察,并不是立秋过后就一定会凉爽,还有“秋老虎”的存在,而且,立秋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也就是说,立秋之后的一段时间,还处于三伏天之内。
根据年份不同,立秋之后有可能短期内天气变得凉爽,也有可能会持续炎热一段时间。
关于立秋之后的温度,民间也流传着一些说法,比如“早立秋冷飕飕,晚立秋热死牛”这句谚语,总字面意思来说,如果当年属于“早立秋”,那么相对凉爽的天气来的早一些,相反,如果当年是“晚立秋”,那么炎热的天气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冷飕飕”指的是相对比较凉爽,并不是直接穿长袖的温度,而“热死牛”的说法,其实是用了夸张的手法,说明立秋之后温度还比较高。
那么,“早立秋”和“晚立秋”怎么区分?今年是“早立秋”还是“晚立秋”呢?有啥说法?大家看完本篇内容就有答案了。
“早立秋”和“晚立秋”如何区分?
1、根据立秋当天的阴历时间
立秋阳历的时间一般在8月7日到8月9日这3天,虽然年份不同,但总会在这3天徘徊。
而阴历时间跨度较大,有些年份阴历时间在六月份,有些年份阴历时间在七月份。
如果立秋时间在阴历六月份,那么当年就是“早立秋”,如果立秋时间在阴历七月份,那么当年就是“晚立秋”。
比如今年(2022年)立秋时间是8月7日,阴历对应的时间是七月初十,按照上述说法,今年则属于“晚立秋”。
而2021年立秋是8月7日,阴历对应的时间是六月二十九,则属于“早立秋”。
2、根据立秋当天的具体时间
立秋是太阳到达黄经135°的时候,并不是0点,每年立秋的时间都会精确到分秒,如果立秋时间在中午12点0分0秒之前,那么就属于“早立秋”,如果立秋时间在中午12点0分0秒之后,则属于“晚立秋”。
比如今年(2022年)立秋具体时间是8月7日20时28分57秒,在中午12点之后,则属于“晚立秋”。
而2020年的立秋具体时间是8月7日9时06分03秒,在中午12点之前,则属于“早立秋”。
通过上述2种判断方式,今年(2022年)立秋当天,属于阴历七月初十,具体时间20时28分57秒,即在农历七月,也在中午12点之后,不论采取哪种区分方法,都属于“晚立秋”。
“早立秋”和“晚立秋”有啥说法?
“六月立秋,两头不收;七月立秋,早晚都收”
这句谚语意思是说,如果阴历六月份立秋,那么当年两茬庄稼产量都不高,而六月立秋属于“早立秋”。
相反,如果阴历七月立秋,那么当年两茬庄稼都会大丰收,而七月立秋则属于“晚立秋”。
按照这句谚语所表达的意思,“早立秋”的年份,可能不会风调雨顺,庄稼的产量不是很高,而“晚立秋”的年份,天气会风调雨顺,庄稼也会获得大丰收。
“六月立秋赶死牛,七月立秋慢悠悠”
这句谚语从字面意思来说,如果阴历六月份立秋(属于早立秋),耕牛会比较累一些,用“赶死牛”的夸张手法,说明当年比较农时紧张。
如果阴历七月份立秋(属于晚立秋),那么耕牛就不会很累,可以慢悠悠地去干农活。
延伸一下,如果是“早立秋”的年份,等到庄稼快收获的时候,雨水相对多一些,而农户们为了保证庄稼能够及时收获,需要赶时间,说明不是一个很好的年份。
如果是“晚立秋”的年份,说明后续风调雨顺,庄稼正常生长,等到收获的时候也不用过于着急,按照农时正常收获就行,说明是一个好年份。
通过上述谚语可以看出,虽然“早立秋冷飕飕”,能提前感受到凉爽,但是,从农业种植角度来说,对于庄稼并不是一个好天气。
而“晚立秋热死牛”,虽然大家日常生活会感到炎热,但是,从农业种植角度来说,可能更有利于庄稼的生长。
毕竟,民间还有“三伏不热,五谷不接”的说法。
今年是“晚立秋”,希望能够风调雨顺,庄稼大丰收。
对此,大家怎么看呢?

二、早立秋与晚立秋的区别


早立秋与晚立秋的区别是清晨立秋,天气将凉爽;傍晚立秋,天气要热。俗话说:早立秋,冷飕飕。晚立秋,热死牛,说的是立秋早晚与天气冷热的关系。于是大家就把目光盯在立秋在一天的早晚时间上了。根据气候平均温度划分季节的标准,连续5天的平均温度在22℃以下才算是秋天,按照这样的标准,江淮地区一般是在9月中下旬才进入秋天。
立秋的历史渊源
立秋,“四立”之一,秋季第一个节气。整个自然界的变化是循序渐进的过程,立秋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转折。在二十四节气中,立秋并不代表暑热天气就此结束,据二十四节气排序,立秋之后还有处暑节气。立秋至处暑期间天气还是很热,处暑节气后便出暑了,自处暑节气起暑气渐退。立秋后,在自然界中,阴阳之气开始转变,万物随阳气下沉从而开始从繁茂生长趋向成熟。在古代农业社会,立秋对农事的具有重要的意义。
立秋的物候现象
我国古代一些文学作品将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意思是说立秋过后,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此时的风已不同于夏天中的热风;接着,大地上早晨会有雾气产生,并且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
实际上,我国多数地方立秋至处暑这时段还是很闷热,并没有“凉风至”、“白露生”、“寒蝉鸣”等现象。据二十四节气排序,立秋后还有处暑节气,“处暑”是出暑的意思,立秋期间尚未出暑。所谓“热在三伏”,“三伏”中的末伏还在立秋节气之后。
立秋的传统习俗
立秋不仅是重要的节气,还是我国重要的岁时节日。在古代,民间在立秋收成之后,会挑选一个黄道吉日,一方面祭拜感谢上苍与祖先的庇佑,另一方面则尝试新收成的米谷,以庆祝辛勤换来的收获。民间有“立秋”这天“贴秋膘”、“咬秋”、“啃秋”等习俗。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晚立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晚立秋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文章版权声明:所有来源标注为浮光掠影知识网(fgly.cn)的内容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若您需要引用、转载,只需要注明来源及原文链接(https://fgly.cn/archives/136844.html)即可。

发表评论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91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