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造车:进展越快,压力越大

好机友

比起把车造出来,更难的是把车卖出去

文 / 刘宗岳

5 月 24 日,小米集团发布新一季财报,2023 年第一季度集团总营收达到 595 亿元,相比去年同期下降 18.9%,而且已经是连续第五个季度下滑。

不过好的一方面是,经调整后净利润达到 32 亿元,相较 2022 年同期增长 13.1%。另外,随着小米持续向高端化努力,集团整体毛利率也创下了历史新高,达到了 19.5%。

至于外界关心的造车业务,在第一季度财报中仅用 " 投资 11 亿元 " 进行了简单描述。

小米造车:进展越快,压力越大

小米第一季度的成绩总结为一句话,就是规模小了,利润升了。不过资本市场对此反响不佳,昨日财报公布后,小米股价呈下跌趋势,随后集团总裁卢伟冰面向媒体召开电话会,更详细地回应了造车进度、自研芯片、大模型等在内的一系列热点问题。

回看小米官宣造车以来对外界的多次放话," 进展超预期 " 可能是出现频率最高的字眼。

在昨天财报公布后的电话会议上,小米总裁卢伟冰也有类似表述,他谈到,造车业务会按照原计划进行,在时间进度上将符合或略超预期。同时,小米汽车今年还会按计划进行冬测和夏测。

小米造车:进展越快,压力越大

在此之前,雷军曾在今年两会上公开表示,小米汽车已顺利通过首次冬测,预计会在 2024 年上年半年量产。之后雷军更是亲赴上海车展现场,造访了众多新能源车企展台。此举也被外界称作 " 为小米汽车取经 "。

根据现有信息来看," 小米汽车进展超预期 " 并不是自我吹嘘,去年冬天以来,小米路试车的照片在网上曝光,这说明小米汽车已经完成了产品定义和整车开发,进入了量产前的各项测试环节。

从曝光的路试车来看,小米首款车可能定位于中型轿车,至于售价方面,此前有媒体报道称最高上限超 30 万。

选择 20-30 万的中高端市场入局,意味着将直接面临众多成熟品牌的竞争,不仅有精于成本控制的特斯拉,还有品牌实力雄厚,三电自产自销的比亚迪,而在 2024 年,新势力品牌也会下探至这一区间,长安、吉利等传统品牌也有重点车型布局。

小米造车:进展越快,压力越大

在造车进度之外,关于小米汽车技术投入、人才组织、工厂建设的进度,也是外界关心的焦点。

产品技术方面,小米汽车虽然入局较晚,但相比于造车新势力早期,如今的新能源车产业链已经相当完备,近年来,小米靠收购或投资的方式,几乎布局了整个造车产业链。

据不完全统计,小米已经投资了 50 多家汽车供应链企业,涉及领域包括三电技术、自动驾驶、智能化、激光雷达等,可以说深入到了电动车制造的各项细枝末节中。

小米造车:进展越快,压力越大

而在人才组织方面,首先有雷军亲自带队,后续又有于立国和胡峥楠两名汽车老兵加盟,前者曾任北汽极狐总裁,主持创立了极狐品牌,后者曾是吉利研究院院长,负责开发了吉利浩瀚平台(SEA 架构)。

雷军还在今年 2 月的小米投资者日上表示,小米汽车研发团队已召集超过 2300 人,尽管小米还在造车初期,但这个数字已经是目前理想汽车研发团队近半的人数了。

至于很多人关心的造车资质和工厂建设,目前来看都不会成为难题,今年初曾有媒体爆料,在北京市政府的支持下,小米获取了宝沃的生产资质,同时,小米造车工厂也在建设中,一期工厂预计今年 6 月份竣工,另外还规划有二期工厂,预计年产能 30 万台。

所以从目前的进度来看,小米汽车如期面世的确不会成为问题,甚至还有提前的可能,但整个行业的快速变化,却在朝着不利于小米的方向发展。

小米造车:进展越快,压力越大

今年的汽车市场瞬息万变,有老牌自主车企血拼新能源市场,也有新势力车企稍不留神就悄然掉队,对于很多品牌来说,造车已经不是问题,更难的是把车卖出去,明年的小米也会面临同样的难题 。

根据业内的预测,2024 年小米汽车推出时,新能源车渗透率很可能会超过 50%,这意味着市场份额正在被快速瓜分,对小米来说,尽快把第一款产品送到牌桌上,快速落地迭代,才有可能获得继续出牌的资格。

而从整个小米集团的全局利益出发,在智能手机市场紧缩、手机营收占比不断下滑的情况下,小米集团能否持续为小米汽车输血,恐怕也要打上一个问号。

今年年初,雷军还在小米投资者日上回应了 2024 年汽车量产是否太晚的质疑,他认为汽车是百年赛道,只要看好汽车产业,任何时候都不晚。但小米汽车一次次喊出 " 进展超预期 " 的口号,表面上看,似乎是小米造车要提前圆梦了,而更深层次的意味,也许是小米感受到了来自市场上空前的竞争压力。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李家俊,不代表浮光掠影知识网 - 专注有价值知识的生活内容平台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处理。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029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