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鸣惊人的典故(成语故事:一鸣惊人)

爱生活的丸子

成语一鸣惊人(yīmíng jīngrén)来源于春秋时期楚庄王的故事,原意是一叫就使人震惊,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却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

楚庄王熊旅是楚国第22代君主,春秋五霸之一。公元前613年,楚穆王去世,嫡长子熊侣即位,此时的熊旅尚不足二十岁,而且楚国内外也存在颇多困境,在外,楚国的属国舒国及其附庸宗、巢等国背叛楚国,国内公子燮与斗克又谋反,并且挟持楚庄王从郢都(楚国的都城)外逃,另立政府。幸亏在途经庐地的时候,二人被庐大夫戢梁诱杀,楚庄王才得以获救,重返郢都。正是在这种极其复杂的背景下,年轻的熊旅采取了以静观动、以感辨奸的策略,故意表现出沉湎于声色犬马、不问政事的状况。

楚庄王二年(前612年),晋国突袭一直依附于楚国的附庸国蔡国,在楚国的家门口向蔡国发起猛攻,蔡庄侯一面抗拒晋军,一面派人向楚国求救,楚庄王视而不见。不久蔡都失陷,蔡国与晋国签订城下之盟,丧权辱国的蔡庄侯也于第二年悲愤而亡,但楚王宫依然载歌载舞。

楚庄王三年(前611年),楚国发生大饥荒。山戎族趁机袭扰楚国西南边境,一直打到阜山。东方的夷、越之族和一直臣服于楚国的庸国也发动各蛮族部落造反,而刚被楚国征服的麇国人也带领各夷族部落集结,准备进攻郢都。短短三年间,各地的告急文书雪片般飞往郢都,各城各地都开始戒严,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紧张的气氛。天灾人祸逼得楚国几近崩溃。而貌似少不更事的楚庄王,却一如既往地躲在深宫之中,整日田猎饮酒,不理政务,朝中之事交由卿士代理,还在宫门口挂起块大牌,上边写着:"进谏者,杀毋赦" 。

过了几个月,楚庄王依然故我,既没有处理政务的想法,更没有实际行动,照样是声色犬马歌舞升平。有个名叫伍举的大臣,实在看不过去,决心去见楚庄王。伍举说:“有人让我猜个谜儿,我猜不着。大王是个多才多艺的人,请您猜猜吧。”

楚庄王就笑着说:“你说出来听听”。伍举说:“楚国山上,有一只大鸟,身披五彩,样子挺神气,可是一停三年,不飞也不叫,这是什么鸟?”

楚庄王心里明白伍举说的是谁。他说:“这可不是普通的鸟。这种鸟,不飞则已,一飞将要冲天;不鸣则已,一鸣将要惊人。你去吧,我已经明白了。”

后来,大夫苏从也来见庄王。他才进宫门,便大哭起来。楚庄王说:“先生。你怎么这么伤心啊?”苏从回答道:“我为自己就要死了伤心。还为楚国即将灭亡伤心。”楚庄王很吃惊,便问:“你怎么能死呢?楚国又怎么可能灭亡呢?”苏从说:“我想劝告您,您听不进去,肯定要杀死我。您整天观赏歌舞,游玩打猎,不管朝政,楚国的灭亡不是就在眼前吗?”楚庄王斥责苏从:“我早已说过,谁来劝谏,我便杀死谁。如今你明知故犯,真是愚蠢!”苏从十分痛切地说:“我是傻,可您比我还傻。倘若您将我杀了,我死后将得到忠臣的美名;您若是再这样下去,楚国必亡。您就当了亡国之君。您不是比我还傻吗?言已至此,您要杀便杀吧!”

楚庄王忽然站起来,动情地说:“大夫的话都是忠言,我必定照你说的办。”随即,他便传令解散了乐队,打发了舞女,亲自处理朝政,调走了一批奉承拍马的人,把敢于进谏的伍举、苏从提拔起来。同时制造武器,操练兵马。当年,就收服了南方许多部落。

楚庄王十七年(前597年),楚国在邲之战中大胜晋国,使楚国的声威大振,国势日强,不久,楚庄王灭掉了萧国,又连续三年攻伐宋国,迫使宋国向楚求和。楚庄王饮马黄河,问鼎中原,实现了自己称霸的愿望。可谓一鸣惊人!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陈创福,不代表浮光掠影知识网 - 专注有价值知识的生活内容平台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处理。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008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