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区 结局(一支开在谎言和奴性中的花——致最后的反抗者:《第九区》)

夏星

一切伟大的行动和思想,

都有一个微不足道的开始。

——阿尔贝·加缪《反抗者》

故事从一段新闻报道开篇,大背景听起来是离奇的科幻想象,因为没有人会认为这样的情况会真实发生。

外星的飞船在地球搁浅,带来了上百万不知所措的外星来客。人类从刚开始如临大敌般的恐惧,到对于未知生物的崇拜和敬畏,再到最后对于异类的区别化,衍生出了压迫和欺凌。

当飞船降临南非上空那一刻开始,人类的智慧就开始竭尽所能地从外星文明中攫取财富。掠夺,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性。

为了防止外星文明的渗透和管理的便易,人类将外星人圈在固定的区域,画地为牢,成立“第九区”。而这些看起来没有秩序及制度的生物,依靠捡拾垃圾为生,被人类歧视性地称之为“虾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对于这种外星生物的了解,人们开始对与这样的外星人一起分享地球资源怨声载道,希望将他们赶出地球的言论一时间在各大媒体甚嚣尘上。

最终舆论的失控,将人类非理性仇视及分化的壁垒越积越高。身处风暴中心的MNU(列国同盟组织),犹如救世主一般,适时地推出了全区域移民计划,就是为“虾人”们建立了犹如监牢一般地“第十区”,并企图通过“迁移行动”盗得“虾人”们核心的武器科技。

男主维库斯就是这个计划的执行者。这个看起来无害且软弱的男人,显然是财阀的傀儡。但他并不在意这样尴尬的身份,他从不是被资本认同的能力者。

如果说他真的有什么能力,那便是娶了MNU移民计划指挥官的女儿,一个真正的白富美。这个并不帅气又无建树的男人,到底是通过什么手段赢得了美人的芳心,片中并未体现。如果说喜欢送老婆亲手制作的手工艺品,是爱与真诚的象征,那可能是他的真心打动了女人的心。

维库斯这个小文员在岳父的帮助下,成为移民计划领导者,开始对“虾人”威逼利诱,用虚假的“仁慈”来说服这些“底层人群”放弃自己的家园,“自愿”接受人类的奴役。

这个男主的角色并不讨喜,一如这部剧中的每一个“人类”,他平日在办公室不受尊重,虚张声势,却无人买账。组织选择他,除了他领导女婿的身份外,大约也是他孱弱的皮囊看上去具有强烈的欺骗性,可以披着“文明而温和”的羊皮进行欺诈。

而实际情况如何呢?实际上在跟拍摄影机晃动的镜头里看到,他嬉笑着拔掉“虾人”胎儿的营养通路,云淡风轻地描述对那些生命的扼杀。甚至听到焚烧“虾人”胎儿的基地时,那些生命在火中的炸裂爆浆,他微笑着阐述自己的兴奋。

他的残忍暴力,被“多数人暴政”掩盖,成为了他融入充斥着偏见与傲慢的人类社会的身份牌。

种族隔离,分化,阶级偏见,身份高高在上的权力者的残暴,以及傲慢的施舍怜悯,好像从来不是来源于对人性的悲观。“第九区”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实际上真实存在过,它脱胎于南非曾经的种族隔离制度。

只不过,这样的悲惨命运并不是想象中的外星生物来承受,而是有色人种生存的血泪史。

“第九区”脱胎于现实中的“第六区”。据史料记载,1867年“第六区”正式被命名。在20世纪初之前是一个多族群杂处的区域,那里住着自由奴隶、商人、艺术家、劳工、移民、不定期到访的各国水手们,居民中有黑人、白人、有色人种、基督徒、印度教徒、回教徒,各种文化交融发展。

然而到了20世纪初的1901年,这片区域中的黑人首先被驱离并进行了“再安置”。南非某党麾下的所谓“社区发展部”以种族和睦的名义,宣布第六区必须关闭,第六区自此开始长达多年的纷扰。根据《族群区域法》,南非政府片面地宣布当时的第六区为白人区,黑人被强制以远低于市价的价格被强迫搬迁安置,接着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华人、印度人及马来人也被驱逐。

15年内总计有成千上万的人背井离乡,近千栋房子被拆毁。有些老人从第六区迁到狭小的公寓,二十多年后,家里铺满地的箱子盒子仍然没有打开,因为他们还在等着回到第六区的家。

政策将南非人分为四个种族,分别是黑人、白人、有色人种及印度人,在居住区域和政治权力上予以政策歧视和隔离。这个不人道的政策,直到了1994年的民主普选才宣告结束。在这期间,各种歧视性法规相继出台。

这就是电影里为我们呈现的对于人性之恶的讽刺和痛恨。利益集团为了维护自身的权利,置他人的权利于不顾,甚至不知廉耻地打着正义的旗号,强取豪夺。

就是这样的小人物,看似无足轻重,却因为误拾了外星人的燃料,遭遇自身的感染,开始了向“虾人”的变异。身份的变化,使维库斯看待世界的角度产生了变化。

他的生命如同没有任何价值的存在,变成了只有价钱的商品。军火商对于他的身体开始毫无人道的实验。而曾经的靠山,他老婆的父亲弃他如敝履。最后,他只能带着对妻子的思念躲进他厌恶的“第九区”,与“虾人”们为伍,孤独的求生。

当然,极度的压迫下总有反抗的暗涌,当他开始放下自私和傲慢,开始有了真正的朋友和自己想要守护内心的原则。

原来人性也不是至暗,就是在全片压抑的黑暗氛围中,他为“外星人”的离开,为了这些他曾经厌恶至极的生物也有被公平等待的机会,为“少数人”不会成为“多数人”的牺牲品,战斗,反抗。这个懦弱的男人,为了对妻子的爱,坚守承诺。

最普通的生命,也有发出光芒的时刻。

那可能才是生命的意义,就像片尾,一个“虾人”,或许就是他吧,在家园,也在废墟中,用垃圾折出的那朵金属花朵。那一点点微光,照亮了整个生命!

反抗是人与其固有的暧昧性之间持续不断地较量,它是对一种不可能实现的透明性的追求,它每时每刻都要对世界发出疑问。

反抗就是人不断地自我面呈,它不是向往,而是无希望地存在着。这种反抗实际上不过是确信命运是一种彻底的惨败,而不是应与命运相随的屈从。

是反抗赋予生命以价值。

——阿尔贝·加缪《反抗者》

方寸间感悟生命,痴嗔里皆是美好

更多精彩影评,请关注@莫莫影剧社

原创不易,若喜欢文章,

别忘了点赞、评论和收藏哦~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黄脚鱲,不代表浮光掠影知识网 - 专注有价值知识的生活内容平台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处理。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124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