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宝放弃重返中国,Stellantis 在华收缩阵线

青青

欧宝放弃重返中国,Stellantis 在华收缩阵线

欧宝暂停进入中国市场的消息一出,立即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欧宝品牌真的从中国市场不心动吗?

撰文丨 JR

责编丨 MANGO

设计丨 PinZow

或许是德系车在中国太好卖了,Stellantis 集团不止一次透露要推动欧宝品牌二次入华。不过最近有消息称欧宝在中国的扩张计划已经暂停。" 考虑到取得实际效果所需的数量,欧宝目前暂时搁置了进入中国市场的计划。" 欧宝发言人证实,它们已经暂时暂停在中国的扩张计划。

欧宝放弃重返中国,Stellantis 在华收缩阵线

欧宝暂停进入中国市场的消息一出,这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有些人就产生了疑问,面对着国内如此大的消费市场,欧宝品牌真的从中国市场不心动吗?

产品力不足难以支撑再度入华

对于中国消费者而言,欧宝并非 " 新面孔 "。早在 1993 年,欧宝品牌便进入中国市场,并一直以进口形式在中国销售,陆续投放了英速亚、赛飞利、雅特 GTC 等车型,获得了一定品牌认知度。但好景不长,随着更多外资品牌入华抢占市场,欧宝汽车在华的成绩每况愈下。连年亏损的欧宝汽车,最终在 2015 年 1 月正式退出中国市场,结束了在华的 21 年征战生涯。

欧宝放弃重返中国,Stellantis 在华收缩阵线

这也难怪,对于欧宝的二次入华,Stellantis 集团一直犹豫不决。首先,虽然国人能够记起欧宝这一品牌,但它在中国市场的根基并不深,品牌形象也有点老,对于年轻化战场越来越激烈的今天,欧宝要想占据一席之地难度并不小。另外,目前欧宝和通用汽车的很多车型都使用同一平台,以现有车型很难在中国圈到 " 铁粉 ",它的品牌力是否能赶上别克都很难说。

欧宝放弃重返中国,Stellantis 在华收缩阵线

当然,如果欧宝品牌可以以新能源汽车身份引进国内,或许还有一战之力。事实上,欧宝在技术方面确实不容小觑,其在电气化方面的技术也得到了欧洲市场的认可。截至目前,欧宝已陆续向市场推出了 12 款电动车型,并且还发布了专注于新能源性能车的子品牌—— GSe 品牌。不过,欧洲市场的电动车竞争相对较弱,跟国内的竞争环境不可同日而语,就算以新能源车身份重返中国,依然困难重重。

欧宝放弃重返中国,Stellantis 在华收缩阵线

总而言之,欧宝选择暂停重返中国计划是明智的。从目前来看,中国市场的合资已经趋于饱和,自主品牌也在奋力向上,很难再容下一个 " 新品牌 " 进入中国市场。如果此时引入欧宝,不仅面临着很多不确定性,且一旦欧宝不成功,还会拖累 Stellantis 集团的财报。

欧宝放弃重返中国,但中国市场还需要它吗?

欧宝暂时放弃重回中国市场,最大原因应该是来自于 Stellantis 集团方面。作为一家重组合并刚满 1 年的全球第四大汽车集团,Stellantis 集团目前只想降本减负,减少投入和战略布局。更何况,在今年初的 "Dare Forward 2030" 战略规划发布会上,Stellantis 集团强调欧洲和北美市场是其绝对重点市场,而中国市场的战略则被放在了最后。在这样的背景下,即使管理者想让欧宝品牌入华,都会面临集团的层层阻扰。

欧宝放弃重返中国,Stellantis 在华收缩阵线

今年 7 月份的时候,Stellantis 集团还突然宣布终止与广汽集团合资的企业——广汽菲克。Stellantis 集团称,将采用轻资产方式在中国运营 Jeep 品牌,未来在华市场只卖进口 Jeep。因为 Stellantis 集团只想在中国市场实行 " 轻资产 " 运营,所谓的 " 轻资产 " 就是自己少投资少花钱,利润最大化。一旦势头不对,也能以最小的损失撤出中国市场。按照这种思路,怎么可能还花大手笔去重新运营一个新品牌。

欧宝放弃重返中国,Stellantis 在华收缩阵线

回顾 2022 年上半年,Stellantis 集团还取得挺像样的财报成绩。上半年净营收 880 亿欧元,与 2021 年上半年相比增长 17%,调整后经营利润 124 亿欧元,与 2021 年上半年相比增长 44%。不可否认,Stellantis 集团在欧洲市场无论是品牌影响力还是销量表现,都是排名靠前的汽车品牌。某种程度上讲,这也是其在中国市场实行 " 轻资产 " 运营战略方针的底气和凭仗。

欧宝放弃重返中国,Stellantis 在华收缩阵线

虽然有了欧洲市场的支持,Stellantis 集团的小日子过得还算可以。但由于当下的中国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最大且最有潜力的汽车市场,特别是当电气化已成大势所趋,中国市场所表现出来的巨大潜力和吸引力,难道它们可以完全不动心?说不心动肯定是假的,但对于 Stellantis 集团来说,没有足够的资金实力自然不能继续任性下去,这才符合其 " 活下去 " 的经营逻辑。

欧宝进入中国市场肯定能带来个更多销量,德系血统也可以作为营销点,但以目前的市场现状和 Stellantis 集团自身的情况而言,欧宝搁浅入华并非一件坏事。经过了近 30 年的发展,中国汽车消费者越来越成熟,对车也越来越挑剔。中国市场并不缺车,缺的是物美价廉的好车,所以不管是老品牌还是新品牌,想赢得市场就得拿出真东西。欧宝如果未来想要在国内市场立足,先做足充分的准备再说吧。

跨界联动朋友圈,一汽奥迪带你解锁露营多重精致玩法

高端进口、IPO,传统豪华品牌向上之路出奇招

电动超跑,新能源汽车品牌抬身价的必经之路?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李家俊,不代表浮光掠影知识网 - 专注有价值知识的生活内容平台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处理。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575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