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春翻译(小老师带你鉴赏古诗词:杜牧《江南春》)

青青
唐朝诗人杜牧 之《江南春》

有一种“见”,叫“想见”,在传统的中国文人画中,有一种山水画,具有指伏千里只势,就是在很小的一张画纸上,描摹出大江大河的山与水。唐朝诗人杜牧写的绝句,虽然不是一副画作,却具有与画作一般的异曲同工之妙,其诗句云: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明朝诗人杨慎的质疑

明朝诗人杨慎,对这首诗颇有微词,他在《升庵诗话》里提到,“千里莺啼”谁人能听得?“千里绿映红”又有谁人见得?真实的假景物不过十里罢了,杜牧未免夸张得多。其实,就算把千里该做十里,也是不能将其中的风景尽收眼底的。所以,杨慎此论实乃无的放矢。读《史记》、《孔子世家》、《太史公曰》中的诗句,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有一句翻译过来,大致的意思是:有一种见,叫想见。

由己及人的想象

太史公司马迁距离孔子生活的时代,已经有五百年了,然而,通过《孔氏书》却可以穿越时间,得知孔子的为人同样的道理,现在我们重读杜牧的《江南春》,也一样可以体会到,这江南千里之内的红花、绿树、楼台、水村、佛寺,也都是诗人穿越空间的“想见”。诗人听见了树声莺啼,便可以想见千里之内的莺啼,看着几颗开着红花的绿树,也可以想见千里之内的绿树。

宋朝词人苏轼的模仿

诗歌的前两句,是写春光明媚的江南风光;而后两句,则扩大到了整个江南,来写烟雨中的江南风景,从情意与意境两个方面来写,江南春景之美。后来宋朝词人苏轼,在描写景物时,也采用了同样的写作手法。如那句描写西湖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江南的雨㐊说下就下的,这南朝四百八十寺,也不是一下子就能出现在诗人的眼前的。

所以那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也是诗人的想见,想见并不是凭空的臆想,而是根据现有的景物做出的合理推测。闲来读下古诗,让小老师常常感受到,有时候古人想象力的美好,与不可及。大家如果要写好诗句,想象力是不可少的。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王科嘉,不代表浮光掠影知识网 - 专注有价值知识的生活内容平台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处理。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322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