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自元楷书非常不错了,为什么远远不如何绍基的有名?难道何绍基的名是虚名吗?

青青

这个问题要客观看待,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去看,而不能以现在的眼光去看待那个时候的问题。

明清时期是“馆阁体”“台阁体”盛行的时期,因为科举制度的客观要求,只要是文人,你想通过科举考试成为政府的一个公务员,楷书是必须要写好的,否则你书读的再多,文章写的再好,再有才华也白搭。

把楷书写好,写的端庄、工整,对于古人来说那就是天上飘来五个字“那都不是事”。

楷书是所有读书人的童子功,最基本的要求就是端庄、工整,即使如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我们可以看到他早期的小楷也都是非常精巧、端庄的。

郑板桥小楷

在这个基础之上,古人对书法的认识更多地是抒情达意,能写出新意,而不只是跟着古人的脚后跟走。这些书家希望能够在继承前贤的书法基础之上,能够创造出属于自己风格的作品,写出有自己特色的书体来。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黄自元的楷书虽然说写的很好,从一般人的角度来看,很工整、很端庄、很有法度,但在当时书法圈里的高手来看,这样的字缺少新意、板滞、无法表现书家的逸趣,不利于书家的性情的表现,看多了之后就会觉得索然无味。

其实像黄自元这样能把楷书写的好的,明清时期还有很多这样的人,在当时还是很知名的,但后来却很少有人提起,你像“台阁体”的顶级高手明代书法家沈度,现在学书法的很少去学他的。明中期的姜立纲,当时的日本人还不远万里来求他的字,把他的字高挂在国门之上,但现在一般学书法的都很少知道他。

明代姜立纲书法

把楷书写好,是古代书法家的低配,现在成了当代书家的高配了

当今的书法圈,因为受到西方美学的影响,以及一些人急功近利的思想,追求标新立异的效果,出来了很多的书法乱象。因此,很多普通大众对书法家的要求是“看你能不能写好楷书”,过去书法家的低配,成了现在的高配,不得不说真有点可笑。

现代很多练书法的人,过分强调抒情,而忽略了基本功的训练,怎么能吸引人的眼球,怎么玩的潇洒怎么来。这些人倒是真的应该跟着黄自元好好练练楷书,楷书不过关,很多人的行草书点画形态质量不过关。

有些人是楷书写不好,因为楷书写得好不好一眼看过去就能看出来,于是很多人走捷径,学魏碑,特别是学那种很粗怪的魏碑,因为这样写的不好你也看不出来,你说人家不好,人家还说你没水平。

当然,我这里不是时候魏碑不好,不应该学,你像《爨宝子》一类的魏碑,我也练过,确实是很有味道。我想说的是一些人的出发点不对,魏碑毕竟不是像唐楷那样法度森严,因此,没有一个很好的楷书基础去学魏碑,很容易走偏、走歪。

何绍基书法

“初学书法,但求平正”,希望我们的书法爱好者们能重视楷书的练习,同时提高自己的读帖能力,多去欣赏古人的一些经典法帖,多去读些书法史,对书法有个深入的了解和认识。那个时候你再去看黄自元和何绍基的书法的时候,就会理解为何何绍基要比黄自元的名气大得多了。

我是翰墨今香,我只专注分享传统书法文化,希望得到您的支持和关注,感谢有你。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狄光远,不代表浮光掠影知识网 - 专注有价值知识的生活内容平台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处理。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009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