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邕在《笔论》中说:“书者,散也。”这个“散”字是什么境界?-翰墨今香的回答

爱生活的丸子

蔡邕在《笔论》中说:“书者,散也。”如果只是看此句,确实比较难以理解,但如果把整段话列出来,大家就能够更加容易理解这个“散”了。

“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若迫于事虽中山兔毫,不能佳也。”

这样我们结合上下文来理解,这个“散”应该是个形容词,形容人种悠闲、逍遥、懒散的状态。蔡邕认为,如果想创作书法的时候,先让自己放松下来,然后“任情恣性”,让自己的情绪得到挥发,笔随意走,这样创作的书法作品才能是好的。但是,如果迫于某些事情而书写,这种状态下,即使用当时最好的毛笔“中山兔毫”,也写不出好作品。

由采用的这句话,我们再来看南北朝时著名的书家王僧虔(王羲之的后裔)论书:

“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

王僧虔又提出一个概念,说好的书法是看他的神采的,这是第一位,然后再看点画的形质。那么如果神采和点画的形质都具备,也就是说形神兼备的话,这样就可以和古人来比一比了。这里的古人估计说的就是他们家的老祖王羲之了。

那么,由王僧虔的这句话,回头再看蔡邕的那句:“书者,散也。”是不是就更能对书法有个了解了。

其实,包括后来宋代的四大家,苏轼也曾说过:“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也是在说,书法创作要在一个非常放松或者说是无意识的一种状态下书写,才能出佳作。也就是苏轼所说的:“书初无意于佳乃佳尔。”正好对上蔡邕的那句:“若迫于事虽中山兔毫,不能佳也。”这都是一个意思。

宋四家的另外一位米芾,也说过:“意足我自足,放笔一戏空。”这里的“放”与蔡邕的“散”异曲同工之妙。很多东西很难用具体的语言来描述,需要结合这些古人的论述自己去感悟。

我是翰墨今香,专注传统书法文化分享,希望得到大家的支持和关注。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檀道济,不代表浮光掠影知识网 - 专注有价值知识的生活内容平台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处理。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619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