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隋末第一军团且实力强盛的瓦岗军,为何邙山之战时便土崩瓦解了? 被称为隋末第一军团且实力强盛的瓦岗军,为何邙山之战时便土崩瓦解了?

青青

瓦岗军为何拥有一大把好牌(四个二一对王),最后却让牌面远不如自己的李渊父子把门给关了呢?

第一,内耗,农民起义部队,无论是之前陈胜吴广到黄巾起义以及之后的黄巢宋江方腊,都是在有了一定影响力以后便兄弟阎墙,狗咬狗一嘴毛,瓦岗军也不例外,最初瓦岗这支队伍是翟让带出来的,但随后李密也来了,李密的口碑更好,更有战略眼光,他们的关系就和晁盖和宋江的情况差不多,一山不容二虎,必要有一番争斗,经过一番明争暗斗,翟让出局被杀,但瓦岗也因此实力受损,重要是人心不稳。

第二,眼光,瓦岗成也李密,败也李密,李密上了瓦岗之后,提出了“真趣荥阳、休兵馆谷”的战略,拿下了隋朝的粮食基地之一荥阳,又坚持西进,占据洛口仓,拿下天下第一粮仓,可以说直接要了隋王朝的命,也让瓦岗军一时名震天下。

但同时也造成了另外两个后果,一是洛口一丢,杨广就失了北归之路,让隋军大量主力吸引过来,要为皇帝打通回长安的归家之路。瓦岗军就成了隋帝国的眼中钉肉中刺。

同时就便宜了太原的李渊父子,趁虚而入拿下长安,建立唐朝。

而瓦岗军在隋军的重点照顾下,被困在洛仓一带,与二十万隋军反复开展的争夺,互有胜利,在拉据战中实力大损,士气也落到了低谷。

公元618年9月,王世充在北邙山大败瓦岗军,取得了对瓦岗李密的决定性胜利,有近十余万人被王世充所俘降,宣告着隋末最有影响力的农民起义军的失败,李密率领残部投降了李渊。

其实当初打下洛仓口后,李密最好的选择是北上直取空虚的长安,或者是大发一笔横财后退回瓦岗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而不是死瞌洛阳,都不至于败得这样快。

答疑人:今日头条历史自媒《夜狼文史工作室》主编夜狼啸西风

其他网友对“被称为隋末第一军团且实力强盛的瓦岗军,为何邙山之战时便土崩瓦解了?”的观点:

李密统帅的瓦岗军,在邙山之战前,刚刚击败从江都呼啸而来的宇文化及大军,一时声威大声。就连当时占据长安的李渊,都要专门写信奉承李密,主动提出要奉李密为主。由此可见,瓦岗军被称为隋末第一军团,是一点都不过分的。

以当时瓦岗军的表面实力,战胜王世充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但没有想到的是,实力强盛的瓦岗军,居然会在邙山之战中被王世充率军击败。更不可思议的是,作为天下第一军团的瓦岗军,此战过后就土崩瓦解,再也不复存在了。

之所以瓦岗军在邙山之战前后反差那么大,主要还是因为李密以前干的一件事埋下的祸根。

李密随杨玄感造反失败后,无路可走,只能投奔瓦岗翟让。后来李密在瓦岗羽翼丰满后,为了夺取瓦岗军最高统帅权,就恩将仇报,在大庭广众之下残忍的杀死了翟让。当时瓦岗众将迫于李密的淫威,只能敢怒而不敢言,但不满和仇恨的种子已经在大家的心里种下。从此以后,凡是打的顺风顺水的仗,大家也就顺势而为,力争取得胜利。但如果碰到了恶仗险仗,大家却有所保留,不会使出全力。因此,表面上看瓦岗军独步天下实力强盛,实际上内部不和矛盾重重。

邙山之战前,瓦岗军击败远道而来,早已疲惫不堪的宇文化及。只不过是瓦岗军以逸待劳打的巧仗而已,并不能说明什么。等到与王世充真刀实枪的面对面撕杀,战况激烈互相交着时,瓦岗军将帅不和的隐患一下子就爆发了。这就是为什么瓦岗军在邙山之战中,很快就土崩瓦解,不堪一击的根本原因啊!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高语罕,不代表浮光掠影知识网 - 专注有价值知识的生活内容平台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处理。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557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