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过剩的危害 植物人营养过剩会有哪些危害?

爱生活的丸子

2021年联合国糖尿病日暨“蓝光行动”活动在广州举行 李晓珊 摄

糖尿病发病年轻化 专家:营养过剩和久坐易致糖代谢异常

2021年联合国糖尿病日暨“蓝光行动”活动在广州举行 李晓珊 摄

中新网广州11月5日电 (蔡敏婕 李晓珊)今年联合国糖尿病日的主题是“人人享有糖尿病健康管理”,旨在强调糖尿病健康管理全民普及的重要性。为了提高公众对糖尿病危害性的认识,5日晚,2021年联合国糖尿病日暨“蓝光行动”活动在广州举行,该市地标建筑广州塔亮起蓝光。

联合国糖尿病日是由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糖尿病联盟于1991年共同发起的,其宗旨是引起全球对糖尿病的警觉。2007年起,“世界糖尿病日”正式更名为“联合国糖尿病日”。从此,每年的联合国糖尿病日,世界各地标志性建筑将亮起蓝光,促使各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加强对糖尿病的控制,减少糖尿病的危害。

2021年11月14日,是第15个“联合国糖尿病日”,今年联合国糖尿病日的主题是“人人享有糖尿病健康管理”。

据广东省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薛耀明教授介绍,近30多年来,我国糖尿病患病率显著增加并呈现持续上升趋势,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2017年我国18岁及以上人群糖尿病的患病率高达11.6%。

“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人大鱼大肉的饮食习惯,也会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广东省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主任委员李延兵教授指出,我国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占总糖尿病人数的62%。

随着生活水平逐渐提高,营养过剩和久坐的生活方式容易导致糖代谢异常,也是导致糖尿病发病年龄呈现年轻化趋势的重要原因。

“在确诊糖尿病的患者中,糖尿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36.5%、32.2%、49.2%,虽然较以往有所改善,但都处于较低水平,尤其在农村更明显,因此控制糖尿病,糖尿病健康管理,刻不容缓。”李延兵称,糖尿病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属,人人都应享有糖尿病健康管理。

广东省医师协会内分泌科医师分会主委严励教授表示,糖尿病患者长期的管理非常重要,其中包括糖尿病高危患者的早期筛查,糖尿病前期和肥胖患者的饮食管理,糖尿病饮食、运动管理,自我血糖监测,定期门诊随访复查和定期完善并发症筛查,心理咨询和辅导以及糖尿病综合管理等。实现早期发现糖尿病,早期治疗糖尿病,血糖达标、综合达标至关重要,同时要关注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据介绍,2021年“蓝光行动”形式丰富多样,10月至11月广东省各个城市开展糖尿病筛查、糖尿病患者宣教等公益活动,除了地标亮起蓝光外,还会开展科普征文和摄影展等形式新颖的线上科普宣传活动。(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营养过剩的危害 植物人营养过剩会有哪些危害?

植物人营养过剩会有哪些危害?

营养过剩会导致肥胖症、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三高症状,主要是由于饮食过多,活动量过少引起的。营养过剩对身体的危害是相当大的,临床表明营养过剩肥胖的患者,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的发病率是普通人的很多倍,女性过度肥胖容易诱发不孕不育等。对于这种情况要及时的纠正饮食习惯,少吃一些甜食,多运动,必要时口服一些中药进行调理。

营养过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健康长寿是人类一直为之奋斗的目标。目前我们已经基本明确了很多食物、营养素与疾病间的关系,但是,面对人类健康需求和慢性病的挑战,未来营养科学的发展仍有众多科学高峰需要努力攀登。全国调查显示,2012年我国18岁及以上成人超重率为30.1%,肥胖率11.9%,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为9.6%,肥胖率为6.4%,并呈快速增长趋势。我国居民人均食用盐、油均远高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标准。约50%的高血压和33%的脑卒中与高盐 饮食有关,高盐、高糖、高脂等不健康饮食是引起肥胖、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及其他代谢 性疾病和肿瘤的重要原因之一。老龄人口超过12%,慢性病的发病率尚没有放缓的趋势。我国居民膳食指南强调“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吃动平衡,健康体重;多吃蔬果、奶类、大豆;适量吃鱼、禽、蛋、瘦肉;少盐少油,控糖限酒;杜绝浪费,兴新食尚。”

一、营养过剩对健康的4大危害性

1、导致体重超标。在胖得可爱和胖得有病之间是有一个标准的(可根据正常体重或BMI值进行判定)。我国儿童肥胖发生率达到8.1%,一些发达地区儿童肥胖发生率高达12.5%。体重超标会导致很多的疾病,比如生长发育和智力发育会相对滞后,而且其中很多孩子会将肥胖问题带入成年期,使日后患上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等代谢性疾病的风险增加。有医学研究表明,肥胖发生的年龄越小、肥胖病史越长,各种代谢障碍就越严重,成年后患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胆石症、痛风等疾病的危险性就越大。

2、营养过剩可能导致儿童性早熟。性早熟指女孩8岁前出现乳房增大、长阴毛、白带增多等第二性征,或10岁以前月经来潮;男孩9岁前声音变粗、睾丸增大、阴毛生长或有遗精等。这可能与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盲目进补、过量摄入激素有关。比如现在的孩子普遍营养充足,又喜欢经常进食一些炸鸡、炸鱼、炸薯条、奶油制品等油炸高脂和高糖分食物,过高的热量就会在儿童体内转变为多余的脂肪,引发内分泌紊乱,导致性早熟;而且高脂、高糖食品本身会损害孩子正在发育的神经通道,可能对孩子的大脑和思维素质造成永久性伤害;而且,食用油经反复加热使用后,高温使其氧化变性,也是引发“性早熟”的原因之一。

3、营养过剩是很多疾病的罪魁祸首,这是所谓的富贵病。其实除了与饮食不当有关系外,还与缺乏运动有脱不了的联系。长时间摄入太多的营养成分,又没法通过运动的方式来排泄,就很容易导致便秘或是高血脂等疾病出现,此外冠心病、动脉硬化等也是常见客,还有一种疾病也是不可小觑的,就是糖尿病。

4、孕妇营养过剩的危害:

(1)孕妇摄取过多的主食容易造成过多的热量囤积在体内,致使孕妇身体肥胖、胎儿的体型较大。孕妇身体过胖容易导致高血压、血糖升高、人、妊高症。胎儿体型较大还会引起难产,如果胎儿体重超过7斤难产的几率高达53%;胎儿体重超过8斤,难产的几率高达68%。并且由于胎儿的脂肪细胞大量增殖,很容易引起孩子将来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疾病。

(2)孕妇怀孕期间摄取大量的肉、蛋、奶、鱼、甜食等,会让体内的茶酚胺增多,导致胎儿唇裂、腭裂的几率增加; 孕妇摄取大量的动物肝脏,体内的VA过量,容易影响胎儿心脏、大脑的发育,更甚会导致生殖器畸形。

二、预防营养过剩的4个方法

营养过剩坏处多多,最直接的危害是加重身体对应消化和分解器官的负担,产生压力。为了保护身体健康,我们必须学会保持每天的膳食平衡,预防营养过剩:

1、【严格控制零食量】

少量多餐是一种健康的饮食习惯。但是生活中有些朋友,一旦遇到不顺心的事就用拼命吃东西或者吃零食来缓解。这样无疑是增加不必要和不健康食物的摄入量,容易引起营养过剩。健康吃零食可以选择一些富含维生素的坚果类,每天控制在50克左右的量,不因个人喜怒而轻易超标。

2、【严格控制体重】

偏胖者要通过科学的锻炼方法使体重达标,偏瘦者要调整日常膳食的比例和结构,使自己的体重达标。除了使自己的体重达标,还要跟踪自己的体重。正常人每月的体重正负不超过1千克。如果你的体重每月不断在超标,那么说明你的营养过剩了,值得引起高度的重视。

3、【增加运动量】

每周要保持不少于8个小时的运动量。适度增加运动有助于提高身体的抵抗力,消耗多余的营养成分,有利于保持体内的营养均衡。

4、【推掉不必要的宴会】

想避免营养过剩,必须减少不必要的应酬、聚餐。高热量的膳食,如火锅宴、自助餐宴会等能避免则尽量避免。每月食用火锅、自助餐不得超过两次,每次要通过食用蔬菜、水果,提高运动量来缓解营养过剩的情况。

三、营养不良的预防方法及其症状表现

(一)预防营养不良的方法

1、要有正确的摄食观,减肥的方法、目标需得当;

2、进食要讲究科学,饮食结构要合理、全面和比例得当,营养的概念是全面、均衡和适当,偏废也引起某些营养成分的不良;

3、老年、妊娠、哺乳和生长发育期应适当加强营养,以求供求平衡;

4、纠正影响营养不良的疾病,如消化吸收不良、分解代谢加速和蛋白质丢失性疾病;

5、神经性厌食是造成营养不良和消瘦的重要和常见原因,需要积极预防和治疗。神经性厌食多见于有神经质倾向的女性,以中青年为主,大多为了追求 “苗条”而不适当地限制饮食,久而久之,遂引起食欲明显减退,进而造成营养不良及消瘦。应对广大群众进行合理营养的教育,保证每天必需的营养成分摄入。有心理障碍者可通过心理咨询予以解决。食欲过度低下者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量胰岛素注射以提高其食欲。

(二)营养不良的表现

1、体重低下

儿童的年龄性别体重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标准相比,低于中位数减2个标准差,但高于或等于中位数减3个标准差,为中度体重低下,如低于参照人群的中位数减3个标准差为重度体重低下,此指标反映儿童过去和(或)现在有慢性和(或)急性营养不良,单凭此指标不能区分属急性还是慢性营养不良。

2、生长迟缓

儿童的年龄性别身高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标准相比,低于中位数减2个标准差,但高于或等于中位数减3个标准差,为中度生长迟缓,如低于参照人群的中位数减3个标准差为重度生长迟缓,此指标主要反映过去或长期慢性营养不良。

3、消瘦

儿童的身高和体重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标准相比,低于中位减2个标准差,但高于或等于中位数减3个标准差,为中度消瘦,如低于参照人群的中位数减3个标准差为重度消瘦,此指标反映儿童近期急性营养不良。

四、维持营养均衡与身体健康的3大饮食搭配原则

(一)蔬果——2:1

众所周知,多吃蔬菜水果对我们的健康大有裨益。多项研究证实,多吃蔬菜、水果能预防癌症,有效降低早亡风险。

每人每天应吃300~500克蔬菜,200~400克水果,这也意味着两者2:1的比例较合适。蔬菜品种丰富,选择的总原则是,春秋多吃些芽叶茎类的蔬菜(如菠菜、韭黄、小青菜、菜心等),大致占蔬菜类的70%~80%;秋冬多吃些果实类、块茎类的蔬菜如萝卜、土豆、洋葱等,大致占蔬菜类的60%以上。最好每天都吃一些菌类蔬菜,一般要占当日蔬菜总量的10%~20%;绿叶菜应保持在每日蔬菜摄入量的50%以上。此外,需要注意的是,最好选择当季当地的菜品;相对而言,深色蔬菜,比如深红色的辣椒、深绿色的菠菜比浅色蔬菜营养价值更高。水果的种类也最好每天吃够3~4种。

(二)荤素——1:4

很多人只爱吃鸡鸭鱼肉等荤菜,虽然这些动物性脂肪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吃起来美味,但超量摄入会增加肝肾负担,导致尿酸升高、痛风、肥胖、心脑血管等疾病。而蔬菜、蘑菇等素菜,则能为人体补充丰富的膳食纤维和某些水溶性维生素,改变荤菜饱和脂肪酸与胆固醇过高的缺陷。

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建议,每天应吃400~500克蔬菜,125~200克鱼、禽、肉、蛋等动物性食物。因此,全天菜品的荤素比,大致可按照1:3或1:4来安排。比如,一顿饭做4道菜,可以做一个肉菜,一个豆腐和两个素菜。吃的时候,最好吃一口肉,再吃三口素菜。

(三)主食粗细——1:3

食物多样化是平衡膳食的基本要求,主食也应多样化,要吃各种各样的谷类、杂豆类食物。对于一个活动量不是很大的成年人来说,每天摄入250~400克主食就可以满足身体的需要。年轻人、劳动强度大的人需要能量多,应适当多吃些主食;年老、活动少的人需要能量少,可少吃些主食。《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建议,主食要粗细搭配,每天应吃50~100克(1~2两,干重)粗粮。也就是说,一天的主食中,有大约1/4~1/3的粗粮为好,也可以每周吃两次粗粮。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谭秋韵,不代表浮光掠影知识网 - 专注有价值知识的生活内容平台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处理。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459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