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琼怎么死的(演义中秦琼文武双全,但在李世民二十四功臣中,为何只排在最后)

爱生活的丸子

在演义小说中,隋唐时期最知名的角色就是秦叔宝,他手持两把熟铜双锏,不仅武艺高强而且人品端正,朋友遍布天下,是大家最喜爱的角色。

在正史中,秦琼的确是唐初大将,为大唐立下汗马功劳,但从其曝光率和重要程度来看,远没有小说中那般显眼。

贞观十七年,为了纪念和其打江山功臣宿将,李世民在凌烟阁陈列二十四名主要功臣的画像,以此彰显他们的功勋。第一位,赵国公长孙无忌,第二位,河间元王李孝恭,第三位,莱国成公杜如晦,我们不再一一列举,第二十四位,也就是最后一位,才是秦琼,秦叔宝。

既然有先有后,那么就代表他们的功绩是有所差别的。那么,为何秦琼会排在最后呢?

演义中秦琼文武双全,但在李世民二十四功臣中,为何只排在最后

上图_ 长孙无忌(594年-659年)

除此之外,更为重要的一点,长孙无忌的妹妹长孙氏嫁给了李世民,也就是之后的长孙皇后,一代贤后之名早已留名青史。一方面,长孙无忌和李渊、李世民关系极好,且立有大功,另一方面,长孙无忌还是皇室外戚,这层关系让必定会让他成为头号功臣。

史料记载“会仁基以武牢降于李密,密得叔宝大喜,以为帐内骠骑,待之甚厚。密与化及大战于黎阳童山,为流矢所中,堕马闷绝。左右奔散,追兵且至,唯叔宝独捍卫之,密遂获免。叔宝又收兵与之力战,化及乃退。后密败,又为王世充所得,署龙骧大将军。”

秦琼最早在隋军大将来护儿手下任职,逐步被提拔重用。在隋末乱世,如果不能称霸一方,那就要找一个靠谱的东家,这里面的主要力量包括李密、窦建德、王世充等等。

秦琼最早归附了裴仁基,接着被李密收复,李密败亡后,秦琼又归顺了王世充,在619年,秦琼才和程咬金等人归附了李渊。

李世民手下有很多降将,在李世民的人格魅力和重用下,他们以死效忠,对于李世民的驭人水平,我们毋庸置疑,但在评比功臣的时候,出身还是有一定影响的。

秦琼先后投奔三方,最后归附李唐,论功劳秦琼不是最大的,出身也不是最好,所以把他排到最后也属正常。

演义中秦琼文武双全,但在李世民二十四功臣中,为何只排在最后

上图_ 侯君集(?-643年)

史料记载“六月四日,从诛建成、元吉。事宁,拜左武卫大将军,食实封七百户。”

在这里,具体事项中,并没有提及秦琼,秦琼必定是参加了政变,但其表现和功劳,我们不得而知,从史书中的记载来看,秦琼或只是按照命令行事,并没有如尉迟敬德等人的突出贡献。

另一方面,也可能秦琼是对政变抱有怀疑,在行动之前,李世民曾多次试探众将,这并非李世民不信任众人,而是事关紧要,不能有丝毫差错。

倘若秦琼的立场有问题,那么他可能在会行动中有所保留,但从之后的封赏来看,秦琼应是完成了任务,只不过对比其他人,或许功绩没有那么高。

李世民看人极准,哪怕秦琼有一丝犹豫,都会被李世民看透,从整个事件来看,秦琼并没有起到决定性作用。

演义中秦琼文武双全,但在李世民二十四功臣中,为何只排在最后

上图_ 门神 秦琼和尉迟恭

然而,为何刚刚政变成功,秦琼就突然得病呢?我们推测,很可能秦琼对这场政变的合理性存在质疑,毕竟李建成是正儿八经的太子,杀太子夺皇位,秦琼对此或许不太赞同。

另一方面,秦琼很可能厌倦了战场和政坛,他想要明哲保身,不想过多参与到政事之中,所以他将身上的伤病当做了借口。

总而言之,秦琼对得住李唐王朝,而李世民待他也不薄,在无数功臣宿将中,秦琼能排在第二十四,已经是天大的荣誉,秦琼对此也应心满意足。

参考资料:《旧唐书•卷六十九》《资治通鉴》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历史大学堂,不代表浮光掠影知识网 - 专注有价值知识的生活内容平台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处理。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759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