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防冻液多久换一次才是最合适的(防冻液多久换一次合适汽车)

中关村在线

家用车多久换一次防冻液才是正确的?汽车防冻液到底多久需要更换?相信这个问题也困扰着很多车主朋友,由于目前汽车的保养维护基本都在4S店或修理厂做,所以很多车主朋友对于这一问题不是很了解,没关系,让老斯基的车来为大家解答一下。

想要知道防冻液的更换周期,不妨我们要先来了解一下防冻液的成分和作用。

防冻液的成分

防冻液又可以叫做冷却液,它的成分一般为氯化钙、乙二醇、甘油等,甚至我们平时经常会吃的蜂蜜配上水也可以做防冻液。不过,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在售和使用的防冻液都是乙二醇水基型防冻液。

防冻液的作用

主要是为发动机冷却带走多余的热量,同时防止冬季管路内的冷却水结冰胀裂散热器、冻坏发动机气缸体。另外,防冻液还能为冷却部件起到防腐保护,是汽车发动机不可或缺的一种液体。

日常用车生活中,有不少新手司机,都听老司机说过缺防冻液了可以加水,为了省钱省事很多车主就用水代替防冻液。其实,这是一种误区,一般的防冻液确实是由水和原液混合后组成的,平时应急加一点水也没有什么事。但如果一味的把水当成防冻液添加,就会出现不少问题。防冻液中水加多了,很容易引起“开锅”的现象。这是因为防冻液本身的沸点要比水高在110℃到120℃之间,发动机正常工作温度下,通常不会出现沸腾,而假如水加多了就会拉低沸点,从而在100℃左右沸腾起来。同理,防冻液中水加多了,它的凝点也会变高,到了冬季很容易冻结膨胀,使发动机以及管路损坏。而且,这样情况下,还会产生过多的水垢堵塞冷却液管路。所以说,这水真不是随随便便加的。

汽车的冷却系统是一个封闭的系统,所以正常来说防冻液的消耗很少。因此,大家不用更换的太过频繁,一般车型2年或4万公里更换一次就可以了!像一些豪华车型,防冻液的更换周期甚至达到了10年或20万公里。由此可见,实际上防冻液的更换周期很长,车主只要按照用户手册上的期限更换即可。千万不要听4S店里的忽悠,经常去更换防冻液。

由于南北方温度差异较大,所以选择适宜自己爱车的防冻液还是很有必要的。南方建议使用-25度的防冻液,北方则建议使用-45度的,以保证汽车在极寒条件下正常工作。

请关注:老斯基的车

来自优质汽车领域网友“爱车大家说”对家用车多久换一次防冻液才是正确的?的观点:

汽车上的各种油液很多,机油、变速箱油、刹车油、部分车型还有分动箱和差速器齿轮油,这些油液更换周期在说明书中都有明确的更换时间或者里程,大家都有比较明确的答案。而防冻液的更换周期很多厂家并没有说的特别明确,因此很多车主对于防冻液的更换周期不是特别清楚,今天就来说说这个问题。

防冻液其实就是发动机热量的运输工,在发动机里吸收热量,在散热器把热量散发出去,开暖风时防冻液在暖风水箱里为驾驶室提供热量。它的工作就是在冷却系统内不断循环,对其品质影响最大的因素就是高温,目前防冻液几乎都是乙二醇基防冻液,就是用乙二醇为基础液,添加蒸馏水,然后加入一些添加剂,比如抗腐蚀的,抗起泡的,乙二醇在高温下容易产生酸性物质,因此防冻液是呈碱性的,以便于不断中和乙二醇高温产生的酸类物质。

目前车用防冻液几乎都是乙二醇为基础液然后添加不同的添加剂制作成的,不同品牌防冻液配方略有不同,因此最好不要混加。但是外面汽修厂一般都是按照颜色添加的,不管什么车,只要防冻液是绿色的就给你加绿色的,而且他们建议的更换周期是两年。我觉得这个更换周期偏短,可能是考虑到混加以后有一定影响。

上图是我在说明书中拍摄的照片,厂家建议原厂防冻液在行驶8万公里或者4年后每隔2万公里或者1年检查一次,首次更换里程是16万公里,然后每8万公里更换一次。可见防冻液的寿命还是相当长的。

至于检查项目我自己研究出来两种方法,一种是物理方法,另一种是化学方法,都比较简单,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

1、物理方法:

冷车时打开水箱盖或者副水箱(膨胀壶),观察防冻液的颜色以及纯净度,防冻液变质后外观上肯定会有所体现,最大的可能性就是添加剂这类化学物质性质改变或者生成一些副产物,影响防腐蚀效果。这时候的防冻液应该颜色略有变化,再就是可能产生一些浑浊物质,如果有这个现象的话建议更换。

2、化学方法

前面提到了防冻液是碱性,以中和乙二醇高温产生的酸性物质,因此我可以通过测试防冻液的PH值来判断其性质是否发生改变。

上图是4万公里的防冻液,PH值大概是9,明显的碱性。

这个则是12万公里的五菱荣光原车防冻液,PH值大概是8,虽然比4万公里的略低,但是整体还是碱性,依然可以有效中和酸性物质。而且防冻液看起来依然明亮透彻,颜色很正,没有浑浊物,因此这个防冻液目前我判定不需要更换。

以上方法是我自己实际用车中总结的方法,虽然不清楚是否绝对严谨,但是我认为按照这个方法做不至于对车辆产生什么大的危害。其实汽车保养并非那么高深莫测,我们在弄清楚其原理后会更容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判断,真正了解你的爱车。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老斯基的车,不代表浮光掠影知识网 - 专注有价值知识的生活内容平台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处理。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909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