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修是让自己给作死的

浮光掠影知识网

  杨修是东汉末年太尉杨彪之子,而且还是独子,家中只有这么一个儿子,自然当成宝贝养着了。此人聪明过人,满腹经纶,是曹操最为喜爱的第三个儿子曹植的慕僚,所谓的慕僚就是指曹植的私人谋士,但杨修这个人呢,也入朝为官,官至丞相主薄,故人称杨主薄,他是曹植的支持者。

  此人可以看穿别人的心事,这要是放在今日那可了不得了,肯定会成为心理学大师的。即便在古代三国那样的乱世之中,这也是了不起的本事,但如能看穿帝王的心事,那只能看破不道破了,不然等待你的只有死路一条!可惜杨修并不知道这一点。

杨修是让自己给作死的

  “一口酥”事件和“门太阔”事件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但你要是认为这就是曹操杀他的理由,那可就错了。但这还不足以成为曹操杀他的理由,曹操是个爱才之人,绝不会因妒才而杀人,更何况能看穿曹操心事的又何止杨修一人,如郭嘉,荀彧等人皆能猜透曹操的心事。杨修之死,确实是曹操有意为之的,原因是他太聪明了,聪明的露骨,最终的下场也只能聪明反被聪明误了!

  杨修真正的死因是犯了古代帝王之家最大的忌讳,就是参与了夺嫡之争。杨修是曹植的支持者,他尽心尽力的辅佐曹植,想要曹植继承世子之位,虽然曹操更倾向于曹植,但摆在曹植的前面有一个难以逾越的问题就是曹植不是嫡子,而曹丕却是嫡子。自古立嫡不立长,立长不立贤,纵然曹操想打破这一制度,也不得不去想二袁的前车之鉴啊!

  吴质入府事件的发生就已决定了杨修必死。曹丕眼看着曹植占了上风,感觉到自己的地位已经受到严重的威胁了,便也开始坐不住了。于是他便召吴质入府商量对策,毕竟兄弟之间争斗并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所以他就把吴质藏在了装书的箱子中,偷偷抬起去了。可不巧的是还是被杨修知道了,可见杨修估计是天天都死盯着曹丕啊。杨修第一时间便向曹操去告曹丕的状了,曹操没有理会此事。可杨修还是不甘心,又跑去举报曹丕,曹操也很无奈啊!只好派人去曹丕的府上搜查,倒霉的是并没有搜到吴质。此时的曹操便已对杨修起了杀心,我儿子的事也轮得到你来管。而之所以没杀他是因为欣赏他的才能,所以暂时还留着他。

  杨修的主子偏偏是个不可救药的主,曹操刚一出门去打仗了,他就不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竟然开启了曹操的御用驰道,驰道乃是天子魏王专用的通道,曹植还没当世子就想当魏王了,想造反不成吗?这件事的发生已经决定了曹植的失败,曹操心目中的继承人已确定为曹丕了。

  曹植失败后,为了避免兄弟相残,所以杨修必死,但曹操真的不想除掉那么聪明的人,所以决定在临死前随便找个罪名杀了他,这便是杨修最终的结局了。

  关于杨修的死因陈寿的《三国志》中还有一段这样的记载:“太祖既虑终始之变,以杨修颇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于是以罪诛修”。

  这里所说的杨修的死因是因为有才和他是袁绍的外甥。但这只是次要原因,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夺嫡之争。

  杨修是个聪明人,他也知道自己必死无疑,可还是选择了这样去做,其实是因为他想辅佐一位英主完成自己的抱负。正如他临死前说的那句话:“我固自以死之晚也。”死而无憾也!

文章版权声明:所有来源标注为浮光掠影知识网(fgly.cn)的内容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若您需要引用、转载,只需要注明来源及原文链接(http://fgly.cn/archives/32578.html)即可。

发表评论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471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