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三国第一“读心神探”的心路历程

浮光掠影知识网

  三国时期牛掰的谋士看官们早已耳熟能详了,若要论洞察人心,冰鉴人性,今天我们就得聊聊一位长期淹没于幕后低调内敛的谋士----贾诩。终其一生他的相人自保的功夫无人匹敌,探求根源得益于其高超的“谋心”之道,本文以人物生平为线索深度解析“谋心大家”贾诩的读心自保手段。

  贾诩,字文和,凉州姑臧人(今甘肃武威市)。永汉元年(189年),贾诩在董卓的女婿中郎将牛辅的手下当差,此时董卓已挟持汉献帝自封相国,可谓“国贼”,不久董卓、牛辅余党被司徒王允的“反间计”一锅端,西凉军团分崩离析,贾诩也失业了,卷铺盖跑路的李榷、郭汜半路上遇到了贾诩,看到那些人灰头土脸的样子贾诩道:跑啥?杀回去呀!赢了挟天子以令诸侯,败了再跑也不迟啊,二人一合计收拢残兵杀回了长安,顺带着也砍了王允等人。

  贾诩的这条毒计使长安再一次陷入了尸横遍地、血雨腥风的人间炼狱,其初衷虽然是为了自保,但这也为贾诩在历史上留下“毒士”的不齿骂名。

  从贾诩当时岌岌可危的处境来看,也许这是唯一的办法,从“买保险”的角度来说,最好的办法是找到一群头脑简单的莽夫让他们替你去干掉扬言杀掉你的人,这相当于给自己买了一份全保,赢了,顺带解决你想干掉的人,输了,我贾诩也再逃命也来得及。这种只赢不亏的买卖就好像你拿着一个正反两面都是相同图案的硬币与赌徒猜正反面,无论怎么猜你都是赢家。

  在这场带有赌博性质的自保军事行动中,我贾诩就是幕后的提偶人,西凉军团、大汉朝廷只是我贾诩手里的两只人偶,丝线轻拨间尔等灰飞烟灭在劫难逃,而我贾诩稳操胜券未伤半毫。其心可诛也!

  漂白之路

  既然干了教唆孽党枉杀忠臣义士的事情,又当如何洗白自己让子孙撇开这大黑锅呢?毕竟以后还是要继续混的,自己的子孙总不能替我贾诩继续背这大黑锅吧?

  机会来了,兴平二年(195年)李榷、郭汜二人为争权夺利相互讨伐,长安大乱,贾诩不失时机组织人马护卫汉献帝出逃护驾,义举很快收聚了人心,朝廷上下对贾诩感恩戴德,似乎忘了先前贾诩的所作所为。这好比你纠集了一伙黑社会砸了人家的场子,事后在人家濒临破产之际你又以救世主的名义挽救了人家。

  这样做要冒很大风险,也很难把握操作尺度。首先,你要瞒天过海,在人家不知情下,让被挽救的人对你感激涕零,其次,你还要厚颜无耻的化妆成伪君子,明明是我贾诩耍流氓了,我却还要作出一副与群臣同样遭罪受苦的模样,该流眼泪的时候就得如丧考妣嚎啕大哭尽显悲恸欲绝,否则怎么与群臣打成一片?想来,只有演技高超厚颜无耻的人能做到,否则你贾诩就没办法漂清你的负面影响,戏演的不像你贾诩跟朝臣貌合神离那就不是同路人了。

  入伙张绣

  成功漂白了自己的贾诩,现在要考虑出路了,看到内斗的不成气候的西凉军团,贾诩非常清醒再这么地跟着那帮人耗下去自己肯定得玩完。

  “乱世英雄出四方,有枪就是草头王”,在那个“城头变幻大王旗”的时代,贾诩眼见自己的公司要破产了,饭碗不保,换老板的想法频繁闪现在脑海中,老板那么多无非跳槽换个公司呗,公司没了,老板还是很好找的嘛!没有必要吊死在一棵树上嘛。贾诩反复度量认为曹操才是真正的枭雄,他公司的股价以后肯定会升值,他老曹就是一支潜力股啊。贾诩心里是这样想的,却作出一个让世人匪夷所思的决定——入伙张绣集团。

  张绣集团对外宣传说好听点是一个公司,相较于曹操、刘表这些大公司来说那简直就是一手工作坊,贾诩内心到底是怎么想的?难道是羊癫疯发作?要搞懂这个问题得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首先,张绣与贾诩都是甘肃武威老乡,这老话说得好“老乡见老乡眼泪热汪汪”,都是出来过生活闯江湖的,老乡在外扭成一股绳相互之间毋须猜忌那做起事来也是事半功倍啊。其次,贾诩的确是名士。贾诩还是年轻帅小伙时,甘肃的名士阎忠就品评过贾诩有张良、陈平之才。张良、陈平何许人也?一位是“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神人,另一位是有着“安邦辅国,计平诸吕”的能人。阎忠对贾诩的这番评价实在是空前绝后的,当然作为老乡的张绣不可能没有听说过贾诩的大名。

  这里要补充一下汉代的品评,所谓的品评在汉代来说确切的应该叫“月旦评”,通俗点说就是汉代的某位爆红大V不断地点赞褒扬你智慧、人品如何的出类拔萃,那么你这个人在士人圈子里身价名望瞬间水涨船高。这就好比一位国家领导人在基层考察调研过程中,对一位普通科员的智慧和能力大肆褒扬,那么这位科员的身价定涨,仕途也会越来越顺畅。然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就在于张绣曾经杀了曹操的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爱将典韦。什么?也许你会问这算哪门子深层次原因?你贾诩以后是要入伙曹操的,现在却上了曹操仇敌的贼船,不是明摆着跟曹操集团对着干吗?

  毕竟人家曹氏集团实力雄厚,很快包围了张绣的穰城,眼见张绣要完蛋了,曹操却突然撤军了,张绣心想:把老子当王八一样围困在穰城这么久,不趁你撤兵好好修理修理你,你就不知道我姓什么!贾诩阻止,张绣去追了,惨败!张绣耷拉着脑袋垂头丧气的回到穰城,贾诩说:“快去追,一定能得胜!”,张绣一脸茫然但还是去追击了曹军,大胜!

  回军后两眼蒙圈地问贾诩为何此次能得胜而归?贾诩解释道:“曹操突然撤军,定是他后方出问题了,曹操善于用兵,大规模的撤军他定会亲自断后,你虽然也会用兵但绝不是曹操的对手,当败!曹操打败你后一定将断后交给了其他人,这时将军再去追岂有不胜之理!”。贾诩的话醍醐灌顶,也让张绣对贾诩佩服得五体投地。

  这里有个问题:贾诩要入伙曹营,为何非得帮张绣打赢曹操?首先,你要入伙对方,你得证明你自己有本事让对方记住。光有名士阎忠的点评没有显露真功夫,别人也不知道你的深浅啊。再者,不给张绣打场漂亮的仗长期在张绣帐下混吃混喝的,作为老乡也过意不去嘛!经此一役,曹操也算是彻底记住了贾诩这个人了。

  投奔曹操

  群雄逐鹿的乱世里,实力能说明一切。在大型集团缝隙中求生存的张绣集团亦深谙此道,但要等机会。

  机会说来就来了。建安四年袁绍派人招降张绣,大意是您呐!就别在夹缝中死撑着啦!快来投入到我袁绍集团的怀抱中来吧!保证你吃香喝辣的。张绣很心动,贾冷眼旁观对着使者立马骂了句:你打哪儿滚哪儿去!袁绍的使者碰了一鼻子灰,灰溜溜地离开了。张绣很生气,后果很严重,贾诩不紧不慢地给张绣分析道: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名正言顺,现今势弱正需用人(言下之意:你去袁绍那里估计只配得上给他提鞋了)。

  张绣还是惴惴不安,心想啊:曹操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爱将典韦可都是我亲自杀的啊!我去入伙曹操?人家还不把我千刀万剐咯!想到这里心里禁不住一阵阵发怵,头摇的像筛子一样,贾诩看出张绣的忧虑,补充道:曹操志向远大,一定会不计前嫌,这个乱世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此语一出,张绣总算是稍微安心了一些,曹操探听到后,大喜!很快收编了张绣集团。

  贾诩明明知道张绣几乎杀了曹操全家却依然投奔张绣,甚至给张绣出谋划策打败曹操,因为他深知操乃当世之枭雄耳。枭雄们有一类共通点,那就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什么亲情、友情都是狗屁!枭雄考虑的问题标准只有一个:一统天下、席卷八荒!

  安全着陆,了此余生

  在曹操手下混了几年后,贾诩也经常给曹操出谋划策,曹操灭掉袁绍后剑指东吴,贾诩反对,曹操无视,结果赤壁之战狼狈逃了回来,从那以后贾诩深居简出很少再给曹操出奇谋了。

  究其原因我们可以从曹操的发家史来窥探一二:曹操的发家班底都是一群以曹氏、夏侯氏宗亲为根基的,相对于贾诩来说他只是一个外来户,期间还频繁换老板,“三姓家奴”为世人所不齿,明白这层心理的贾诩,自此很少给曹操提建议了,因为他懂得再怎么样自己也只是个外来户,外来户就得有自知之明,跟曹氏宗亲攀附,反客为主,最终只有祸及全家老小,贾诩深刻读懂了这个道理。

  黄初四年(223年),一代谋臣贾诩病逝,终年77岁,谥号肃侯。

  若从儒家士人的角度来看,贾诩却是一个毫无政治节操,为求自保不择手段的“毒士”。其政治节操远不能与“迎奉天子,以制天下”的荀彧相比,更无法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蜀汉丞相诸葛亮相提并论。

  纵观贾诩一生,其洞察人心,察查人性的本领在三国时代可谓无出其右者也,逢凶遇险能泰然处置的自保手段一般人也难以望其项背,无怪乎名士阎忠评价其有张良、陈平之才。

文章版权声明:所有来源标注为浮光掠影知识网(fgly.cn)的内容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若您需要引用、转载,只需要注明来源及原文链接(http://fgly.cn/archives/32415.html)即可。

发表评论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578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