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玠 曹操帐下的著名战略家,毛玠在历史上怎么知名度不高?

浮光掠影知识网
根据《三国志》的记载,曹操帐下这位著名战略家便是毛玠。毛玠字孝先,是陈留人士。曹操占据兖州时,征辟他为治中从事。也就是在此时,毛玠正式向曹操提出了一个较为完整明晰的战略蓝图。对此。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毛玠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毛玠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文章目录:

  1. 曹操帐下的著名战略家,毛玠在历史上怎么知名度不高?
  2. 功劳不小的曹魏谋士,毛玠是个怎样的人?

一、曹操帐下的著名战略家,毛玠在历史上怎么知名度不高?

那么,曹操帐下这位被后人经常忽视的战略家究竟是谁呢?他又为曹操军事集团提出了什么战略呢?

根据《三国志》的记载,曹操帐下这位著名战略家便是毛玠。毛玠字孝先,是陈留人士。曹操占据兖州时,征辟他为治中从事。

也就是在此时,毛玠正式向曹操提出了一个较为完整明晰的战略蓝图。对此,《三国志·毛玠传》有着详细的记载,即:

玠语太祖曰:今天下分崩,国主迁移,生民废业,饥馑流亡,公家无经岁之储,百姓无安固之志,难以持久。今袁绍、刘表,虽士民众强,皆无经远之虑,未有树基建本者也。夫兵义者胜,守位以财,宜奉天子以令不臣,脩耕植,畜军资,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也。

通过此段记载可知,毛玠所提出的这一战略,主要包括两大部分,即:政治上奉天子以令不臣,经济上开展屯田。而这两点,正是曹操军事集团日后能够所向披靡的最为关键性的因素。现具体阐述如下:

事实上,毛玠所提出的“奉天子以令不臣”,与荀彧后来提出的“挟天子而令诸侯”在实质上是一样的。因此,同样作为顶级战略家的毛玠,在战略思想上是与荀彧相通的。曹操正是采取了这一政治举措,取得了政治上的合法性,奠定了日后征讨四方的政治优势。

而毛玠所提出的“脩耕植,畜军资”,实际上便是屯田制的先声,从而奠定了曹操征战四方的经济基础。曹魏集团通过屯田制,积蓄了充足的粮草,也加快了北方经济的复苏,史称“是岁乃募民屯田许下,得谷百万斛。于是州郡例置田官,所在积谷。征伐四方,无运粮之劳,遂兼灭群贼,克平天下。”

综上所述,在曹操帐下,毛玠亦是一位著名的战略家。但由于历史的种种原因,使得后人往往低估甚至忽略他,这确实是不应该的。曹魏集团的崛起和兴盛,与毛玠所规划的这一战略密不可分。

二、功劳不小的曹魏谋士,毛玠是个怎样的人?

首先,毛玠(?—216年),字孝先,陈留平丘(今河南封丘)人。东汉末年大臣。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毛玠年少的时候,曾担任县吏。在黄巾起义爆发之后,毛玠为了躲避战乱,打算逃到荆州。但是,在途中的时候,毛玠得知荆州牧刘表的律令不是非常严明,因而改往鲁阳。

后来,曹操得到兖州之地后,得知毛玠这位人才,于是征召他为治中从事。投靠曹操后,毛玠向其提出了“屯田养兵”、“奉天子以令不臣”的战略规划,曹操郑重地采纳了他的意见,转任他为幕府功曹。对此,在笔者看来,就毛玠提升的“奉天子以令不臣”,实际上就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意思。至于“屯田养兵”的建议,更是解决了曹操大军南征北战的粮草问题。

建安元年(196年)八月,曹操迎奉汉献帝。不久之后,汉献帝封曹操为司隶校尉,录尚书事。庚申,迁都许县。十一月丙戌,汉献帝封曹操为司空,行车骑将军事。自公元196年开始,曹操迎奉汉献帝刘协,获得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条件。而这,自然离不开毛玠的出谋划策。

曹操任司空、丞相时,毛玠曾做过东曹掾,与崔琰一起主持官吏的选拔事宜。对此,毛玠所推荐任用的都是正直的人士,那些在当时有盛名而行为虚浮、不务实的人,始终没有得到引荐任用。

对于毛玠来说,力求以俭朴作风为人表率,因此天下士人无不以廉洁的操守自我勉励,即使是宠臣,车马服饰也不敢超越制度。对于毛玠的工作,曹操自然是十分满意。在此基础上,曹操感叹说:“用人能做到这样,使天下人自己治理自己,我还有什么可做的呢!”鉴于毛玠的才能和品德,曹操的儿子曹丕作五官中郎将时,亲自去见毛玠,想让他任用自己的亲属。毛玠答复说:“我因为能够恪守职责,才幸而得以免于获罪。现在您所提到的人不符合升迁的次第,因此我不敢奉行您的命令。”从这一角度来看,毛玠可谓刚直不阿,并没有因为曹丕是曹操的儿子,就对他阿谀奉承。

曹操消灭袁术、袁绍、吕布等诸侯之后,封赏所缴获的器物,特意把素色屏风、素色凭几赐给毛玠,说:“你有古人的风范,所以赐给你古人的用具。”毛玠位居显要之位,却常常穿布衣吃素菜,抚育哥哥的儿子尽心尽意,所得的赏赐用来救济贫苦族人,自己家里没有多余的财物。毛玠后来升任右军师,在地位上完全可以和司马懿、郭嘉、荀彧、荀攸、程昱、贾诩、陈群等谋士相提并论。

到了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在东汉王朝之下,建立了魏国这一封国。对此,在笔者看来,曹操此举,无疑体现出自己取代东汉王朝的野心,也即曹操准备用魏国来架空东汉朝廷。在魏国建立后,毛玠担任尚书仆射,又主持魏国官吏的选拔工作。当时,魏国太子还没有确定,而临菑侯曹植受到恩宠,这导致曹操一度想要册立曹植为太子。面对这一情况,毛玠表达了反对的意见。

在毛玠看来,当初袁绍正是因为没有坚持嫡长子继承制,废长立幼,所以最终被曹操消灭。因此,他建议曹操册立长子为魏国太子。对此,在笔者看来,在曹操麾下的谋士中,贾诩也表达了不能废长立幼的观点。因此,正是因为这些谋士的劝谏,促使曹操最终册立曹丕为魏国太子。

值得注意的是,贾诩因为立嗣之争中,倾向于支持曹丕,最终在曹丕称帝后获得了重用。但是,对于毛玠来说,则在曹丕正式被立为魏国太子之前就去世了。

建安十八年(216年),崔琰因被人指称言论傲世怨谤,触怒曹操而被赐死,毛玠因而十分不快。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崔琰(?—216年),字季珪,清河郡东武城(今河北省故城县)人。东汉末年名士,司空崔林从兄,丞相曹操谋士。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因为遭到了诬陷,崔琰被坐罪下狱,为曹操所赐死。而这,自然让性格刚直的毛玠十分不满。

最后,后来,有人告发毛玠,意思就是毛玠为崔琰的遭遇鸣不平。得知这一情况后,曹操大怒,派人把毛玠逮捕下狱。在毛玠下狱之后,大理寺卿钟繇(钟会的父亲)奉命责问毛玠。不过,钟繇的责问,自然遭到了毛玠的驳斥。当时桓阶、和洽进谏营救毛玠。毛玠于是被免刑、废黜,后来死在家中。在毛玠去世后,曹操赐给棺木、祭器、钱和绢帛,授给他的儿子毛机郎中的官职。

对于毛玠这位谋士,曹操曾经评价道:“用人如此,使天下人自治,吾复何为哉。此古所谓国之司直,我之周昌也。”而曹丕登基称帝后,曾表示:“故尚书仆射毛玠、奉常王修、凉茂、郎中令袁涣、少府谢奂、万潜、中尉徐奕、国渊等,皆忠直在朝,履蹈仁义。”因此,非常明显的是,不管是曹操还是曹丕,都对毛玠这位谋士表达了赞赏之意。不过,因为去世较早,刚正不阿等原因,毛玠不仅没能获得曹魏的厚待,反而成为一位容易被人忽略的三国谋士。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毛玠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毛玠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文章版权声明:所有来源标注为浮光掠影知识网(fgly.cn)的内容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若您需要引用、转载,只需要注明来源及原文链接(http://fgly.cn/archives/182246.html)即可。

发表评论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3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